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oo.gl/AWaWJN
悟道法師主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摘錄
什麼叫至心?我很至心在念,很認真在念,這樣是不是叫至心?我一天念十萬聲佛號,
是不是至心在念?這就是我們要深入去理解的地方。至心這兩個字,我們在很多大乘經都會
看到,包括《地藏經》,很多大乘經典我們都會看到這兩個字。怎麼樣才叫至心?它的標准
在哪裡?以前我也一直去查這些經,後來我看到《占察善惡業報經》,它把至心解釋是最詳
細的。此地我引用《占察善惡業報經》,佛解釋至心,《占察經》是佛請地藏菩薩講的,我
把這個經文念一念,“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
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這是《占察經》的一段經文。占察輪相要占到善相,要至心
。堅淨信菩薩代替我們問地藏菩薩,請問地藏菩薩說:菩薩,你講至心差別到底有幾種?什
麼樣叫至心?有什麼差別?何等至心,就是哪一個等級的至心才能得到善相?
我看到這個經文正是我要找的答案,下面地藏菩薩就回答了:“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
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
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
地藏菩薩回答堅淨信菩薩,至心大略講起來有兩種,第一種是初始學習求願至心。初始學習
就是我們剛開始在學習,求願就是大家很懇切的,這個願望很懇切的,求願,開始在學習,
這個是求願至心。就像我們現在一聽聞經上講的,我們就發願很認真的來念佛菩薩的聖號。
第二種是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這第二種至心才能獲得善相,也就是說,第二種
至心它的效果才會現前。第一種至心還沒有感應,第二種就有了。
第二種至心又有三種差別,分下中上三種至心。“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系想不亂
,心住了了”。這是第一種,第一種叫一心,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一心不亂。什麼叫一
心不亂?系想不亂,心住了了。想就是妄想摻不進來,你這句佛號已經能夠伏住煩惱妄想,
你一起心動念就是佛號,除了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觀音菩薩,其他什麼念頭都沒有,空空洞
洞的,都不亂了,這是一心不亂,這是第一種,一心。“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
身命”。第二種至心叫做勇猛心,這個勇猛心專求不懈,就是不懈怠,他不顧身命,拼了命
在念的。但是這個勇猛心,現代的人有一些人去念佛,你不能說他不勇猛,真的很勇猛,我
都自嘆不如,念了幾天幾夜他還不睡覺的,但是念到最後好像也沒有達到經典上講的這些效
果。我出家二十七年,今年第二十七年,看到這些同修當中在家、出家的,也看過很多例子
,看他很勇猛,有的人很勇猛,出了問題著魔的也有,著魔發狂;有的人他很勇猛的念,愈
念煩惱習氣愈增長。
過去在華藏圖書館念佛,有些開計程車的居士,他們當時聽老和尚講經,開始念一天一
夜的,一日一夜的,二十四小時念佛。他們真的很發心,原來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借場地,後
來又到樹林光明寺去跟煜明老法師借寺院,念一天一夜的,大家也念得很法喜,後來又增加
到兩天一夜的。後來一位許秋雄居士,有一次他跟我講,他念三天兩夜,晚上還去開清潔車
,精神很好。我說你們真不簡單,很勇猛。但是後來在四、五年前,這個許居士跳樓自殺了
。這個真的讓我感到很意外,我說這個念的功夫這麼好,念了這麼久,怎麼會這樣?有什麼
事情讓他想不開?這個我也很納悶。後來再聽老和尚講經,自己再去看經典,學習經教,發
現很勇猛的念佛,他初發心的心態不對,用心用錯了,所以正面的效果沒有現前,負面的效
果現前了。負面效果就是增長煩惱,愈念愈我慢,愈瞧不起人,覺得大家都不如他,他功夫
這麼好,你們一個一個功夫都不如我。這個我在同修當中看很多,他功夫愈高,他那個煩惱
同步的增長,到最後煩惱比那個功夫更高。這就是錯用了心,他那個心態不對。
這個心態不對,也是江味農老居士講的,不懂得觀照。不懂得觀照,你自己有一些偏差
錯誤的心態出現,你沒有發現。你沒有發現,以為是對的,然後就這樣發展下去,到最後就
這樣一個結果。我們念這句佛號,你跟菩提心相應的去念,那一定達到經上講的效果。你跟
煩惱心相應的心所去念,那你念到最後,真的就像灌頂大師講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獄去的,
也有。那是不是念佛這個方法有問題?不是念佛方法有問題,我們用心用錯了。經上明明給
我們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是發煩惱心,一向專念,那當然就是不但念佛沒有
成佛,還念到地獄去,這個也是很冤枉的。所以這些關鍵性的經文,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
不然你冒然的去用功,聽到至心、勇猛精進,大家來拼。拼什麼?你要拼去哪裡?……不顧
身命,這個一定是跟了生死這個菩提心相應的心,相應的善心所你去念,那就會達到這個效
果。不然,你看到人家不顧身命,你也不顧身命,人家念三天見到阿彌陀佛,你念三天可能
見到一些妖魔鬼怪來了,你的心態不對,用心用錯了。
第三種,“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第三種是最高的,深心,深心就是於法
相應,究竟不退。深心就是相應,斷煩惱,甚至破無明,與法就相應了。我們看《觀無量壽
佛經》講,菩提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深心就是開悟了,跟這個相應,跟法相
應,這是最高的。“若人修習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終不能獲清淨善相”。這個至
心,你不能得下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亂,好像我們講功夫成片,你沒有達到這個功夫,就
見不到這個善相,見不到這個瑞相。
蕅益祖師對至心也有註解,我們也大概講一下:“初始學習求願至心,未離散動,未伏
障種,乃名字初心,故未能獲清淨輪相”。初始學習求願至心,求願就是說有這個願望,開
始在學習這個至心,但是我們這個心還沒有離開散亂妄動,這個妄念還伏不住,控制不住,
好像我們念佛妄念還止不住。乃名字初心,這個名字就是天台宗把佛分為六即佛:理即佛,
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名字位初心,初心就是剛開始,我
們現在剛開始在學習,在念這個佛號,你還沒有伏煩惱,就是我們老和尚常講,你煩惱還伏
不住。煩惱伏不住,我們往生沒把握,要看臨命終運氣好不好,臨命終運氣好,遇到善知識
大家助念,有可能會往生;如果臨命終業障現前,往生還是有障礙。所以這個是初始學習求
願至心,這個不能得善相。這就說這個至心還不及格,講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明白,還不及
格。
“第二種,中下至心者,即是攝意專精,能得欲界細住,或是初隨喜品,或是名字後心
,故亦可得清淨輪相,多是冥益”。第二種至心有下中上三種,下至心就是最低的,最低的
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亂,心住了了。每一種它的功夫層次也是有等差的,這是講個大類。攝
意專精,意就是意根,你的意根收攝了,你很專精的定在這句佛號上,這句佛號一提起來,
所有妄念就伏住了。能得欲界細住,欲界就是我們在欲界天,三界裡面欲界天第三層天以上
的,欲界未到定,有相似禅定的功夫,但是還沒有達到色界禅定的標准,這個欲界。或是初
隨喜品,這是天台的隨喜品,天台宗《教觀綱宗》裡面講的,功夫的一個層次。或是名字後
心,名字即佛,剛才講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他是名字初心,初就是剛開始,後心就是他後面
功夫深入了,我們一般講達到功夫成片,雖然還沒有達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所以他也可
以得到清淨輪相。但是多是冥益,冥就是感應還不是很明顯,暗中感應。
“中至心者,即是成就勇猛,須在觀行後心,多分兼得諸余好相”。中至心就是第二個
,成就勇猛,他勇猛精進成就了,這個必須是在觀行後心。觀行已經是觀行即佛了,前面是
名字即,名字即後心,這裡是進入觀行,而且是觀行的後心了。就是觀行位他功夫已經很深
入了,我們一般講觀照功夫他得力了,有得定了,得到禅定了。所以,多分兼得諸余好相,
多分就是會比較多的,大部分他會兼得這個好相,見到瑞相。
“上至心者,即是相應至心,須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薩現身說法,故得究竟不退也”。
上至心就是相應至心,相應至心須在相似初心,就是相似即佛最初相應的這個心,也就是最
起碼要斷煩惱。斷煩惱起碼像圓教菩薩初信位,小乘初果須陀洹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個
是相似初心,最起碼要斷見惑的煩惱,這入了相似即佛,還不是真正佛,還在十法界裡面。
最少要相似初心才能感菩薩現身說法,這個時候能跟地藏菩薩,其他你念任何一尊諸佛菩薩
都一樣的,就能感應諸佛菩薩現身給你說法。譬如說我們修淨土法門,你見到阿彌陀佛給你
說法,見到觀音菩薩給我們說法。所以見到佛菩薩給我們說法,我們就能得到究竟不退,得
不退轉,現在這一生就得不退轉,這功夫就高了,這上至心功夫就高了。
“然應之冥顯亦不須論,但必第三至心,方證不退。則前二種雖獲善相,急須修行禅定
智慧,令與二觀相應可矣。不然,故業雖滅,新業還生,亦可懼也”。蕅益祖師後面這個註
解再給我們說明,必須要得到第三至心才證得不退轉,前面兩種至心雖然得到善相,但是還
沒有得到不退,還是會退,所以必須修行禅定智慧。《占察經》修兩種觀道,要再把這個境
界提升,提升到不退,這個是講我們一般通途修行的法門。我們修淨土法門,有前面那兩種
我們就可以把握往生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了,我們只要能夠做到前面講的一心
系想不亂,我們帶業往生就沒問題了,這是最起碼的。這個至心,我們以經解經,以其他的
經講得比較詳細的來解釋這一段,這兩個字。我們對於至心有一個概念,不至於含糊籠統的
念過去。至心,我都很至心!恐怕念到最後沒有達到經上講的效果,又再怪佛菩薩不靈,實
際上是我們自己沒有真正搞懂,沒有深入。
(转自学佛网: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9/189908.html)
心得:
一、經文依據:
1.阿彌陀經: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2.無量壽經:
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
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
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3.觀無量壽佛經: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
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當花敷
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
4.小結:唸佛的要件必須「一心」、「至心」,乃是世尊在淨土諸經共同揭櫫的正法。
二、符合智慧的解經方法論:
1.體系解釋:融合淨土三經的「淨土法門體系」來解釋唸佛的要件。
2.換言之:不掛一漏萬然後將掛起來的那一經甚至用違逆佛法體系的自身創見去解經。
比如說,即便是無量壽經,世尊說的是以「至心」的狀態去唸佛,
不是單純「我相『信』、我『願』意、我去修『行』唸六字洪名」,就能往生的。
這就是我們應當正視阿彌陀經講得更清楚的「一心不亂」的要件,完全與無量壽經與觀無
量受佛經體系一致。
三、符合智慧的解經方法論的法師法語:
所以,例如悟道法師完全符合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受佛經的對「至心」的法義體
系,引用占察善惡業報經來講解至心的內涵,就是正確的解經內容、對「依照世尊宣示的
淨土諸經的正確修行法」很有幫助,而不是走到歪路。
坊間常常有似是而非的論調盛行,這是末法之世大家一定要小心防範的,以免被誤了慧命
、讓淨土宗行人因為知見不正確而走歪路、導致怪不得千萬人修但(很多人心存謬見而
盲修)只有少數人(知見正確,知道唸佛要唸到一心不亂才是世尊說的方法)去西方。
四、結論:
如果要往生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的「位置」到底超脫三界或在某天界,阿彌陀是佛
還是神,佛教界例如印順法師就跟其餘主流立場之間沒有共識,這先姑且不論,因為現在
重點在幫想去見阿彌陀的佛教徒搞清楚世尊說的正確唸佛做法,以便見得到阿彌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