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往生論講記10(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4-21 16:08:48
請掀開講義第十二面第四行看起: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
,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這一段是敘說十方諸佛剎土六道眾生的狀況。六道眾生之所以
輪迴三界,就是因為這個三業造罪,造罪受報,受報的時候又造罪,於是因果循環,永遠
沒有出離之時,所以說無有窮已。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做一個榜樣,教導我們怎樣
才能夠脫離生死輪迴。所以這莊嚴三業,像前面所講的身業、口業、意業,這個心業就是
意業。
「如是等眾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皆
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三業。」這一段敘說的這個眾生跟阿彌陀佛有特別的因緣
,如果沒有緣就遇不到。遇到了而不相信,不能夠發願念佛,那是緣不成熟。所以這個法
門雖然說難信之法,這個難信裡頭緣非常重要。正如同《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
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我們遇到阿彌陀佛能生信心,能歡喜發願求生淨土
,這個善根就不少。善根多少的標準在哪裡?就在《無量壽經》上。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
,就像阿闍王子他們那一幫人,佛說了,過去生中無量劫裡,曾經供養四百億諸佛如來,
善根還沒成熟。諸位想想,供養四百億諸佛如來,這個善根沒成熟,遇到這個法門只是動
了一個念頭,希望我們自己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往生淨土這個願還生不起來。由此
可知,遇到這個法門,你真正肯發願求生淨土,就證明你過去生中這個善根福德因緣超過
阿闍王子,也就是說,你過去供養諸佛如來不止四百億,一定超過,你才會有這個善根。
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那是真難,不是假難。這一樁事情誰都幫不上忙,一定要過去
累積深厚的善根。
你遇到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阿彌陀佛的平等光在哪裡?這一句就是指的《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叫《清淨平等覺經》,這個《無量壽經》第一次在中國翻譯,漢朝時候
的譯本,經名就叫《清淨平等覺經》。所以這一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平等光照。現在我們得
到這個會集本,更是圓滿、更是究竟。所以這個本子在這個短短的,還不到十年,李老師
往生之後,這個本子我們才推出來,不到十年,已經弘遍全世界了。我最保守的估計,這
個本子,這些年來所印的,應該有三百萬冊了,流通到全世界。這是任何一部經典流通這
麼快速,這樣受人歡迎,可以說過去沒有見過,我們不敢講絕後,真的是空前,過去沒有
過這個現象。為什麼有這樣殊勝的樣子?這決定是彌陀跟十方諸佛的加持,否則的話,不
可能有這樣的盛況出現。所以我們遇到這一部經,讀到這一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平等光照
。你一天念一遍,這個佛光就照一次,念十遍,佛光就照十次,所以你常常念,念個三年
五載,你的業障自然消除了,佛光照著,業障可以消除,智慧可以增長。所以讀誦《無量
壽經》的感應非常不可思議。
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皆得解脫。前面是遇,這個地方是聞,在程度
上講不一樣,遇是你遇到,聞,這就入進去了,契入。這個字就是菩薩的三慧,聞慧、思
慧、修慧。在《無量壽經》上得到慧解,我們一般講,或者是讀經、或者是聽經,開悟了
,這個聞就是開悟的意思,聞思修三慧。那這個阿彌陀平等意業你就得到了。所以他能得
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三業,他的身語意業就跟阿彌陀佛很接近。這是修行真實的
利益,無比殊勝的境界。我們能不能得到?給諸位說,能得到,而且人人都能得到。問題
就是你肯不肯如教修行?你能夠如教修行你就能得到,得到這一個境界,往生就自在了。
像前面跟諸位報告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
年也不礙事,就是我們常講的生死自在,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具體這個修法到底是怎麼樣子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勸一般同修依照《無
量壽經》修行,首先要把經念熟,經不熟不行,要熟透;換句話說,要能背誦,而且背得
很熟。這一部經裡面每一句經文隨時隨地都在腦海裡頭能夠清清楚楚的顯示出來,要熟到
這個程度,這是第一個階段。熟透之後,再第二個階段,要求解,這個經裡頭字字句句的
意思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如果經義不清楚、不明白,我們沒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求解
。明瞭之後,要把它做到,那叫修行,所以修行是在第三個階段,你這個經不熟、不明白
、不了解,你怎麼修法?行就是行為,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這是行為。我們的行為
有錯誤,前面講了,我們的行為是造罪業,你所想的、你所思的、你所說的、你所造作的
,全是罪業。今天我們要依照佛的標準把我們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使我們自
己對於宇宙人生一切的想法、看法、處事待人接物種種做法,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阿彌
陀佛在哪裡?就在《無量壽經》上。你能夠依照經去做,經就是自己的思想行為,自己的
思想行為就是《無量壽經》,你將來往生一定是上上品往生。為什麼?你跟佛的氣分沒有
兩樣。所以你得平等三業。
「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這是凡人,凡人的心有知,你知道的不少,有知,有知
就有所不知。那個有知是什麼東西?叫妄想。不要以為你真的有知,妄想,不是真智慧。
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那個病根就是妄想、執著。妄想
是什麼?就是有知,執著是什麼?執著就是有欲望。所以有知就是所知障的根源,有欲,
這個欲望就是煩惱障的根源。我們常講二障,所知障跟煩惱障,這二障從哪兒來的我們要
清楚。所以諸佛菩薩他無知、他無欲,他沒有欲望,他沒有知。無知,所知障沒有了;無
欲,煩惱障沒有了,二障破了,圓成佛道。
「聖心無知」,聖人的心無知,所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
無知」,無知之知。無知之知那個知是怎麼來的?眾生有問題請教他,隨問隨答,這是有
知;眾生要沒有問題問他,他無知。所以即使有人問他,答覆出來的話,還是無知,為什
麼?他沒起心動念,沒有想想,你這個問題問我,我應該怎麼答覆你,沒有這個念頭。就
像我們敲這個磬一樣,敲得重,它就響得大;敲得輕,它就響得小,你敲下去,它沒有說
想一想,我應該怎麼樣應你,它沒有念頭。所以真心離念,聖心就是真心,凡心就是迷心
、妄心,妄心裡面有知,真心裡面無知。所以,世尊當年說法,在一切經裡頭,《般若經
》講的時間最長,二十二年講般若。說法總共四十九年,講《般若經》就用了二十二年。
在現在收集的經典當中,《般若經》部頭最大,有六百卷,六百卷《般若》說的什麼?給
諸位說,只說了四個字,「無知無得」,就說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世尊說了二十二年我們
還沒搞清楚,怎麼知道沒搞清楚?我們還是有知、還是有得,這就是二十二年講的我們還
是沒搞清楚。
《心經》是大般若的綱領,大般若的綱要,《心經》末後總結也是「無知亦無得」。
那我們想求知,念念想求有所得,這個就是造罪業,這就是輪迴的根本。只要你心裡頭有
知有得,你就免不了輪迴。在這個狀況之下,如何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念佛求生淨
土,這叫帶業往生。帶什麼業?帶有知、有得,帶這個業往生。如果不是從修念佛法門,
有知有得就決定出不了三界,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依舊在六道之中,這是我們必須要曉
得的。像我們這種根性,這個境界達不到,達不到那就要曉得,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一
定要依靠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橫出三界。
e.莊嚴大眾功德成就
底下一段說:
【何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這個地方講的『大眾』,是在「莊嚴主成就」裡面所說的,主是阿彌陀佛。因此『莊
嚴大眾功德成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天人不動眾』,這一句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
品往生的大眾,「天人」是帶業往生的凡夫,「不動」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意思就是指上
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蒙彌陀願力加持,都是『清淨智海生』。
這個「清淨」是彌陀的功德成就的,「智海」是彌陀的智慧成就的,所以是阿彌陀佛無量
劫所修積的功德智慧加持的,使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得平等三業。
f.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這個『上首』不是別人,就是阿彌陀佛,至高無上,在西方極樂世界,至高無上的首
領。偈子裡面說: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如須彌山』這一句是比喻,須彌山是這個世間最高大的一座山。稱之為王,這是在
眾多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有須彌山,每一個世界眾生業力不相同,所以這個世界粗妙不一
樣,須彌山的大小也不相同。眾多世界,眾多須彌山裡面,最大的一座須彌山,我們就稱
它作「須彌山王」。用這個來比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以用這個來比喻。
這是顯示極樂世界的導師跟他方世界諸佛如來不一樣。『勝妙無過者』,「勝」是殊勝,
「妙」是微妙,這是以阿彌陀佛跟其他諸佛比較,阿彌陀佛的殊勝微妙超過一切諸佛,一
切諸佛沒有能夠比得上阿彌陀佛的,「勝妙無過者」。
g.莊嚴主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
這個『主』是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是老師,就是阿彌陀佛。
【偈言。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為什麼會有這樣殊勝的現象?老師的德能智慧令一切大眾尊敬、敬仰,以他為學習的
榜樣,所以才能感得學生們的愛戴。這個『天人丈夫眾』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阿彌
陀佛的學生,這些人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去往生的。十方世界這些人怎麼知道念佛往生?是
諸佛菩薩勸導這些人的。像我們怎麼會知道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
我們介紹的。《往生論》,天親菩薩造的,這天親菩薩勸我們往生的。諸佛菩薩為我們介
紹,我們才曉得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這樣殊勝的一個修行道場。我們同修當中也
有很不錯的,念念想找一個好的修行道場,好的修行道場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
這個世界上沒有,找不到。所以你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好道場。
這個兩句,要用現代的話,就是老師備受學生的愛戴,這是老師的智慧德能的感召,學生
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這種敬愛老師的心是從內心裡頭真正生出來的,所以這是這個意思。
h.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末後這一條: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
德大寶海。】
我們看底下的註解。這個「不虛作住持」,實在講是真正不可思議。想想我們自己這
一生,的確也有不少人頭腦還算清醒,覺得這一生空過了,「虛作」就是空過,這一生空
過了,這一天空過了,這一年空過了,這實在是可惜。阿彌陀佛,可以說一天都沒空過,
一時一刻都沒有空過,這個了不起,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一個人在世間,有一些頭腦
清醒的人常常會想到,人生在這個世間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活得有意義、
有價值,那這就沒有空過。如果你這一生當中過得沒有意義、沒有價值,那這一生就空過
了。這講一生,再看一年,再看一月,再看一天,你能夠這樣仔細冷靜去觀察,你就會開
智慧,你就會覺悟了,會有警惕了。
世間人念念都為自己,為自己打算的沒有不空過的。你要問為什麼?不學佛的人不知
道,學佛的人應該知道。我說應該知道,就是因為學佛的人還有很多人他也不知道。其實
佛講得太清楚!小乘法裡面一開端就教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
我。所以你要是念念為這個身去著想,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身是假的,四大五蘊的假合
。不但是大乘人,小乘人,覓身了不可得。你每天為這個身,為這個身的享受、身的樂趣
,你怎麼不空過?你為你一家人,為你一個小團體,統統空過。甚至於聰明智慧再高一點
的,曉得人壽命無常,不能夠恆久,我們中國古人講,人生三不朽,要立功、立德、立言
,在歷史上留名,這個不朽了。他不曉得這個地球有成住壞空,地球哪一天爆炸,沒有了
,你那個歷史留給誰?誰還能記得你的歷史?這是現代天文學家非常清楚,每天在天文望
眼鏡裡面看到這個太空當中的星星,有新的星形成,有舊的星球爆炸,消失掉了。所以那
個三不朽也是虛作,也不是真實的。
我們要問,什麼叫不虛作住持,真正不空過?給諸位說,剋實而論,只有念阿彌陀佛
,你沒有空過。為什麼?這念阿彌陀佛的人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生到西方世
界,花開見佛悟無生,真的不虛作住持。除此之外,無論修學大小乘法門,在我看還是虛
作一場。你看倓虛法師的《念佛論》,我們這裡很多,小冊子很多,倓老法師的《念佛論
》,仔細去看看。《念佛論》後面附的有一篇文章,是倓老法師在香港打佛七的開示,是
開示裡頭的一段,前後都沒有,因為我只得到一個錄音帶,這個錄音帶不太完整,我找一
個能夠聽得懂老法師話的人把它寫出來,寫出來之後,我幫他整理了一下,附印在後面。
實在講,就那一片錄音帶就能夠保證我們這一生不虛作。我們天天都不空過,年年都不空
過,這個生活才真的有意義、有價值,過得很充實,你會感覺得真實的幸福快樂。
我們看這一段文,「蓋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也」,阿彌陀佛所以不空過就是四十八願
。「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
,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這個幾句話說得好,真的是簡單扼要,是我們應當
要學習的。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覺得一般從前我們的課誦本不適用,為什麼不
適用?我想你們諸位同修都知道,你們以前照著一般課誦本做早晚課,你得什麼利益?實
在講,得不到利益!課誦本裡頭所說的內容不知道,只是照著念一遍,念給佛菩薩聽聽,
好像交了差了。修行貴在轉識成智,我們轉不了,我們沒有開智慧,愈做愈迷惑,所以這
個課誦本對現代人來講就不適用了,特別是修淨土的人不適用。
所以我們就重新定了一個課誦本,我們早課念的經文,選的《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天早晨把四十八願恭恭敬敬念一遍,希望自己也能像佛一樣
發願;換句話說,要把四十八願變成我自己的心願,使我們的心願跟阿彌陀佛完全相應,
這個就有功德了、就有利益了,有受用了。晚課我們選的《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
品,持戒念佛,這個六品經文裡面為我們詳細說明五戒十善,使我們知道哪些是惡、哪些
是善,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晚課是反省,經文念了之後,自己好
好反省一下,我今天一天,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犯過失?如果有犯過失,趕快的改進
,明天我不再犯了,這叫真修行。這樣早晚功課才管用,才有用處。
這就是說,我們依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能夠得到彌陀如來威神的加持,佛力加持我們
,使我們自己也有智慧、也有能力,斷煩惱、開智慧,使我們自己能斷煩惱,能與修學的
目標方向接近。這就是與三皈依接近,三皈依是覺正淨,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能力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力,自己沒有這個力量,求佛力加持。所以願幫助
力,力又幫助願,力跟願相輔相成。所以願不是空願,願不徒然,就是不是空願,願會兌
現的。力也不是虛作,確確實實有力量,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真有力量。力願相符
,畢竟不差。我們要從這裡學習,這個才叫真正修行人。我們這一天沒空過,這一個月沒
空過,一年沒空過,你的生活是愈過愈愉快,愈來愈快樂,愈來愈歡喜,這沒有空過。你
要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雖然學佛,還是空過了一生,到來一生還要搞生
死輪迴,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這個我們不能不清楚。
i.畢竟得平等法身、得寂滅平等
再看底下這一節,第十八節: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
同得寂滅平等故。】
這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你得什麼樣的好處。這個好處
,實實在在說,無法形容,說之不盡,這些利益都是佛力加持的,唯有西方世界有,其他
十方諸佛剎土裡面都沒有。一切諸佛剎土修行證果要靠自己功夫,佛固然加持你、幫助你
,那是佛在教學上的幫助,除了教學上,其他的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
陀佛,不僅僅是在教學,他確確實實把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福報全都加持給你,所以
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讚歎。
『淨心菩薩』,「淨」是得清淨心,哪一個地位的菩薩得清淨心?唯識經論裡面跟我
們說,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就清淨了。如果你是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還不清淨,
再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也還不清淨,一定要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這就清淨。這是什
麼地位?八地菩薩!八地菩薩才轉阿賴耶識。七地以前,阿賴耶識是什麼樣子他還搞不清
楚,他怎麼能轉?所以八地菩薩才轉。那這就是說明「未證淨心菩薩」,就是你沒有證到
第八地,這個位子高,太高!上面九地、十地、等覺,就成佛了。可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帶業往生的,一品煩惱都沒斷,望八地,那不敢想像。正如同幼稚園的學生望那個
博士班的,就像這種狀況一樣。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本願加持,我們這個帶業往生
,一品煩惱沒斷,佛力一加持,就把我們拉到八地了。實際上我們不是八地菩薩,他把我
們拉到八地了。因此我們一切享受、受用,跟八地菩薩一樣。
==
什麼叫不虛作住持,真正不空過?給諸位說,剋實而論,只有念阿彌陀佛,你沒有空過。
為什麼?這念阿彌陀佛的人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
生到西方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真的不虛作住持。
海賢老和尚:「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我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個亮亮的東西,因為沒戴上眼鏡,所以只看到銀光閃耀,很漂亮。
等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塑膠袋反射陽光。
那時心裡真有點感觸。我們世間的人,何嘗不是看到亮亮的東西就拼命追求靠近,
到頭來其實只是個不值錢的廢棄塑膠袋。
因為大近視(無明),被閃耀銀光(功成名就、榮華富貴)欺騙,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去
靠近、得到,到死才發現只是塑膠袋。這就叫「虛作」吧。
塑膠袋累積再多還是塑膠袋,只有阿彌陀佛才是真鑽石。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04-21 16:5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ronshiju   2018-04-21 20:0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賊寇)   2018-04-21 20:5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21 22:10: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4-22 04: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4-22 16:4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4-22 21:0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5-04 11:47:00
南無阿彌陀佛 s大的舉例真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