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教授曾說:認知科學是研究人的心與智慧的規律,也可以叫心智科學,它既不歸於
自然科學,也不歸於人文科學,而是一門心靈和智慧的科學。曾讓哈佛大學學者們吃驚的
是:原來在兩千多年前佛教就專門在研究心智科學。然而就在本月20日,各大媒體都在爭
先轉發來自《每日郵報》發佈的一段奇異視頻。視頻中一隻大黃蜂被切掉了頭部,它努力
摸索尋回自己的頭後抱著飛走了。沒有頭的大黃蜂是如何思考的?那麼,人類的思考模式
又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一起欣賞視頻,共同瞭解認知科學與佛教。
【視頻】認知科學與佛學——浙江大學演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YHgqWpXCg
相 融
普朗克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量子力學創始者,他曾說:“宗教和科學之間
不可能找出一個矛盾來,而在最重大的問題上,卻可以看出意見完全一致。宗教和科學這
二者並不互相排斥,相反,是互相補充的,好像是為相輔相成準備了條件。”
探 索
榮格說:“人類選擇西方文明這條路不一定正確,也許佛教這條路更合適。”他認為,人
類固然需要物質的發展,但更需要心靈的探索,而這種探索應該從宗教中尋找答案。
心 和 腦
科學家普遍認為,人腦最重要,人心是人腦的產物。但如果是這樣,有些現象便無法解釋
了。比如,世界上有很多高智商、生活正常的人,卻沒有腦,此類案例在美英德法等國家
都發現過。所謂的因果,應該符合“無則不生”的規律。
因 與 緣
印度哲學家法稱論師說:心的因實際是心,身體只是它的緣。這就像麥子的因是麥種,陽
光、水分、肥料是它的緣。身體對心識的知覺、感覺、情緒等有一種助緣的作用,一旦心
臟、腦等比較要害的地方受到損害,心智就可能完全不清晰了,就像沒有一點水分的種子
會枯乾一樣。
心 ‧ 意
古印度偉大的寂天論師說:“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意
思是說,在這個世界上認識自己的心最重要,如果沒有認識自己的心,無論怎樣追求快樂
、迴避痛苦,都沒有意義,只能一直漂泊。
心 ‧ 力
心的力量強大時,周圍的環境,包括疾病等,都可以改變。佛教常說“加持”,其實就是
給予別人一種力量和快樂,這是一種不同的能量。
心 ‧ 悟
六祖大師說:“迷人口說,智者心行。”愚者僅是在口頭上講,而智者是用心來體悟。因
為我們心靈的很多東西,包括禪修開悟,完全是一種心的體悟。這要依靠前世的習氣、今
生的修行,以及對自心本來面目的瞭解。當我們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打坐,去感悟,終
會知道,不管說再多的語言,原來我們的心就是如此。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認知科學與佛學》——浙江大學演講
2018菩提學會招生簡章》請詳閱 ↓
http://www.zhibeifw.com/xxgx/zsjz2018/
台灣菩提學會官郵:[email protected]
台灣菩提學會報名專線:0966-571-123
台灣菩提學會臉書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台灣菩提學會LINE官方帳號:請搜尋”台灣菩提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