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往生論講記1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5-02 16:53:53
三、總結:利行滿足
末後這一段「利行滿足」。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
這個『利』是利益,『行』就是修行,『滿足』就是圓滿。怎樣修行我們念佛功夫才
是一個圓滿的功德?這個我們從天親菩薩這裡也能夠學得到。
【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
五種門就是前面講的五種法門,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五種法門的真實利益。『禮拜』
,剛才講了,以真誠心、恭敬心對阿彌陀佛,真誠恭敬的目標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
能夠這樣修那你就是『入第一門』。
【以讚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
名入第二門。】
這個就是稱念、稱名。念佛有很多種的念法,這個地方特別提倡持名念佛,這個口業
讚歎是持名念佛。要『隨順名義』稱念,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
曉得這個名號的意思,只是學著念,念的音聲有一點兒像,內容沒有。所以說是念佛的人
多,成就的人少,主要就是他念的裡頭沒有內容。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前面說過了,南無
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四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的
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全名翻成中文叫無量覺。加上南無,就是皈依
無量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覺了沒有?所以這一句佛號念出來,就馬上提醒,我對人
、對事、對物我不迷,我要覺,這個就是「隨順名義」。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
中,總不外乎對人、對事、對物,心裡面起了貪愛了,迷了;心裡面起了瞋恚了,也迷了
。這一句佛號,覺而不迷,這個佛號念得才叫有力量,這個佛號念得才得力!佛號一提起
來,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沒有了,那個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迷,都不是覺,只有這一句阿
彌陀佛是覺,「正覺阿彌陀」,這我們在前面文裡頭讀過的。
所以我們真的依靠『如來光明智相修行』,就是真正皈依無量覺了。這個皈是回頭、
回歸,從不覺回頭依無量覺,這才能得到佛的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參與彌陀海會大眾,這是入了第二門了。如來講經法會的大眾,那個裡頭的席位有我們
一席,我們入了他的席位!蓮池海會裡頭有一分。這個是『入第二門』。所以我們一般念
佛,如果這個佛號伏不住煩惱,佛號裡頭不是真正的回歸依靠佛的光明智慧,這個佛號是
白念了,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這個數珠,念十萬
聲佛號也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他沒有皈,也沒有依,所以這要清清楚楚、明明白
白。
今天我聽說有不少同修要在這裡受三皈、受五戒,能發心受三皈五戒,就是真正發心
要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做彌陀弟子,依照阿彌陀佛的法門來修學,這叫真的皈依。如果我
們把皈依的意義做一個詳細的說明,這兩個鐘點講不清楚。所以我們為了節省時間,我們
特別製作一個錄音帶。求受三皈,我們把這個錄音帶送給你,回去要多聽,聽一遍、二遍
不行,一遍、二遍就忘掉,沒有用處。要聽得很熟,記得很牢,曉得我從哪裡皈、我依什
麼,你得搞清楚。人家問你,你皈依沒有?皈依了。你從哪裡皈?你依什麼?你要能講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是真的皈依了。說我皈依了,那皈依什麼?我皈依淨空法師,那
就完蛋了,那就完全錯了,大錯特錯。這樣的皈依,不但你沒有好處,你將來得的果報是
阿鼻地獄,這個糟糕了,皈到阿鼻地獄去了。所以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也有
一些同修很發心,從錄音帶把它寫出來,還有一個小冊子,你可以多看看。你才是真的皈
依了,不是假的了,真的皈依,這是三寶弟子。
【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

這個就是真正發願,有非常深切的願望,我這一生當中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修奢摩他』,「奢摩他」是梵語,翻作中國是止。所謂止,世出世間一切法我
統統都把它止住,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你這樣修學你就得念佛三昧了。此地講的『奢摩
他寂靜三昧行』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念佛三昧。這個樣子,你就『得入蓮華藏世界』,就是
七寶池中有你一朵蓮花了,七寶池當中有你一朵蓮花,這是『入第三門』。將來時節因緣
成熟了,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引你往生,蓮花化身。
【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
。】
這離苦得樂了。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有哪些樂?樂到什麼程度?這是平常因為你有智業
的觀察,你對於西方狀況很清楚、很明瞭,所以生到西方種種受用,那個快樂的受用,你
一點都不迷惑,到達西方世界真的是離苦得樂。這是『入第四門』,這是成就。
【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示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
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
可見得前面這個四門,「入」,入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第五門是「出」西方極樂
世界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普度眾生,實現你第一個願望,眾生無邊誓願度。由此可知,
先要度自己,然後才有智慧、能力、神通去度一切眾生。四門成就自己,末後一門利益眾
生。這是五種門次第成就的利益。
「示應化身,如法華經普門示現之類也」,這講示現。諸位要曉得,普通的菩薩要修
行到別教的初地、圓教的初住,要是依照一般經典裡面所說的,菩薩從證得須陀洹果那一
天開始。因為證得須陀洹果就不退了,位不退了,不會退落到凡夫位了,三界八十八品見
惑斷盡,不會再退到凡夫位。從那一天開始要修滿兩個阿僧祇劫,這個阿僧祇劫數字太大
了,那個單位是劫,不是年月日,是劫,才能夠普門示現,像觀世音菩薩這樣隨類化身,
應以佛身得度,可以現佛身去度化眾生,示現八相成道。修滿兩個阿僧祇劫,真的是難!
咱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帶業往生,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
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我們,使我們的能力、智慧、神通一
下就提升,提升到地上菩薩,不只初地!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楚,阿鞞跋致菩薩,《彌陀經
》上講的;《無量壽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的菩薩,七地以上。幾幾乎乎,
兩個阿僧祇劫修圓滿了,到第三個阿僧祇劫,這樣的地位了。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給我們的
,所以有這樣大的能力、這樣大的神通。
「遊戲」有兩種意思,一個是「自在」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到十方世界,縱然是到六
道輪迴當中度這些有緣的眾生,你不是業報。像我們現在是業報,沒有法子,生死不能自
在。西方世界來應化的這些菩薩,他們生死自在,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來去自由,這叫
做示現,這個叫做自在。第二意思,「度無所度」,這個跟《金剛經》上所講的那個理論
、事實完全相同,佛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者。為什麼?不著相!不但四相不執
著,沒有,四見都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是這個意念都沒有,所以實無
眾生如來度者。這些菩薩們度一切眾生,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絕不染著能度所度之相,
所以這個就是遊戲神通的意思,就是自在的意思。
「雖度無量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示度眾生,如似遊戲。」他在十法界上求
佛道,下化眾生,就好像遊戲一樣,你看這個多自在。我們現在求法很苦,幫助別人也很
苦,苦從哪裡來的?因為著相!有能度、有所度,這就苦了;能度、所度都沒有了,那就
自在了。所以這是深位菩薩的境界,不是小菩薩,大菩薩的境界。
【菩薩入四種門。自利行成就。】
就是前面講的禮拜到觀察,這個四門成就自利,這是自度。
【菩薩出第五門。】
這就是迴向,所以人家迴向不是口頭的,是真正去做的。
【迴向利益他行成就。】
這是利他。
【如是修五念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如來無上的果證,就是我們平常講無上菩提,就是這個意
思。如果直接翻譯這個名相,是無上正等正覺,如來果地上所證的,就是成圓教的佛果,
很快就能證得。特別在西方極樂世界,我跟諸位報告過的,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
,要經歷五十二個階級,西方極樂世界不必,我們仔細去觀察,大概只要二劫、三劫就圓
滿成就了,所以真正不可思議。
「經言,十方無礙人,一道出生死」,十方是講十方世界,無礙是無有障礙。哪一種
人無有障礙?六道凡夫有障礙,有業障,不能離開生死輪迴;小乘阿羅漢雖然斷了見思煩
惱,他還是有障礙,他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他還是有障礙;權教菩薩無明沒斷盡,
依舊是有障礙。這無障礙的人到哪裡去找?無障礙的人就是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八地
以上,才無障礙。七地都還有障礙。七地,遠行地,他還有障礙,還有退轉;八地菩薩不
退了,不動地了,所以無障礙是八地以上。但是在這個地方不是這個講法,不是這個意思
。這個地方無障礙是指什麼人?能夠深信淨土求願往生的人都是無障礙的人。為什麼?他
在這個一生當中就圓滿成佛,比十方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成就還要來得快、還要來得穩當
。因為十方阿惟越致的菩薩要想成佛,還要修一個阿僧祇劫才行,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剛
才給你講了,二劫、三劫就成就,所以十方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不能跟他比。這個是真的
無礙人,真的是得大自在。
我們今天看看真正相信淨土的有幾個人?你要是真的相信淨土了,真的發願皈依了,
皈依阿彌陀佛了,皈依《無量壽經》了,你就是「十方無礙人」當中的一分子。「一道出
生死」,這個生死,不但是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包括菩薩的變易生死。菩薩變易生死斷
了,那就成佛!所以這個生死是兩種生死。一道,什麼道?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一道!一
句佛號。大勢至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你看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
開」,這個心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要藉任何一個法門,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
底,就成功了,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一句佛號。
怎麼個念法?他給我們講得很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都攝六根我們不知
道怎麼攝法,天親菩薩這個五種門就是都攝六根的方法。這五種門如果你還不會,你就用
底下那個方法,淨念相繼,也行。實際上,淨念相繼是暗暗的包含了這五種門,包含著你
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你真的念成功了,往生了。所以我們看有很多這些老太太、老公公念
佛往生了,他一句阿彌陀佛,你問他這五種門,他不懂,我不曉得什麼五種門。可是他站
著往生、坐著往生。他為什麼?他淨念相繼。所以淨念相繼,這五種門都在裡頭,他都修
了,他不曉得,他成功了,這暗含道妙。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給我們講
的暗含道妙,是這個意思。
「凡是生彼淨土」,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這個彼是
指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菩薩、人天,其實西方世界,我們曉得,統統是菩薩。那
為什麼說人天?這是說在那邊修行證果功夫每個人淺深不同,說菩薩,功夫深的人;說人
天,功夫淺的人。這個是講,不是說彌陀加持,不論加持,是論每個人自己修行的功夫有
差別。如果論佛一加持,平等的,大家都一樣的。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平等的,人
天到那邊跟佛也一樣,是平等的。這個平等是佛力加持的。所以論加持,那統統平等,沒
得說了;不論加持,就有菩薩、聲聞、人天,就有這許多的差別。
「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超出常倫諸地之行」,這一句是講加持了。不加持的時
候,有菩薩、有阿羅漢、有人天。這一得佛加持,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這就是得佛
的加持。得佛加持,超出常倫諸地之行,常倫是平常,倫是同類的,像菩薩有十住、十行
、十迴向、十地,西方極樂世界是統統超過,沒有這些階級,統統超過,完全是平等的。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菩薩?人人都是普賢菩薩。普
賢菩薩在所有一切菩薩裡面第一殊勝,《華嚴經》上講,「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
道」。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修普賢行,所以他是平等的,因平等,果平等。這個平
等是彌陀本願加持的,而不是我們自分的這個力量。
「後之學者」,這是天親、曇鸞菩薩悲心勸勉我們,以後的這些學者,這是指我們,
我們這些後來學佛的人。「聞他力可乘」,這個乘就是幫助,他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
,可以加持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當生信心」,你一定要生真正的信心,你才能得到佛
力加持。不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樣顯著的加持,使我們一生到西方世界就跟文殊、普賢
、觀音、勢至就差不多,就好像是一樣的,這個不可思議!現在就加持,現在果然你的心
願解行能跟經上所說的相應,換句話說,能跟佛的心願解行相應,現前就得彌陀本願的加
持。不但得彌陀加持,同時也得十方一切諸佛的加持,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很可惜,修淨土的大德知道這個事實都不多。如果真的明瞭、真的如教修行,現在就
得殊勝的利益。這個殊勝利益,我在講席當中常講,我說修這個法門的人不老、不病、不
死,這是現前的利益!你修學的不相應,才有老病這些東西來纏身,有這些麻煩;果然相
應,不會有,這個就得佛加持。
過去諦閑老法師在世的時候,這民國初年,有一段時期,不長,老法師生病了,印光
法師寫一封信給他,你是個講經的法師,得佛力加持,你怎麼可以生病?你不應該生病。
這個諦閑老法師功夫也了不起,收到這封信,精神一振作,病就好了,就是得佛力加持!
說得不到佛力加持,打妄想。這一打妄想,佛的力量就加不上了。妄想是什麼?障礙,業
障現前!所以不能打妄想,不能生煩惱,一心一意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蒙佛力加持。這
個弘法利生也不是自分,自己哪有這個智慧、哪有這個能力?佛力加持的。
【無量壽修多羅優婆提舍願生偈略解義竟。】
我們這個《往生論》到這個地方講圓滿了。
==
皈依無量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覺了沒有?所以這一句佛號念出來,就馬上提醒,我
對人、對事、對物我不迷,我要覺,這個就是「隨順名義」。
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總不外乎對人、對事、對物,
心裡面起了貪愛了,迷了;心裡面起了瞋恚了,也迷了。
這一句佛號,覺而不迷,這個佛號念得才叫有力量,這個佛號念得才得力!
這一段很適合作為總結尾,勸自己。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無量覺。就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一直保持清醒,一直保持覺悟,一直保持信願。時間到了,佛就會來接我們了。
《往生論講記》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陪伴我一起學習。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02 17:36: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5-02 21:2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5-02 21:5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5-03 22:57:00
阿彌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5-04 03:37:00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5-09 22:31:00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