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教給人的感覺!

作者: mikelin7747 (反求諸己)   2018-12-04 21:11:10
※ 引述《alohakida (我死也要你半條命!)》之銘言:
: 相信大家都聽過:佛心來的或者"佛系"
: 意思就是這個人很善良 很溫和沒有脾氣!
: 可是佛教真的是這樣嗎? 慈悲 忍辱
: 感覺佛教給人一種印象 比較懦弱 大家覺得呢?
修行的型態百千種,你會覺得學佛人感覺都比較懦弱,有可能是因為你接觸到比較多這類
的修行人。如果你接觸到的是那種開闢疆土、建寺安僧的,像是玄奘、太虛、弘一法師或
虛雲老和尚之類的,你會發現他們做事一定是很果斷、有效率、雷厲風行,否則不可能有
這種空前絕後的成就而作為後世的楷模。
真正厲害的修行人是那種環境需要什麼樣的角色,他就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內心的思
想境界與初衷是如如不動的。
當然,世間或出世間都有它們各自的規則。如果是在自我修煉或閉關的期間,或許這類修
行人做事會顯得比較消極、不在意,因為他習慣於盡量關閉六根不使能量耗散,所以自然
不會想讓心中有事罣礙住,也顯得比較無心無力處理事情。
至於那種已經歷過自我修煉或証悟後再進到紅塵中奉獻的修行人,為了要適應世間的環境
,他一定會去找方法,有效率的處理事情,達成他的目標,所以建寺安僧的那種法師其實
也很像是創業家,你跟著他的思想走,就會感覺到有一股動力在驅使你往前衝。
所以,我們生活在瞬息萬變的世間,盡量不要讓自己被定格在一處。事情沒有絕對,都是
相對的,盡可能讓自己保持開放的思想與意識。而不同的年齡層也會需要不一樣的思想衝
擊。一般像是年輕人,累積完知識後就需要開始衝事業或培養能力,像是涓涓細流或是成
為波濤洶湧的江河;而老年人相對就需要培養廣闊與柔和的心胸,像是無所不包的大海,
有海納百川的境界。當然,年輕人像大海一樣而老年人像猛虎一樣的也是有,但比較少,
畢竟做人做事都只是為了求一個心安而已,心安就好。
慈、悲、喜、捨,這些都是佛教的精神,也是修行人應具備的涵養。做人要注重過程,做
事要注重結果。我們人的思想境界在沒有圓滿之前都是會受到他人的影響,而老師是關鍵
,這也是為啥人家說名(明)師出高徒,是有道理的。我們坐久了,就要起來走動一下;站
久了,就要坐一下。同理,如果跟某個法師學習好一段時間了,但覺得越學越消極,跟生
活脫節,那就要去好好思考一下問題在哪裡,或是聽聽其它法師怎麼說,或許別有洞天。
總歸,佛法是活活潑潑充滿生命力的,釋佛的思想境界也是,所以關鍵在於我們會不會使
用。
作者: Mahasata (爪牙骨角)   2018-12-05 00:04:00
很多人誤把修養好 當作修行 歷史上很多佛教僧團都腐敗了只要裝一副修養好 動搖了根本堅持也可以說成菩薩道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8-12-05 02:40:00
簽名檔的詩是義淨三藏作的
作者: Kilik1985 (齊力克先生™)   2018-12-05 04:39:00
推!阿彌陀佛!
作者: mikelin7747 (反求諸己)   2018-12-05 07:48:00
感謝X大提醒!
作者: ryan27 (cc)   2018-12-13 10:0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