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36(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2-08 00:22:19
諸位同學,今天我們看這個經文最後的一段: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
作禮而去。】
  這是本經最後的一段,這一段講聽眾聽經所得的利益,是為全經的總結,我們的小標
題是「法眾得益結勸」。
  『聞佛所說』,是指這一部經佛介紹完了,他們得的利益,總的來說有四類,第一個
是『歡喜』,「身心怡悅,心開意解」。確實,這個歡喜是沒有法子形容的,在世出世間
法裡面,真正是希有難逢。在這一生當中,可以能夠超越三界,永脫輪迴。不僅僅如此,
真的像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所講的,「能離一切世間苦」,比《十善業道經》還要
殊勝!《十善業道經》是自力,感動佛菩薩加持。這部經教我們執持名號,就能夠圓滿的
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同時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有
這樣的殊勝。我們聽到了,怎麼能不歡喜?這個歡喜,在世出世間,我們細心思惟、觀察
,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
  「身心怡悅」是法喜充滿,這個歡喜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是說的果,什麼原
因你得這樣殊勝的法喜?「心開意解」了。中國諺語裡面所謂「茅塞頓開」,這是何等的
痛快!今天我們要講用茅塞來做比喻,無始劫以來,這個茅塞塞的緊緊的,從來沒有啟開
的消息。今天聽釋迦牟尼佛宣說這個法門,豁然頓開,諸位想想,這是什麼味道?同時更
應當認真反省,我們聽了這個經之後,是不是真的心開意解?果然心開意解,你肯定萬緣
放下,肯定是妄想分別執著也是一時頓捨;頓開就頓捨,頓捨就頓開。還是放不下,那你
茅塞還沒有開!雖然沾上一點暖氣,茅塞分毫沒有動搖。這用佛法來說,業障未免太重了

  有沒有救?那就善導大師的話,「總在遇緣不同」。緣,要靠自己。什麼緣?多聽,
這個經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多聽。中國古人說得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現在你要聽一千
遍,不難!從前不容易,誰肯跟你講?現在我們這裡有錄音、有錄相,你要聽一千遍真的
不難。像前幾年,新加坡陳光別老居士,一天聽八個小時,真的就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
講經說法一樣。佛當年在世,每天二時講經,二時就是我們今天八個小時,八個小時講經
、聽經,八個小時念佛。你果然能夠這樣做,做上十年,做上二十年,你阿賴耶裡面含藏
著善根不足,統統都補足了。你肯定具足了圓滿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但往生,我深深相信
你是上輩往生。那是什麼?真的心開意解了。
  我跟諸位說了很多,我是中下根人,老師勸我修這個法門,我還很懷疑,懷疑了好多
年,很難接受。正是這個經上講的,難信之法。這一生,這個善根福德因緣補足了。什麼
方法補足的?天天講經。天天親近佛菩薩,五十二年了。五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補足了,
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所以學佛,我從我一生經驗當中所體會到的,你真正要成就,
說實實在在話,末法時期,善根福德因緣真的不多,達不到經上所講的標準。經上的標準
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個
話講得非常有道理。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淨土,能不能往生,能不能增高品位,關
鍵的開示!
  讀《彌陀經》的人,修淨土的人,甚至於講《彌陀經》的人,有沒有重視過這句話?
這句話是關鍵的所在。要把我們自己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變成多善根、多福德、多
因緣,我們的問題解決了。怎麼個轉變?天天幹,鍥而不捨。當然在初學的時候,你萬緣
放不下,如果是真幹,幹個十年、二十年,要到心開意解,一切萬緣不叫你放你自然放下
,哪裡還要人勸!為什麼?就好像我們旅行一樣,手上提著很沈重的包袱,這些包袱裡面
裝的拉拉雜雜東西,都是沒有用的,都是可以丟掉的。到心開意解,我還要這幹什麼?統
統丟掉了!自然放下了,身心怡悅。
  所以這也是我在講經常講,大家學佛為什麼功夫不能進步?是因為你沒有得到法喜,
也就是我也常用比喻說的,你沒有嘗到法味。像世間飲食一樣,這個裡頭滋味你沒有嚐到
。這個滋味嘗到之後,天上人間,什麼樣的味道不能跟這個相比,所以你自然會把它捨掉
,捨得乾乾淨淨。《彌陀經要解》是無上的法寶!印光大師的讚歎是一點都不過分,我完
全同意老法師的讚歎。
  有歡喜,才能『信受』,所以我們今天講「信受」,說實在話,很勉強。為什麼?歡
喜心沒有生出來。歡喜心真的生了,那你真的相信,真的接受,「毫無疑貳,領納不忘」
。疑惑斷盡,生清淨信心,堅定的信心;有信,願心接著就生出來。我還想什麼?目標、
方向只有一個,我想極樂世界,我想阿彌陀佛。這個宇宙之間諸佛剎土很多,我只求極樂
世界;諸佛如來很多,我只求親近阿彌陀佛。我很清楚,我很明白,親近阿彌陀佛,就是
親近一切諸佛如來,經上講得很清楚!
  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衤戒],盛眾妙華,供養他
方十萬億佛」。這句話,蓮池、蕅益大師在註解裡面都告訴我們,這個「十萬億」不是數
字,是表法。表法何以用十萬億?它有兩重意思。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
萬億佛國土,特別用這句話說明,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可以常常回到娑婆世界來,天
天都可以來,有這個意思在裡頭。真的意思是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每天都去!
所以蕅益大師的註解裡頭,我們前面讀過,生極樂世界就是生一切諸佛世界,見阿彌陀佛
就是見一切諸佛如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其他法門裡頭沒有的!真的生起信心,
生起願心。「受」,受是行,信受奉行,所以「信受」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信願持名」
,三資糧具足!
  佛這一會不知道度多少眾生!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哪一會度眾
生最多?《彌陀經》這一會度眾生最多,度眾生最徹底、最圓滿、最究竟!我們要懂。華
嚴會上是度法身大士的,不是度普通人的,九法界眾生都沒有能力參與世尊的華嚴法會。
為什麼?華嚴法會是在定中講的,所以小乘法不承認。小乘法認為釋迦牟尼佛最初講經說
法是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從那裡開始。菩提樹下,打坐入定,這個他們不知道。而釋迦牟
尼佛就在菩提樹下,定中二七日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聽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
們在這個經裡面也看到人眾、天眾、鬼神眾,不是看到很多嗎?那些是什麼?那些都是法
身大士應化在六道裡面,他不是真的凡夫。所以你看到山神、樹神、河神、海神、草木神
,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的,不可思議!凡夫沒有辦法參與這個法會。
  你在這個法會裡面看看,細心去觀察,妙極了!後面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所以華嚴會是度法身菩薩往生極樂。我們就曉得,《彌陀經》、《無量壽經》是度九
法界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
大事因緣,到這個地方就究竟圓滿。其他一切經論,那是佛的大慈大悲,對什麼人說的?
對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的人說的。為什麼?他一生不能成就,他不能接受這個法門。
所以佛慈悲,你願意接受哪個法門,就跟你說哪個法門,「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究竟
圓滿是這兩部經。
  我們學佛,天天在研究經教,如果對釋迦牟尼佛這個密義、這個意思沒有能看出來,
那你叫白學。於是我們後學,做學生的人,要效法老師,懂得老師的意思,懂得老師的善
巧方便,我們要如何面對現前的社會,廣大的眾生?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們?怎樣去成就
他們?幫助他們,成就他們,記住,先要成就自己。至少你自己歡喜信受要具足,你沒有
歡喜信受,你怎麼能幫助別人歡喜信受!
  『作禮』,作禮是感恩,「感大恩德」。感恩絕對不是言語能表達的,要有行動,行
動是「投身歸命」。整個身心皈依彌陀,皈依淨土,不但是盡形壽,生生世世,永遠不離
彌陀,永遠不離淨土,這是真的感恩!幫助阿彌陀佛,幫助一切諸佛如來,普度眾生。普
度的方式,就是世尊在經教裡面常常教導我們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特別重視那
個演,演是表演,是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別人看了有所感動。如果沒有感動,是你做得不
夠好,你的心不夠誠。至誠感通!為什麼別人沒有感動?你的誠意不夠,你的誠意要是夠
了,自然就感動了。古人講的話是正確的,是真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金石是礦
物,不是植物,就是說你的真誠達到極處,連石頭都感動。
  我們佛門裡面有個公案,「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這就是金石為開的一個例子。可
不可能?現在我們知道,這個事情肯定是可能的。為什麼?植物、礦物有法性,法性的特
質,它有靈知,也就是說它有見聞覺知。不過它的見聞覺知非常遲鈍,你精誠到極處,它
也能感動,也能隨著你的心意產生回應。江本勝博士研究水的結晶,水也是礦物,跟石頭
比較起來,我們很明顯能感覺得到水靈敏,石頭遲鈍,泥沙石頭比水要遲鈍多了。所以水
在顯微鏡觀察之下,反應很快、很明顯。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就相信泥沙石頭,如果我們
真誠到極處,它的反應也是很快、很明顯。依報隨著正報轉!
  但是有情眾生,他有個麻煩,麻煩在哪裡?業障。他有很深重的業障,有時候比頑石
還困難。你講經頑石會點頭,人不點頭。他染上了邪知邪見,所以比石頭還難度化。度頑
石容易,度一個冥頑不靈、邪知邪見的人,難!總歸要真誠心,要長時間,沒有不能感化
的。所以,自度度他,先決的條件要肯定,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無情眾生皆有法
性。儒家講的人性本善,這是基本的概念,就是肯定一切眾生性善,本性是至善。
  至於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往年我在香港,香港亞視來訪問過我,好像訪問我的
人是何守信先生。他就問我這麼一個問題,「古人講人性本惡」,看看這個社會、世界的
人心是惡,是不善,你在這個社會上能找到幾個善人?縱然你行善,人家都懷疑,你懷的
什麼意思?大概不懷好意。我告訴他,孟子講的性善,荀子講的性惡,不是本性。那什麼
性?習性!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習性。習性有善惡,本性沒有;沒有善惡才是真
善,才是至善。為什麼?有善、有惡,你就落到二去了,就落到二三裡頭去了。
  真如本性叫一真,一真裡頭沒有對立的。善惡是對立的,沒有善惡,沒有生死,沒有
遠近,沒有大小,沒有菩提、涅槃,所有一切對立的都不存在,這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
是能證,我們用佛的話來說,能現、能變;一真法界是所現、所變,你什麼時候契入一真
法界?你真正用念佛的方法達到一心不亂,一真法界就現前。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面前
。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
  諸位想想,這一句阿彌陀佛確實是一真法界的德號!所以感恩要以行動表現,不是口
頭上說說的。在今天的社會裡面,大家把倫理道德都忘掉,沒人提了。所以社會動亂,人
心不安,我們一般講,沒有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從聖賢教誨當中悟得的,就是前面
講的,「身心怡悅,心開意解」,是從這裡得來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而去』,作禮而去,「去」不是就沒有事情了,去幹什麼?去依教奉行。所以「依
教修持,一往不退」,這是「而去」。你看看末後這幾句話,「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這裡頭的意思太豐富了。絕對不是說我們現在的一般人在聽經,聽完之後,作禮而去。出
去幹什麼?出去就胡思亂想,就胡作妄為,把剛才在講堂所聽的忘得一乾二淨。真正聽懂
了的,聽明白的,斷疑生信的,開發願心的,人家作禮是感恩,身心歸一;「而去」,是
去「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他真幹!最後,我們引用圓瑛老法師的幾句話,《彌陀經要
解》,圓瑛法師有講義,他在最後有這幾句話,勸勉我們。
  「從今日起,世間名利,拋去撇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他講了五句,這是第一句
。世間名利是假的,不是真的。貪著世間名利,那個心是輪迴心,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叫輪迴業。輪迴心是迷惑,輪迴業是不善業,果報六道輪迴!真正明瞭、覺悟的人,這個
東西要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放下,日常生活隨緣,決定不要計
較。人家給什麼吃什麼,好吃的很好,不好吃的也好,從這個地方,把你那個好、不好的
這種分別心斷掉,你的平等心現前。
  但是要記住,我們要是供養別人,我們要盡心盡力選最好的。為什麼?這是我們的恭
敬心。我們接受別人的時候,決定不能有分別心,成就自己的德;供養別人是成就自己的
福報,修自己的福報。所以念念為別人想得很圓滿,不要為自己想。自己接受別人的供養
,決定沒有分別心。我們在這裡修行!樣樣都要要求,你沒有離六道輪迴。真正離六道輪
迴,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
這個樣子才能養自己的清淨心,養自己的慈悲心。
  攝受一切眾生,你要記住,「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教我們四攝法。所以,道場
為什麼要做的那麼莊嚴?不是自己受用的,這一點很重要。現在的道場莊嚴是自受用,而
不是他受用,錯了。你看看古時候寺院叢林建築富麗堂皇,你再看看出家人住的寮房,那
一看,你就曉得,他們還是在真修行。連方丈和尚,他的房子叫方丈,房子多大?一丈見
方。裡面只能放一個小床舖,放一個小櫃,一張小桌子就擠滿了,他真的方丈!執事的房
間都很小,大眾在一塊是住通舖(廣單)。富麗堂皇這種建築是供給一般人民來朝拜的,
來參學的,讓他生歡喜心,是供養大眾的,不是供養自己的。怎樣為眾生?怎樣為自己?
自己不貪圖享受,做這個樣子是表演給別人看,這是真修行人,物質生活一切簡陋!
  對待人要盡心盡力。四攝法裡面頭一個,「布施」,那個布施就是我常講的多請客、
多送禮、多供養。「愛語」是真正的關懷,誠心誠意的關懷。「利行」,我一切的作為,
對眾生決定是有利而無害的,這樣才能攝受一切眾生。我們對自己、對別人:對自己的要
求是要簡單、刻苦,與法相應,就是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對別人豐足,使別人感受之後
,他能感恩,他也能夠皈依三寶,投身歸命。意思在這個地方,這是接引眾生。怎樣自行
?怎樣化他?佛都做出了榜樣給我們看。頭一條,捨去名聞利養。第二條(念都是這樣念
法)。
  「從今日起,一切惑業,休去歇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惑是迷惑,內裡面貪瞋痴
慢疑是迷惑,外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都是迷惑。迷了你的心,迷了你的智,這個東
西不能不離開。我常常勉勵同學們,我自己今天有這麼一點點成就,得力於老師的教誨,
章嘉大師教誨。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
,放下貪瞋痴慢,我真做,才有這麼一點成就。做得還不夠,每天還認真努力在做,現在
我很有信心,很有把握,進步非常快速。
  佛法的修學,開頭進步很慢,特別是前面十年,因為你要跟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
,等於說打仗,非常辛苦。你要果然能克服,以後就一帆風順,頭十年真的是關鍵。如果
你的緣不是很殊勝,煩惱習氣很重,十年時間不夠,你心定不下來,總得二十年、三十年
。但是你要記住,縱然是三十年,比起無量劫的輪迴,那是太短太短了,這三十年要熬過
!然後慢慢慢慢就進入自然,自然放下了,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這樣你就自在了。
  可是最初的因緣是你能不能成就關鍵的所在。這個因緣就是老師,你對老師有沒有真
正的信心?這是第一個關鍵。我對老師尊敬,我對老師的話相信,老師教給我的,我真做
,頭一關。對老師如果有懷疑,那就沒有辦法了。不要說三十年,三百年你都不可能有進
步。好,現在時間到了。
==
佛法的修學,開頭進步很慢,特別是前面十年,因為你要跟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
等於說打仗,非常辛苦。你要果然能克服,以後就一帆風順,頭十年真的是關鍵。
如果你的緣不是很殊勝,煩惱習氣很重,十年時間不夠,你心定不下來,總得二十年、三
十年。但是你要記住,縱然是三十年,比起無量劫的輪迴,那是太短太短了,這三十年要
熬過!然後慢慢慢慢就進入自然,自然放下了,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這樣你就自在了。
我慢慢也有一種感覺,學佛念佛也不是最難的,
最難的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毫不動搖,保持初衷地念下去、做下去。
真的能夠做上、念上二十年、三十年不退,不就是證明了我們的願心嗎?
古人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已不見。
既然是學佛,佛怎麼會不見?一定是自己最初的那一念真心不見了。
真的保持那一念真心,哪有改不過來的習氣呢?
真的很慚愧,自己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滿滿的堅固習氣有待克服。>"<
但是老法師真的很慈悲,既說了實話,又給了我們安慰、鼓勵。
老法師真的是句句、心心都在跟我們說真話,最踏實的話,
是一個真正修行過來人,用他九十年的生命,在給我們做示範、表演、勸說。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08 00:4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12-08 03:58:00
南無阿彌陀佛。「特別重視那個演,演是表演,是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別人看了有所感動。如果沒有感動,是你做得不夠好,你的心不夠誠。」末學也是熬了十年才真信切願老實念佛,看了這一篇,除了上述這一段(演說)很有感觸。就是「入道之甚難」,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真的是感恩老法師的講演,也感恩夏樹菩薩的導讀。感恩!感恩!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2-08 20:0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08 21:56: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12-09 20:1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12-12 14:56: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