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第二段「一生成佛」,看第二節:
「經云,彌陀涅槃,觀音即補佛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名眾寶普集莊嚴,其佛
滅後,大勢至菩薩即補佛位,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這一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實在是無
比的殊勝,跟他方佛國確實不一樣,他方佛國佛滅度之後總有一段時間,這個時間長短不
一。一般說,像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滅度了,補處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兜率天壽命盡
了,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兜率天壽命很長,我們知道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忉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的壽命是一千歲。夜摩天加
一倍,夜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壽命兩千歲。兜率又加一倍,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
人間四百年,壽命是四千歲。
諸位算一算就知道,一天等於四百年,一年也算三百六十五天,四千歲,所以《彌勒
下生經》裡面講大概兜率天的壽命合我們人間年歲來講,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五十六億
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從兜率天降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兜率是知足天,補處
菩薩居住的處所。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實在講有佛的時候很少,沒有佛住世的時候很長。你
看看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才一萬兩千年,彌勒菩薩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降生,這個當中漫
漫長夜,眾生苦!
可是佛菩薩非常慈悲,釋迦牟尼佛滅法之後,彌勒佛沒有出生之前,這個時候怎麼辦
?我們在《地藏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已經委託地藏菩薩,代佛度化眾生。地藏菩薩
的使命太大太大了,這麼長的時間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我們看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大
大不相同。阿彌陀佛示現入般涅槃,觀音菩薩立刻就示現成佛。觀音菩薩成佛,這個世界
不叫極樂世界,世界叫眾寶普集莊嚴世界,觀音菩薩的德號是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釋迦牟
尼佛跟我們說預言,這是無量劫之後的事情。阿彌陀佛無量壽,阿彌陀佛成佛現在才十劫
,換句話說,才成佛還不久,極樂世界太殊勝。
觀音菩薩這是示現成佛,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他老人家入滅了之後,大勢至菩薩接著
又示現成佛。那個時候不叫大勢至菩薩,叫善住功德寶王如來。真的,菩薩功德寶王無比
殊勝,你看看無量劫又無量劫修積功德,這是示現榜樣給我們看。我們怎麼能不認真斷惡
修善,積功累德。雖然法身菩薩已經證得心性之極致,依然為一切眾生示現修德,慈悲到
了極處。教導我們,做樣子給我們看。如果我們不覺悟,我們不能夠體會,怎麼對得起佛
菩薩為我們示現演說。
再看底下這一段。「復次,釋迦一代時教」,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惟
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中,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且以此勸
進華藏海眾,思之,思之。」我曾經跟同學們也做過多次的報告,細細的思惟,我不是上
根、不是利根,勉強說,中等根性。實在講,得佛菩薩加持給我壽命,如果要沒有壽命,
我這一生可以說沒有成就。為什麼?
往年我跟李老師,李老師苦口婆心勸我修淨宗法門,甚至於講到「你看古來多少祖師
大德,他們的德行、道行、學問,我們實實在在比不上」,這是真的。「蕅益大師的《要
解》我們寫不出來,蓮池大師的《疏鈔》我們也寫不出來。這些大智慧的人、大德行的人
,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李老師舉例子來給我說。「如果這個法門不是真的,那麼
多的祖師大德們、大善知識們都走錯了路」,李老師說「我們也錯一回,不為過」。說這
樣的話來勸我,我很感激,可是並沒有死心塌地學這個法門。死心塌地學這個法門是在民
國六十年,我在台北講《華嚴經》。那個時候也常常出國,所以在台灣講《華嚴》斷斷續
續,我記得這樣斷斷續續好像講了十幾年,這個經講了一半,也沒有講圓滿。韓館長往生
了,《華嚴經》就中斷。
每一次回到台灣,我就繼續講《華嚴》。有一天突然想到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因為
我在台灣講《華嚴》,是《八十》、《四十》同時講,一個星期講三次,兩次講《八十華
嚴》,一次講《四十華嚴》,這兩個本子都是講到一半的時候停止了。仔細再查查經,細
細看看,真了不起,善財童子修念佛法門,善財童子的老師文殊菩薩也是發願求生淨土。
他發的願,跟文殊菩薩的願幾乎是完全相同。文殊、普賢都求生淨土,善財是文殊得意門
生,得意門生如果不能夠繼承老師的願望,那就不是傳法弟子。
仔細看看善財童子出去參訪,第一位遇到吉祥雲比丘(《八十華嚴》叫德雲,《四十
華嚴》翻作吉祥雲),教給他念佛法門。吉祥雲比丘自己修行的方式,就是我們現在所講
的「般舟三昧」,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頭一個善知識,這個表法的意義很深,古人常說
的,先入為主。善財童子第一個就修念佛法門,先入為主。再看最後,最後第五十三參,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明白了,吉祥雲比丘開始,普賢菩薩終結,自始至終善
財修什麼?修念佛法門。我這個時候才死心塌地,不再疑惑、不再猶豫了,我明白了。又
何況文殊、普賢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華藏海眾,統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想想這是何等的莊嚴。
再看看毘盧遮那如來(都是示現給我們看),毘盧遮那如來歡喜!沒有說,文殊、普
賢你們怎麼把我的徒眾統統都帶跑掉了?把我道場的人統統都帶到極樂世界,這成什麼話
?在我們這個世間肯定就會產生這個誤會,不要說你把人全部帶走,帶一、兩個人都不會
饒過你的!這個道場,尤其是聰明伶俐、修行用功的人,你要把他帶走,沒有得到這個寺
廟老和尚的同意,你就做錯事了。
在華藏世界,我們相信文殊、普賢一定得毘盧遮那佛的同意,毘盧遮那佛允許,好,
大家統統都去。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成佛快,比在華藏快多了,時間縮短了。毘盧遮那佛
沒有私心,佛佛道同,諸佛唯一的願望是希望大家趕快成佛,最快無過於到極樂世界去親
近阿彌陀佛。所以文殊、普賢帶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毘盧遮那佛歡喜!這
是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知道其他道場有真正的善知識,我不如他,我們的同學要
去親近他,我歡喜。你們親近對了,一點沒錯。
早年我在台北講經,有些同學,大專學生,在我這裡聽了兩、三年,來告訴我:法師
,我想到台中親近李老師。好!這個人聰明!我從李老師那裡學來的,你們能親近我的老
師,那我求之不得。這就是如果真有這個緣分,應當親近一等一的善知識。諸佛剎土裡面
第一善知識,這是一切諸佛公認的,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你只要發心親
近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鼓掌,你真聰明!你選對了。我跟諸位
說的話句句都是實話,所以這一段文的啟示,我們要多想想。
下面一段。「蕅公嘆曰」,蕅益大師嘆息,「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
測度」,我們先說這一句。蕅益大師註解寫到這個地方自己很感嘆。明明是凡夫,一品煩
惱都沒有斷,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居然就「例登補處」。他不是真的補
處,他是跟補處菩薩在一起。不是補處菩薩不能在一起,他是凡夫怎麼會跟補處菩薩在一
起?跟補處菩薩在一起,就等同補處,跟補處差不多。「奇倡極談」,這個「奇」是希奇
,沒有聽說過、沒見過,居然極樂世界有這個事情。「談」,談經說道,到達極處了。蕅
益大師的讚歎,真有這個事情不是假的。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諸佛所說第一經,菩薩修行第一法門)」,括弧裡頭兩句話
是我寫的,我在這個地方也有一點點小悟處。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華嚴》到最後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無量壽》。《無量壽經》古人說就是中本《華嚴》。淨土三
經,《無量壽經》是第一經。如果我們要是用三分來講,經典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
分來講,《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正宗分。《阿彌陀經》是淨宗的流通分,這個經世尊四次
勸我們發願求生淨土,真正不可思議。古人常講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次勸導往生
。《華嚴經》最後的歸宿,歸到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就是小本《無量壽經》,《無
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王龍舒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就稱為《大阿彌陀經》,他
的經題就是用這個。所以這個確確實實是諸佛所說第一經,菩薩所修的第一法門。
「而天下古今,信尟(音顯,少)疑多,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這是蕅益大師真正是
感慨痛心疾首之言。天下古今,信的人少,懷疑的人多,蕅益大師說到這個地方、想到這
個地方,真的是痛心到極處。明明你這一生可以永脫輪迴圓成佛道,不要等第二生,這一
生!一生圓滿,因為你往生,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所以我常講這個法門叫不
死的法門,它是真的不死。你看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往生的人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跟
大家告辭,「佛來了,我跟他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就走了,活著走的!走了之後怎麼樣
?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了,徹底放下,到極樂世界去了,他是換一個身。
一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這個蓮花是他自己種的,不是別人種的。所有一切眾
生只要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就長一個花蕊,蓮花苞。你的信、願堅固
,念佛很勤,這個花在蓮池裡頭愈開愈大、愈長愈大。你壽命盡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拿這
個花來接引你。這花是你自己的,不是別人的,花上面還有名字,決定錯不了的。你一進
入蓮花,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你的身相跟佛一樣。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肉身捨掉了,
得什麼身?真金紫磨金色身,四十八願裡頭有。相好光明,跟佛、跟補處菩薩沒有兩樣,
真平等。
這是阿彌陀佛往昔在因中行菩薩道,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這一段歷史,他曾經
參訪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二百一十億是表法不是數字,是密宗裡面代表的大圓滿,就是說
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不漏,他統統都去參學過。每一個世界的優點、長處他
統統學習,缺點他統統捨棄,所以極樂世界的成就,是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的優
點,它沒有缺點,這樣建成的。這給我們很大很大的啟示!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
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在家裡想像設計,不是的,是參學所得的,這是真正的學問,真實學
問。
必然看到(像我們娑婆世界,他一定來過)娑婆世界這一切眾生生的相貌不一樣。相
貌好的,煩惱現前,什麼煩惱?傲慢。相貌不好的,煩惱也現前,什麼煩惱?自卑感,很
重,這是我們都很清楚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知道這一點,他那個地方所有一切往生的人
,絕對不會生這個煩惱。為什麼?大家相貌一樣的,沒有哪一個比人好的,也沒有哪一個
有缺點的,統統一樣;體質一樣,高矮一樣,肥瘦一樣,相好一樣。
這麼一來的話,我們又有問題了,什麼問題?那我要找哪一個人,我曉得誰是誰?長
的都一樣。這是我們多操了心。為什麼?我們沒有智慧、沒有慧眼、沒有神通。西方極樂
世界的人,各個人都有神通,所以決定不會認錯人。所有一切人相貌跟阿彌陀佛都一樣,
你決定不會認錯;每個往生的人相貌也一樣,你也不會認錯,不可思議。所以看了這一段
,應當發願!這是佛在經上一再的勸勉我們,應當要發願,應當要往生彼國。
再看下面一段。「行願品云」,這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是人欲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敗壞,以致親屬威勢,象馬珍寶等,悉皆散滅」。我們
先說這一段,這段講的是什麼?一個人壽命到了,臨終的時候,「一切諸根,悉皆敗壞」
,就是不起作用。諸根是眼,人死了,眼不能見,耳不能聽,鼻沒有呼吸,舌也不能動,
身體也不能動,這是一切諸根,悉皆敗壞,不起作用。六根的能力都失掉了,這是你的自
身。
你身外之物,你的「親屬」,你的家親眷屬,你離開了。「威勢」是講你的地位、你
的權力,縱然你的地位、權力達到極處,你做了國王。這個時候做國王也不行,你壽命到
了,國王也要放下,權力也要放下。「象馬」,這是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你使用的交通工
具。現在的交通工具,你有汽車、有遊艇,甚至於你私家有飛機,一樣也帶不走,統統都
帶不去!「珍寶」,你的財富,你所收集的一切珍寶,沒有一樣能帶走。「悉皆散滅」,
對你來講,統統拿不走,全是別人的,這個要覺悟!佛在經論上常常提醒我們,「萬般將
不去,唯有業隨身」。所有一切身外之物,你要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曉得決定不是
你自己的。我什麼也沒有,連這身體都沒有,身體要敗壞。
所以在這個世間,《般若經》上講的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
是事實真相。你要是以為有所得,還要去爭取,你錯了。你爭取來,將來又帶不去,憑添
造作無量無邊的業障。這世間人有幾個覺悟?有幾個真的一下明白?覺悟的人這個世間法
全部捨掉,包括身體也不在乎,決定沒有留戀。
「惟有願王,不相捨離,一切時中,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是
講什麼?你帶得去的。帶得去的是善業、惡業、淨業,這三種業會跟著你走的。真正覺悟
的人,惡業斷掉了,善業雖然修,決定不執著;不執著就變成淨業,執著就變成善業。執
著,果報在三善道;不執著,你要迴向求生淨土,你的果報就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無
比的殊勝。
十大願王教我們什麼?你要知道,第一個教給我們恭敬,「禮敬諸佛」。第二條教給
我們稱讚,讚善,絕不說過失。看到任何過失絕口不提,培養自己的善心、善意、善行,
沒有口過。「稱讚如來」。第三樁教我們布施供養,「廣修供養」。第四教我們「懺悔業
障」,我自己有業障要知道懺悔。
第五教給我們「隨喜功德」,隨喜功德非常重要!一切眾生都有嫉妒心,隨喜功德是
破嫉妒的。看到別人好處,我沒有一點嫉妒心,隨心隨力幫助他,促成他,這是隨喜功德
。他有多大功德,我隨喜的功德跟他一樣大,他的功德並沒有減少。好比他是一支蠟燭光
點燃的,我有一支蠟燭沒有點燃,藉他的光把我的蠟燭點燃。他的蠟燭光明一絲一毫沒有
損失,我這盞光點完之後,光光互照,隨喜功德。
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不是為自己,為利益眾
生。你遇到真善知識,眾生不知道,我曉得。我曉得,我代請,我要代這個地區的眾生,
代這個世間的眾生,禮請善知識為我們講經說法。因緣成熟,我們要請這個善知識在我們
這個地區長住,善知識在這個地方長住,這個地方人有福。真善知識諸佛護念,龍天善神
擁護,他住在這個地方,大家不就都沾光嗎?不都有福報嗎?這是要有真正智慧的人、真
正福德的人懂得啟請。願,普賢菩薩十願實際上願只有七條,這七個是願。
現在請轉法輪比從前方便。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高科技的技術,利用網際網路、利
用衛星電視,請法師、請善知識講經說法,我們拿這些光碟、錄相帶在網路、衛星電視上
傳播,利益全世界的眾生。這是什麼?這都是屬於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現在這兩個可以
合成一個來做,兩願合成一願來做,很不可思議。
後面三條都是屬於迴向,「常隨佛學」,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
普皆迴向」,是迴向法界、迴向法性。所以末後三願是屬於迴向,圓圓滿滿的,這帶得去
的。這個十願,領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時間到了。
==
第一個教給我們恭敬,「禮敬諸佛」。
第二條教給我們稱讚,讚善,絕不說過失。看到任何過失絕口不提,培養自己的善心、善
意、善行,沒有口過。「稱讚如來」。
第三樁教我們布施供養,「廣修供養」。
第四教我們「懺悔業障」,我自己有業障要知道懺悔。
第五教給我們「隨喜功德」,一切眾生都有嫉妒心,隨喜功德是破嫉妒的。
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不是為自己,為利益眾生。
「常隨佛學」,迴向菩提;
「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
「普皆迴向」,是迴向法界、迴向法性。
這樣看起來,
「禮敬諸佛」是意,「稱讚如來」是口,「廣修供養」是身。是修一切善。
「懺悔業障」是對治貪,「隨喜功德」對治嗔,「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對治癡。
是斷一切惡。
「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是發菩提心。是誓度一切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