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雜阿含741經 依不淨觀修七覺支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2-20 08:37:37
: 原址:https://agama.buddhason.org/SA/SA0741.htm
: 北傳:雜阿含741經 南傳:相應部46相應67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   「當修不淨觀,多修習已,當得大果、大福利。
:   云何修不淨觀,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 是比丘[修]不淨觀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 修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補充:不淨觀
《雜阿含1165經》:
「如世尊說,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為比丘說:此身從足至頂,骨幹肉塗,覆
以薄皮,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周遍觀察(觀察思惟,隨順毗婆奢那觀慧):
髮、毛、爪、齒、塵垢、流唌、皮、肉、白骨、筋、脈、心、肝、肺、脾、腎、腸、
肚、生藏、熟藏、胞、淚、汗、涕、沫、肪、脂、髓、痰、(病-丙)+陰、膿、血、腦、汁
、屎、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施設處不可得自方成立)
,審觀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外為薄皮之所纏裹,所謂此身,唯有種種:
髮、毛、爪、齒、皮、革、血、肉、筋、脈、骨、髓、心、肝、肺、腎、脾、膽、胞
、胃、大腸、小腸、屎、尿、涕、唾、涎、淚、垢、汗、痰、膿、肪[月*冊]、腦、膜、[
月*(嵐-几)]聹,如是不淨充滿身中。
如有農夫或諸長者,倉中盛滿種種雜穀,所謂稻、麻、粟、豆、麥等,有明目者開倉
覩之,能如實知其中唯有稻、麻、粟等種種雜穀。
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審觀自身,從足至頂,不淨充滿,不可貪樂。是為菩薩摩訶
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施設處不可得自方成立,但唯名言中有),
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菩提道次第廣論》:
「淨行所緣者,由此所緣,能淨貪等增上(粗猛)現行,略有五種,謂:不淨、慈愍
、緣起、界別、阿那波那。
緣不淨者,謂緣毛髮等三十六物名內不淨,及青瘀等名外不淨,是於內心所現不淨非
可愛相,任持其心。…」
《思惟畧要法》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不淨觀者,當知此身生於不淨,處在胞胎,還從不淨中出。薄皮之內純是不淨,外
有四大變為飲食充實其內,諦心觀察,從足至髮,從髮至足,皮囊之裏無一淨者,腦膜涕
唾、膿血屎尿等,…諦觀此身無一可取,如是心則生厭惡。
常念不淨三十六物,如實分別(如實的分析思惟觀察,隨順毗婆奢那觀慧),內身如
此,外身不異。若心不住,制之令還專念不淨。心住相者(於內心所現不淨非可愛相,任
持其心),身體柔軟漸得快樂(緣著不淨觀的所緣行相,不忘不錯而修專注,於不淨觀分
析思惟觀察的覺受而安住,如此相續而行,可得止,可對治粗猛貪欲的增上現行,去除了
煩惱粗重的障礙,可得身心輕安祥和寧靜的柔軟快樂)。」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2-20 19:40:00
之前在板上po過的法類供參考 #1Qrk4Rkd 七覺支的次第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2-20 19:37:00
請問C大,有沒有以七覺支,來解說如何修止觀的文章.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20 19:02: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2-20 17:41:00
古印度那爛陀佛法傳承對於大般若經的實修,顯義空正見由龍樹中觀理聚六論為根本傳承,隱義道次第由彌勒現觀莊嚴論為根本傳承,結合空正見和道次第的深觀與廣行而實修。可參考本板 #1S4xfPGe 佛法的基本架構「四聖諦」 (9)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2-20 17:29:00
推詳細 PS請問C大有沒有研究過大般若經的推薦研讀順序
作者: Samus (阿建)   2018-12-20 09:31:00
大推,感謝C大PO不淨觀實做,證悟果與實踐因 文本就具足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2-20 10:42:00
證果的話,一定要無我觀,必需修像四念處這樣的觀法才行.不淨觀主要用在對治欲貪,和上初禪的應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