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禪修,小乘末學只學過一點宗義,不大清楚小乘禪修的方法,故不論。大乘的禪修,
末學淺嘗過一點禪宗,後來學習以藏傳佛教為主。故此以分享自己心得而已,拋磚引玉。
真正有興趣學習的大德,仍應以無倒經論和具格師長為標準。
禪宗坐禪,除了數息、隨息這些基本功夫,接下來就是參話頭了,參話頭就是禪師給你一
個題目,禪者上座後,先數息或隨息等心緒比較穩定後,就可以開始「參」了。
話頭的題目,常見的有「念佛是誰?」、「未生娘胎之前的本來面目是誰?」
然後禪修者,就要開始思考探索這個問題:比如題目若是「念佛是誰?」就可以開始推敲
念佛是我啊,我念佛,那我是誰? 我是某某某,那某某某就是我嗎? 某某某不就是三個字,
所以我到底是誰? 我是現在坐在座墊上這塊肉嗎? 以此類推一直鑽一直想,最好能
鑽到生起疑雲、疑團。也就是下座後仍一直圍繞在這個話頭上鑽牛角尖茶不思飯不想,聽
說有些修行者鑽到疑團生起,吃喝睡都不知道滋味,那就算是成功進入疑團了。如果沒有
生起疑雲,就是還不到位,持續練習。那生起疑雲後能幹嗎? 聽說雲撥見日那天就是悟了?
末學自己沒有成功生起過疑雲,但後來學習藏傳佛教後,回來想禪宗這個方式應該是屬於
「觀」,「觀」白話的解釋就是「分析式禪修」。「止」白話的解釋就是專注式禪修。
「止」是佛教與外道都有的法門,「觀」則是佛家獨有的法門。
也有一說禪宗是上根器的法門,或許是吧,但也許是要非常單純的人比較適合學。感覺學
禪宗的人要對禪師有很強的信心,因為實際操作時,可能會練習非常久非常久都無法生出
疑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操作一模一樣的方法、參一樣的話頭,其實很容易放棄的。心裡
也會懷疑禪師這方法真的有用嗎?這樣一直坐下去能解脫嗎?
有空再繼續寫學習藏傳佛教禪修的心得。
※ 引述《Adamcolton (NightRunner)》之銘言:
: 末學接觸參禪打坐十多年,有一些小心得可以分享,拋磚引玉,欲修學止觀者應以無倒經
: 論為標準,末學回文僅供參考:
: 首先,打坐參禪要先釐清楚目標:有的是想要身體健康、有的想要得神通、有的想成就
: 阿羅漢、有的想成就大乘佛果。
: 如果是要前兩者,外道禪就可以獲得。屬於「定」的範疇,禪坐時緣一個所緣境,如
: 原PO的觀呼吸,就是以呼吸為一個所緣境,然後把心定在呼吸上,看能定多久,坐姿以毘
: 盧遮那八法為標準。注意不要昏沉(打瞌睡)或掉舉(分心想其他的),初學不以坐著久為目
: 標,而是應該短時間而高頻率的練習。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頻繁的練習,慢慢會有種寂靜專
: 注所緣境明亮清楚的功夫,連帶會有身體變好、專注力提升、學習效率變好等好處。詳見
: 九住心相關說明。到此仍未到達初禪,想成辦初禪,還需要寂靜處等種種順緣(記得以前C
: 大有分享過相關經論,或詳見廣論奢摩他篇章)。行十善有禪定的外道行者,下輩子有望投
: 生色界無色界天,但仍在輪迴之中,沒有解脫。故內道(佛家)不以此為目標。
: 佛家的禪修,晚點有空再來繼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