: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銘言:
: : 我們經常會講到依止善知識,為一切善樂根本,這時候會問到:什麼樣的人是善知識?
: : 我們所要依止的善知識應具備的德相是什麼?
: : 依彌勒菩薩所著「經莊嚴論」善知識所應具備的條件:
: : 具戒學;具定學;具慧學;德增-比學者功德更增;具勤-勤於利他;教富饒-通達經律
: : 論;善達實性-通達無我;具巧-說法善巧;悲體-具悲心;離厭-對於説法不感到疲憊。
: 隨喜分享,底下補充引述:
: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道前基礎〉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如《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
: 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
───────────────────────────────────────
■ 補充── #1QSi7a96 內文釋義 (4)
摘自:《覺燈日光》尊者達賴喇嘛 (此段落篇幅頗長,會分幾次貼完)
【由時運故,具全德者實屬難得。若未獲得如是師時,將如何耶?
《妙臂請問經》云:「如其僅有一輪車,具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無修行伴,有情不
能獲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潔淨姓尊趣注法,大辯勇悍根調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
餓渴及苦惱,不供婆羅門餘天,精悍工巧知報恩,敬信三寶是良伴。諸能完具如是德,於
諍世中極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應依如是咒師伴。」
此中所說圓滿伴相,八分之一為下邊際。鐸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述大依怙說尊重相
,亦復同此。故於所說完具圓滿諸德相中,隨其所應配其難易,具八分者,為下邊際。】
因為有正法和末法時代之分,如果佛法的傳承真的快間斷了,這時要怎麼辦呢?佛法
的傳承,必須透過師徒的三昧耶才能夠傳下去。作法友想,對法義的認知可能會有幫助,
但是得不到佛法的傳承。如果傳承佛法的善知識不具足十法的條件,這時該怎麼辦呢?
宗喀巴大師引用經論來解釋這一點。《妙臂請問經》裡面有說到:如同只具一輪的馬
車無法行走,同樣地,沒有善法友,我們沒有辦法獲得成就。於是說到善法友的定義,善
法友的圓滿相具十六:一是「具慧」;二是「貌正」;三是「潔淨」;四是「姓尊」,即
有高貴的種姓;五是「趣注法」,就是歡喜修行;六是「大辯」(以藏文直接翻譯過來的
話,就是具有自信者);七是「勇悍」;八是「根調伏」,就是能守護五門者;九是「和
言」,是善巧宣說的意思;十是「能施有悲愍」;十一是「堪忍餓渴」;十二是「堪忍苦
惱」;十三是「不供婆羅門餘天」;十四是「精悍」,就是能幹的意思;十五是「知報恩
」;十六是「敬信三寶」。具有上述十六種功德的就是良伴,就是善法友。
在五濁惡世,要遇到具圓滿相的善法友也很困難,那又該怎麼辦呢?所以又說到,在
這十六個功德裡面,應具有一半的功德,再不行的話,要具四分之一功德或八分之一功德
。所依善知識的條件,至少是善法友十六功德中的八分之一,這是最下限。鐸巴所集《博
朵瓦語錄》裡面有說到,阿底峽尊者也說過上師的條件「亦復同此」。在這十六個功德裡
面,不是只挑幾個簡單的條件,「啊,這兩條我具足了,我有占八分之一了」,不是的,
必須是難的條件和簡單的條件搭配起來去算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