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3(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8-27 17:38:24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看「繫念法事」,前面持誦《佛說阿彌陀經》,經題六種成就略
略的介紹過了。現在我們要看的是「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一直到「及釋提桓
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這一段經文。
  這一段經文在蕅益大師科分裡面是「大眾同聞」。這是為後學做示範,目的是希望我
們懂得取法於哪一類的示範。這些人給我們做模範,想想自己的根性,從這些大德確實可
以能夠勉勵我們自己,認真努力向佛陀學習。
  大眾裡面分三類,第一類是聲聞出家眾,「聲聞居首,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
僧傳故」。蕅益大師的《要解》(我們這一次的介紹是節錄《要解》),文字不多,含義
很深。現在問題,大家都知道佛法在這個時代,衰退到底谷,不能再衰了,再衰下去佛法
就滅了。為什麼佛法會變成這個樣子?這「聲聞居首」出了問題。蕅益大師講這三句,我
們仔細反省一下,這個三句做到了沒有?
  第一個是「出世相故」。真正出世相,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對這個世間法
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的染著。我們念念染著世間,貪愛世間,這一條沒有做到!怎麼能居
首?所以這是我們一定要認真反省的。就大乘教義來講重實質不重形象,但是有實質必有
形象。中國古聖先賢常講「誠於中,必定形之於外」。你的思想觀念超越世間,你的行為
必然是出世的。
  出世間法從什麼地方顯示?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沒有絲毫貪戀之心,念念像佛
菩薩一樣,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對自己來說是修行,修行是歷事鍊心。我到這個世間來
,來鍛鍊鍛鍊,或者是來考驗一下,看看我對這個世間還會不會起心動念,還有沒有妄想
執著;來考驗,這是對自己。對大眾,我們要代替佛菩薩接引眾生,把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善巧方便,從我們的身上落實,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眾生。
  幫助的目的有三,幫助上根人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這幫
助上根人。幫助中根人,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提昇境界。幫助下根人種菩提善根
。換句話說,不論上、中、下根,我們要如諸佛菩薩一樣,平等利益。在自己來說,理事
都平等;在眾生來說,理是平等的,事不平等。事為什麼不平等?各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同
,道理在此地。出世相!出世相真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常隨從故」,佛陀在世是不離開佛陀,佛到哪裡這些學生們跟到哪裡,常隨眾,不
離開的!今天佛不在世了,我們這個常隨怎麼學?常隨經教,常隨佛菩薩聖像。聖像使我
們真誠恭敬有所歸向,我們的真誠心,我們的恭敬心從什麼地方生起來?從佛菩薩的形像
。我們見到佛像、見到菩薩像,肅然起敬,恭敬禮拜,這是每個佛弟子都做得到。可是怎
樣把這一分真誠恭敬的心情,遍及現前一切眾生。換句話說,我們對一切眾生的真誠恭敬
,如同對佛菩薩無二無別,這是我們供養佛像、菩薩像真正的義趣。
  這一條裡面,就是常隨最重要的,是「隨順經論的教誨」,這一條比什麼都重要。如
果我們不能夠隨從經論教誨,我們就離開佛菩薩了。當年佛的這些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
五人,這裡面包括什麼?三迦葉他們師徒總共一千人,舍利弗師徒一百人,目犍連師徒也
是一百人,這一千二百。耶舍長者子他們有個小的團體五十個人,所以總共是一千二百五
十人。這些人「常隨佛學」,不是跟著佛好玩的。
  他示現什麼?示現放下自己的一切,隨從佛陀教誨,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個意思!用
我們現在的話,放下我們自己的成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一切隨順佛陀教
誨;佛教我們怎麼想,教我們怎麼看,教我們怎麼說,教我們怎麼做,這叫做學佛!聲聞
眾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第三句「佛法賴僧傳故」。佛法確確實實是因為這些出家人,現出世相,現常隨佛學
,佛法才能夠久住世間。我們常常聽說正法久住,要這樣正法才能久住。如果出家人(這
裡講的聲聞),他的心、他的念頭、他的行為都是貪瞋痴慢,好名好利,貪圖五欲六塵的
享受,出世相沒有了,讓社會大眾看起來,這個出家人比在家還不如。這是什麼?這是滅
佛法,這不是興佛法,這是滅佛法。你再仔細觀察他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隨順自己
的煩惱習氣,完全沒有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佛法怎麼能夠靠他來承傳?佛法就沒有了。
  前天我下山,晚上住在布里斯本淨宗學會。悉尼(雪梨)葛來姆居士帶著澳洲(澳洲
有六個州)佛教的代表在淨宗學會開了兩天會。這是各州的佛教代表,在討論成立澳洲佛
教會。全澳洲(就是代表這個國家)的佛教組織還沒有,他們在發起,討論章程,在裡面
做起草章程的工作。我下山,跟一共九位代表,跟他們大家見見面。其中有一位出家人,
我看他穿的是南傳的服裝,提了個問題,他說我們佛教本身不同的宗派,甚至於同一個宗
派不同寺院,大家彼此都不相往來,各人搞各人的。他心裡很難過,提出這個問題。
  我告訴他去年我訪問日本,跟日本淨土宗許多道場的方丈住持、重要的領導,我們在
一起聚會。第一次聚會是他們歡迎我到日本訪問,第二次聚會是我答謝。我在致詞的時候
說過,佛教,大家知道有大乘、有小乘,有顯教、有密教,在中國又有宗門,又有教下。
中國大小乘十個宗派,宗下面又分派,派裡頭還分系,這種情形,有!不同派系,甚至於
同一個派系不是一個道場,確實有這個事情,不相往來。而且犯了很大的毛病,自讚毀他
;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是佛門衰落的原因。
  儘管宗派不相同,但是都是依照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論,作為我們修學的依據。經論
都是佛說的,所以確確實實是一家人,親兄弟!我們想一想,這一個父母生了許多兒女,
這些兒女彼此不能夠友愛,彼此對立,彼此不往來,我們想一想父母的心多難過!這個家
搞成這個樣子,父母寒心,這是大不孝!佛門這麼多宗派彼此互相不往來,互相都是自讚
毀他,我們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的心多難過!怎麼對得起佛陀?這是大不敬、大不孝。
  說得不好聽,這不是弘揚佛教,這是在反佛教,反對佛陀在經論上的教誨。佛教給我
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教導我們「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佛教導我們「仁慈博
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想的、說的、做的與這個完全相違背,這是學佛嗎?這
不是學佛,這是反佛。佛弟子反對佛陀教誨,這不是打著佛的招牌反對佛!他相信什麼?
他相信他自己的煩惱習氣,相信他自己的名聞利養,他相信這個,不相信佛陀教誨。
  這個事情怎麼辦?我跟大家講,從我們本身做起。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這個
時代提倡人權,人權比什麼都高!我們不能夠干涉別人,我們也不能夠批評別人,我們只
有檢點自己、改過自新,這些弊病我們自己有沒有?這一點重要。從本身做起!別人自讚
毀他,我們要反過來,我們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別人有九十九樁不善,他還有一樁是善
的,我們讚歎他這個一善,九十九樁不善不要去提他,也不要放在心上,修自己的純淨、
純善,我們佛法前途才有一線光明。
  我勉勵與會的這些各地來的佛教代表們,我們自己要覺悟,自己要團結。我們要主動
去訪問不同的宗派,人與人之間要常常往來,要互相勉勵。他能接受,我們聯手做弘法利
生的工作,他不能接受就不要勉強。不但對於佛門不同宗派我們要做,對於世間一切不同
的宗教我們也要主動去訪問。
  這個三句「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我們要把這個理念,真誠恭敬供
養世間所有的宗教。希望每個宗教都能夠認真學習它的經典,落實它的經典,把經典的教
訓從宗教徒、從神職人員本身發揚光大。這個世界永久的幸福、和平、美滿才真正能落實

  佛法的教學,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教我們什麼?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講,教我們明
瞭三個事實真相。第一個明瞭人與人的關係;第二個教我們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第
三個教我們明瞭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三個明瞭!明瞭之後你就覺悟,不明瞭是迷惑,明
瞭就覺悟了。
  覺悟之後,我們這一生就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有一個正確的目標,過佛菩薩的生活。
那就是以善心善意、善行善言,以淨心淨意、淨行淨語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萬物。佛
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真正能夠學習,像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一樣,淨心遍
法界,善意滿娑婆。落實在生活裡面,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
念佛,求生淨土」。一定是這個方向,一定是這個目標。
  聲聞成就自他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所以這個三句裡面的核心,最重要的是「常隨佛
學」。他這個地方「常隨從故」,好!這句話說得好。今天我們一定要隨從佛陀教誨,佛
陀的教誨就在經論當中。經論很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無論你選修哪一部經論都
可以,都是一樣的。要緊的是要把經論裡面所說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這個重要,
這我們真的學會了,真的把自己的成見放棄,隨從佛陀教誨。經論裡面佛教我們怎麼生活
,怎麼工作,怎麼樣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也完全學習;過佛菩薩的生活,過覺悟的生活,
不再迷惑了。
  第二「菩薩居中,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故」。這個四句要解釋,不能誤會。
「相不定」,菩薩現在家相,你看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都是菩薩。在《華嚴經
》,就是從外表上來看,他們是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的。什麼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
業。相不定!不是現的出家相,相不定。
  「不常隨故」,不常隨是從形象上講的,他們不像那些聲聞天天跟在釋迦牟尼佛的身
邊。他們常常獨自一個去教化一方,而且非常重視機會教育,那是菩薩!可是諸位要記住
,菩薩學習佛菩薩的經論是一分一秒都不放鬆,比起聲聞有過之而無不及。菩薩完全融化
,完全落實了。所以菩薩在排班的時候,菩薩居中,「表中道故」。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聲聞好比是小學生,跟著老師,自己沒有成熟,老師制訂很多規矩,一定要遵守。菩
薩是大學生、是研究生,規矩沒有那麼多!為什麼?他有能力自制。小學生沒有能力自制
,老師要訂很多規矩來規範他。菩薩這是大學生、研究生,老師不要管他這些細節,他有
能力照顧自己。菩薩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菩薩有這個能力
,他自己曉得趨吉避凶。不像小學生他不知道,老師時時刻刻要照顧他們。菩薩表中道。
  「天人列後」,「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他們排在後面。「世間相故」
,世俗之人。「凡聖品雜故」,這裡面雖然是世間人,世間人裡面有佛、有菩薩應化在其
中。雖然應化在其中,他表演的角色是世間凡眾,所以他還是列在最後。「外護職故」,
他們主要的工作是做外護,護持佛法,來協助推動佛陀的教育。所以示現的有國王大臣、
長者居士,非常熱心來幫助聲聞、幫助菩薩教化大眾。特別是聲聞,因為聲聞是出家相,
教化眾生要許許多多的增上緣,這些工作都是外護他們在做。
  現在我們一般的術語講辦活動,辦一個活動,尤其是大型的活動,我們知道需要相當
的人力、物力、財力。一個大型佛法弘法的活動,如果是在一萬人以上的,兩三萬人這樣
的場面,我們要想一想要多大的場所。人必定從四面八方而來,交通工具、住宿、飲食,
這麼多人不是容易事情!所以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才能把這個活動辦好。這個活動裡
面有哪些人來講演、講經;當然這裡面可能還有大家在一起念佛,什麼人來領眾念佛;肯
定也有些人趁這個機會求傳授三皈五戒。
  這些籌備工作,召集義工來擔任接待,各個部門工作的義工,人數不在少數,辦這樣
一個大的活動,義工可能就要一兩千人。還要籌募財源,財力物力統統具足,這活動才能
辦得成功,辦得圓滿。這些事情是國王大臣、長者居士這些護法他們做的,他們在這個社
會上推動佛法的教學,推動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佛門叫法會,現在人講辦活動。釋迦牟
尼佛當年在世這種活動大大小小,時間長短不定,他一生辦了三百多次;講經說法四十九
年,四十九年他辦三百多次活動。小的活動三、五天,大的活動有兩、三年。古今中外都
不例外,所以外護非常重要。
  有這麼多熱心的外護,外護是內行人,不是外行人,諸佛菩薩應化在其中,這就是佛
門裡面常說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個千佛裡面可能有一大半以世間相、在家身分
來護持佛法,不是凡人。大家在一起把這一台戲唱好,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教化眾生,教
導社會。不僅佛教如是,諸位細細去觀察,所有一切宗教都是神聖的教學。
  我跟這邊一些大學校長們也常常談起這個問題,現在學校教育只講科學技術、工商業
,教人怎麼樣賺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互相尊重,這個不講
了。所以今天學校教育雖然是很發達,社會問題愈來愈嚴重,原因到底是什麼?有沒有認
真去想想?教育裡頭沒有聖賢的教育,那就是沒有幸福的教育。真正幸福、安定、和平,
那是聖賢教育才能做得到。
==
從本身做起!別人自讚毀他,我們要反過來,我們自己謙虛、讚歎別人。
別人有九十九樁不善,他還有一樁是善的,我們讚歎他這個一善,
九十九樁不善不要去提他,也不要放在心上,
修自己的純淨、純善,我們佛法前途才有一線光明。
這就是《十善業道經》所說: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夾雜。」
所以印光大師用很善巧的方式告訴我們:
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菩薩沒有不善的,不善都是有深意的,來考試的。
用這種心的話,就沒有任何不善(妄想分別執著)夾雜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8-27 21:39:00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27 22:03:00
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8-27 22:2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8-27 23: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8-08-27 23:2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8-28 20:4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9-01 18:49: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