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繫念法事《彌陀經》第二大段,正宗分。這一大段是《彌陀經》最重要
的一部分,它分三個中段,第一段「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這是第一段。第二段我
也把它念一念,「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第三段「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正
宗分也是「信、願、行」三個段落,這三個段落都比較長,我們現在來學習這一段的經文
。請看經文,從: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從這裡開始,一直到:
【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我們還是把它分成小段來研究學習。第一個小段,「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
行,持名為福行」。學習這個法門,首先要有正確的認知,就是有正確的認識、明瞭。經
典的殊勝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十方諸佛都讚歎!「絕待圓融,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這個經典重要的宗旨,就是學習的綱領,在佛門講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信願持名
」,信願行。信願是慧,我們前面跟諸位講的善根。持名是福!肯念佛的人有福。念佛念
不下去,什麼原因?福薄。確確實實有不少人,教他念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六
個字,甚至於更簡單一點四個字「阿彌陀佛」,他就是念不下去。
不是在研討經論的時候,話我們不能說。研討經論,我們必須自己要搞清楚、搞明白
,這個相就是薄福之相,我們一般人講沒有福報。二六時中執持名號,這是無比殊勝的福
報,世間希有的福報。我們看到有很多窮苦的人,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不離口,一串念珠不
離手,一天念十萬聲。念得勤快的,我聽說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之前兩、三個月,每天念
佛十六萬聲。他是個密宗的金剛上師,臨命終的時候一心念佛,這是給我們做示範,給我
們做榜樣,我們要知道。這就是大慈大悲的示現。
諸位細心想一想,世出世間還有什麼比念佛福報更大的,你找不到了。什麼人有福報
?你細心去觀察,這個人「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這個人福報最大。怎麼知道?他
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什麼人能跟他相比?不要說人間沒得比,天上大梵天王、
摩醯首羅天王也沒有法子跟他比。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還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
不念佛!這個人肯念佛,這一生當中要往生了。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了,真的覺悟了,決
定是這個幹法。這個世間你給他什麼榮耀,給他什麼樣的享受,他都沒有興趣。他的興趣
、他的志向是隨緣度日,老實念佛!這是真正覺悟的人,徹底覺悟的人,才能辦得到。
世間已經亂了,李炳老說得很好,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我們再大的慈悲心,說
實在話心有餘而力不足。這種狀況之下我們怎麼辦?全心持名念佛,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所以在這個世間,壽命長短不要去計較,一切要隨緣。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自度度他。
你自己成就了,別人看到,向你學習,你就度化別人了。我們今天對這個法門有這麼樣堅
定的信願,還不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念佛成就的人,做出樣子給我們看,這叫做證轉;他
來做證明,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清楚,聽明白了,才堅定信願,才能
夠放下萬緣,專修專弘。專修跟專弘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專修就是專弘,專弘就
是專修,這個綱領要記住,要明瞭。底下節錄的幾句非常重要,這都是《要解》裡面的話
。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能不能往生決定在「
信願」,這「信願」裡面含義很深。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了,這個世間你自自然然看得
很淡薄。把這個世間看作什麼?我們出來旅遊,這個地方是旅店、旅館。好也好,不好也
好,住兩天我就走了。這地方與我毫不相關,它有它的主人,我是作客來的。你自然就是
這個思想,所以你對這個世間一切的一切絕對不會放在心上。
世人,許許多多念佛人想求生淨土,念了一輩子佛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你說他
不信,他挺信的,信得很虔誠。你說他沒有願,嘴皮上一天到晚掛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為什麼去不了?夾雜。夾雜著世緣放不下!他心裡面有牽掛,到臨命終時這個牽掛斷不了
,又被它拉回來!就這麼回事。往年李老師很感慨的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二、
三人而已。一萬個裡面只有兩、三個,九千九百九十七個不能往生。
不能往生的原因我們要知道,就是心有牽掛。他心裡頭為什麼有牽掛?信不真,願不
真,行不力,這一生空過了。也只有在阿賴耶識裡面增強了淨業的種子,至於下一次什麼
時候再遇到這個緣分再接著幹,很難說;下一次是肯定有,但下一次時間的長短,難講。
有的人這一退退了好幾世,甚至於有一退退好幾劫,很可怕!你要問什麼原因?善導大師
的話講得很好,「遇緣不同」。要知道得人身、聞佛法,遇淨土法門,確確實實百千萬劫
難遭遇,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這麼一天。
我們大家也是無量劫中難逢的一天,這一天被我們遇到了。遇到了要不知道珍惜,不
知道認真努力真幹,那才叫真可惜!機會,世間人常講一縱即逝,下一次再遇到不曉得是
何年何月何日。世出世間凡是有成就的人,成功的人,沒有別的妙訣,就是他認識機會,
他抓住機會,他成就了。不認識機會的人,認識機會而不能夠抓住機會的人,都是失敗的
。世緣不能不放下!放下不是不管,不是不關心。你看看又要關心又要管,還同時又放下
,這個妙!這是什麼?這是智慧,世間人既然要管又要關懷,他就放不下,什麼原因?情
執,他有情執。
佛菩薩何以又關懷又照顧,他又放得下,他有智慧,真實智慧,把情執完全轉變成智
慧,這我們常說究竟圓滿的智慧。「殊絕」殊勝妙絕的善巧方便,現在人講法高度的藝術
手腕;高度藝術手腕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心裡頭一絲毫的痕跡不著,叫放下!又
大慈大悲普度眾生,雖普度眾生心裡頭一絲毫染著都沒有,這是性德的妙用。
佛常常給我們講,這種智慧妙用不是他一個人有,一切眾生各個具足,統統都有!絕
不是佛菩薩專利,不是!為什麼現在他有,我們沒有?他覺,我們迷。覺,沒有障礙,理
事無礙,事事無礙;迷了,處處成障,處處都是障礙。我們的虧吃在迷了,迷失了自性,
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現在佛菩薩幫助我們,幫助什麼?破迷開悟。諸佛如來
、法身菩薩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是第一功德,沒有比這樁事情更殊勝,沒有比這樁事情
更好。究竟圓滿的真實利益就是這樁事情,這是師道。
佛經裡面講師恩超過父母,這個師不是世間一般的老師。世間一般老師,我們中國人
心目當中把他看作等同父母,他跟我們父母恩德一樣大,平等的,等同父母。但是佛法裡
面講這個師,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恩德超過父母。為什麼?父母對我們的恩德
是一生的,一世。而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我們的恩德是永恆的,生生世世永遠在照顧,
永遠在關懷。只要我們有一點點覺悟,他都不捨棄,趕快來幫助,希望這一點點覺悟能擴
大、能加深,這種恩德世出世間無與倫比。
由此可知,我們就現實而論,第一殊勝的功德利益是什麼?幫助我們「信」這個法門
,願生淨土,這是一切如來度眾生的第一德,第一樁大事。眾生根性不成熟,這是沒有法
子的,不成熟,佛菩薩給他介紹其他的法門。諸位要知道,給他介紹其他法門是不得已。
所以,善導大師講了一句話,我們還把它刻成一個印章,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
陀本願海」,這一句話說得好。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菩薩,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
九法界裡面示現,為什麼?老老實實給你說,就是為了幫助你「信」有西方極樂世界,「
信」有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信」自己有緣往生佛國,幫助你信這一樁事情,幫助你「發
願」,幫助你「念佛」!
由此可知,諸佛如來度化眾生只有一門,就是淨宗法門,就這一門。這一門你有障礙
,你不能接受,你有疑惑,你有別的興趣,佛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絕不勉強。你
的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成熟,勉強也沒有用。不但勉強沒有用,說實實在在的話,勉強會造
成負面的障礙,不勉強;喜歡學什麼,教你什麼。喜歡禪教你禪,喜歡密教你密,喜歡教
教你教,喜歡戒律就教你戒律,你喜歡什麼就教你什麼。由此可知,所有一切法門,八萬
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附帶的!一切法門裡頭軸心的法門、主法門就是念佛求生淨土。
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在《無量壽經》上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釋迦的讚歎就是代表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了。
我們聽了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這樣的讚歎,你還要有疑惑,你還不能下定決心,還不能放
下萬緣,這不是業障重是什麼?業障深重!
世間,《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
泡影」。聰明人、有智慧的人要冷靜,要細心觀察,看破世界。為什麼說是虛妄的,是夢
幻泡影?佛講的話是真話,佛給我們說宇宙的真相。大乘經典裡面我們常常讀到,在如來
、在法身菩薩的境界,他們觀看十方諸佛剎土如對目前。十方諸佛剎土在哪裡?就在眼前
,沒有距離。
不是我們今天說對電視機的畫面,我們對電視機畫面的時候,我們能聽他說話,他聽
不到我們說話,我們有問題不能問他。他們那個境界裡面,你看十方諸佛,十方諸佛沒有
來,你也沒有去,就在面前,可以握手!可以聊天!這說明什麼?說明在一真法界裡面沒
有空間。我想跟過去佛見面,也如同目前,我想跟未來佛見面,還是如同目前;在他們境
界裡頭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這叫一真。有過去、現在、未來,那是三不是一;有遠
近是二也不是一。他沒有二、三,那叫一真法界。
現在科學家是在數學演算裡面發現的,說出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是可能的。在某一個
條件之下,空間跟時間消失了,這在佛經上常講的,那叫做事實真相。另外一個發現,「
有」是從「無」變現出來的,無中生有。其實這個道理《般若經》上講得太多了,「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是有,空是無,有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
所以,那個「無」不是說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而且是圓圓滿滿。這是什麼?自性。佛
經上講的法爾如是,是自性的德能,我們常講自性萬德萬能。
其實萬德萬能大家會念,真正的意思沒有人懂。什麼叫萬德萬能?本來沒有,什麼都
沒有,它能夠變現出虛空,能夠變現出世界,能夠變現出萬物,這是萬德萬能。能現、能
變,《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還是自性。所以真如本性是萬德萬能
,能現、能變。真如本性什麼都沒有,能現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的。
現在科學家也肯定。他說整個宇宙在沒有變現出來的時候,它是什麼樣子?整個宇宙
濃縮了,濃縮成一個很小的粒子。小到什麼程度?(這科學家說的)小到我們拔一根頭髮
,把頭髮切斷(頭髮是長長的,把它切斷)。切斷的平面,這個平面上的直徑(不是全部
的平面,直徑),排列這個小的粒子,這個小的粒子就是宇宙的濃縮。頭髮的橫斷平面的
直徑,可以排列多少個?他說一百萬後面是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太小太小了!那一個
微粒,一變出來就是這個大世界。他們計算的方法,是小數點下面,小數點後面三十三個
零,這麼小的一個粒子,變現出這麼大的世界。
佛經上講自性沒有大小,這個發現證明了《華嚴經》,我們在前面讀過的,微塵裡面
有世界,普賢菩薩能入。這個微塵之小,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今天顯微鏡看不到。頭髮的
橫斷面,裡面容納一百萬億億億那麼多微小的粒子,是橫的排一條線,直徑上排一條線。
他說這個東西,科學家講大爆炸,一爆炸出來之後,就變成世界了。
這個世界,我們現在感官當中的世界,怎麼變現出來的?不是進化的,他們現在也發
現,叫「一時頓現」,突然之間就變現出來。說法跟《華嚴經》很接近!很像!記住,佛
常常告訴我們,《金剛經》上那個四句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我們曉得,就用科學家這個說法,跟《華嚴經》所講的一樣的,確實一時
頓現。
這一時是什麼時候?這一時就是當下!不是過去,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就是當下
。這個事情很難懂。我們先用幻燈片,過去我們華藏圖書館好像有三台幻燈機。那個時候
我們照了大概總有六、七千張,可能有上萬張的幻燈片,有許多我們用來做教學用的。
幻燈片是照片,我們把底片放進去之後,看到銀幕上畫面整個出來了,一時頓現!沒
有先後,沒有遠近,時間、空間都沒有,一時頓現,一張。第二張放進去之後,頭一張滅
掉了,第二張又一時頓現。諸位要好好想我這些話,想這個境界,現在這個幻燈機是用電
動的,你按鈕一按又換了一張,第三張,第二張沒有了,第三張一時頓現,張張都是一時
頓現。這個現象,你們想一想,是不是佛在《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幻燈片慢,而且隨我們的意思,我們覺得這個景很美多看看,看個兩、三分鐘再換一張。
不好看的,看個幾秒鐘我就換一張,都是一時頓現。
然後我們再把速度加快,加快的時候,你看這個電影。過去我在華藏,八釐米的小電
影機,我們有一台放映機,好像有兩台攝影機,我們到外面去拍電影片,回來自己來放。
全套的設備我都有,我那個時候自己去照,自己來剪接,回來放給大家看。八釐米的小機
器有兩種速度,一種慢速度一秒鐘十八張,一種是快的速度,一秒鐘二十四張。你們想想
電影銀幕上顯示的現象,每一張(因為它速度快)鏡頭一打開,這一張一時頓現。立刻把
它關下去,關掉了,放第二張,前面第一張是不是隨處滅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不
是這個現象?這是講宇宙真相!所以一時頓現是現前,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
我們今天六根所感覺到的世界,就像科學家講的,它的底片是什麼?底片非常非常小
,一根頭髮直徑裡面可以排列一百萬億億億。它放的速度非常快,大概也是億萬分之一秒
,不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億萬分之一秒,我們現前的世界!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
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比喻快速(其實閃電速度慢得太多了)。太快
了,我們凡夫哪裡知道?這一種現象、真相,佛說八地菩薩見到。
現在科學家沒有見到,是從數學裡頭推算出來,沒有見到。他要見到了,他是八地菩
薩。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要真正參透這個事實真相,你對這個世間還會有貪戀嗎?你對這
個世間還會起心動念嗎?真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了。這個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變化?
這個變化是妄想分別執著這種能量、這種資訊讓所有一切現象起了反應,變化是這麼個道
理。一真法界裡面為什麼就沒有這個反應?一真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都是覺悟的,統統沒有
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們的境界畫面永恆不變的,真實圓滿的,沒有一點點缺陷的,道理
在此地。
我們希望科學不斷發展,佛經裡面所講的東西統統證實。他們能證實,他們不入境界
,為什麼不入境界?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妄想分別執著斷了,你就契入境界,你才能見
到事實真相。所以信心建立不容易,信心建立,願心建立,行心建立,徹底了解事實真相
,這問題解決了。你不徹底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不斷,那就是你的障礙
。好,現在時間到了。
==
什麼人有福報?你細心去觀察,這個人「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這個人福報最大。
怎麼知道?他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什麼人能跟他相比?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