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三十頁倒數第四行:
「二名字即,此至究竟,皆修德也,須論損益,及以高下,此位是修德之始。」前面
一段,「六即佛」裡面講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道理實在講就是事實真相,每個人本來
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換句話說,我們原來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
量的福報。本來有,現在沒有了,跑到哪裡去了?佛告訴我們,本有的並沒有失掉,還在
自己身上,就是我們這個肉身是統統都具足。具足而不能現前,得不到受用,這就講迷失
了自己。好像我們家裡頭有寶藏,自己忘掉了,冤枉受這種貧窮的苦報。佛出現在世間,
他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自己本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我們讀《無量壽經》、讀《阿彌陀經》,曉得阿彌陀佛的富貴、阿彌陀佛的智慧、阿
彌陀佛的自在,我們念了很羨慕,殊不知我們自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他的智
慧、德能他起用了,他統統都用在生活上,我們智慧、德能、福報藏在家裡沒拿出來,問
題就在此地。現在要怎樣把我們本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顯示出來,我們也像諸佛如來一
樣的起用?這就要靠修,要靠修德。對於修德,我們生起充分的信心,信心從哪裡建立?
就從理上建立。像《起信論》上所講,本覺本有,天台講六即佛,「理即佛」是我們本有
,理就是真如本性,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所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根據這個理,我們對於
修德就生了充分的信心。今天講「名字即佛」,這是修行的開始,開始裡面有損有益,損
益拿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我們修行功夫有進有退。進退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到退步的時
候,自己就沮喪、就灰心,信心失掉了,有進有退,進退是正常的現象,我們要知道。我
們看他的本文,在三十一面第二行。
「如斯之理,佛若不說,無能知者。」這句話是承前面「理即佛」說的。這個理是真
理,佛要不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我們怎麼會知道?佛出現在世間,對我們最大的恩德
就是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底下引用《法華經》上說,「法華云,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
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暝」。這就講世間要沒有佛出現,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永
遠不瞭解。世間雖然有很多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們也算是很不錯,對於宇宙人
生有種種的解釋。可是這許多的解釋都不圓滿,都不究竟,要拿佛法來講,叫瞎子摸象。
摸到大腿,象什麼樣子?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耳朵,象像什麼樣子?象像一把扇子。這就
是今天全世界古今中外的這些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解釋,可以
說都是片斷,不是全體,絕對不是事實真相。
如果講瞎子摸象,給諸位說,總算是摸到了,還算是不錯,沒有見到全體,是見到部
分。其實連瞎子摸象還不如,怎麼?摸到石頭以為是大象,這不是大錯特錯嗎?這是真的
,確實是如此。以凡夫的知見,在那裡猜測宇宙人生的真相,決定得不到。所以佛不出世
,的確我們永遠住在黑暗的時代。現在這個世界這樣的混亂,有沒有方法叫這個世界恢復
正常的秩序?我們看眼前這個現象,這個世界至少還要苦難三、五十年,還有大的苦難,
為什麼?不經過很大的苦難,這些人不會靜下來認真去反省。所以還要有重大的打擊,他
才會認真去反省一下。真正反省之後,如果不念孔老夫子的書,不念大乘佛法,這個世界
沒有安寧的日子,不可能恢復到正常的秩序。正常秩序是什麼?就是孔老夫子講的五倫十
義。這個說法,說老實話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都可以接受的,都歡喜接受的,可惜沒有
人告訴他,他不知道。
佛法更徹底、更究竟、更圓滿,可惜的就是他一生沒有聽說過。大乘佛法特別是《無
量壽經》,《無量壽經》可以說是大乘佛法的精華、大乘佛法的代表。我實在沒想到,這
兩、三年來能夠在臺灣這樣的普及,這是好現象。從這點看,我們對臺灣,很多預言上說
臺灣是寶島、是福地,我們有了信心。看臺灣這個現象,不像是福地,不像是寶島,但是
現在看大家這樣認真的去讀經、去修行,是個好現象的開始。換句話說,病,大家是知道
了,病痛是曉得了,要用什麼藥來治?現在藥方也找到了。藥方雖然找到了,還沒有吃藥
,沒吃藥病還是不會好的。藥方找到,要照著藥方去服,才能對治。這個藥方得來不容易
,得來之後就要想辦法對治,但是對治,我們把藥拿來,還要去煎藥,還要去熬藥,還是
有一段時間,不能把這個藥拿來就吃,這不是成藥。
所以我教給同修們,先要把經念熟,要念背,要背得很熟。這個背誦是什麼?這是在
煎藥、在熬藥,還沒吃。不要以為我念得這麼多遍,很不錯了,你還沒吃藥,你不過在煎
、熬就是了,熬得不錯,快熬好了,快煎好了。吃了才能把病治好,在那裡煎、熬治不了
病的。病是什麼?是妄想、執著、煩惱,是這些東西。到什麼時候開始治病?就是你那個
藥熬好之後,可以吃了,可以治病。所以背熟之後,真修了,真正修行才開始。這個經從
頭到尾念一遍,一個妄念沒有,這叫治病。如果這個經念一遍當中打個妄想,就不算,從
頭再念,必須要念到這個經從頭念到尾不起一個妄念,這叫服藥,這叫治病。然後一天念
五遍,念十遍都不起一個妄想,這樣念個兩、三年,確實你的無明、執著逐漸真的減少,
功夫得力了。到那時候不念經可以了,一句佛號就行了,這一句佛號就能與佛相應,一念
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為什麼我們現在念佛不相應?就是無明煩惱太重,障礙了
念佛的功德,所以念佛沒有效果。我們今天用讀經這種方法,開始斷煩惱,用這個方法破
煩惱障、破所知障,二障稍為消除一些了,功夫才能夠得力。年歲大的人念經是困難,背
誦是困難,但是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專心執持名號就好,一樣有成就。把憂慮、牽掛要減
少、要放下,一樣能夠得到念佛三昧。但是年輕人還是要從基礎上奠定根基,這條路非常
的穩當,千萬不能夠疏忽。
「名字即佛」,只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了,知道怎麼樣?沒開始做。但是知道
是修行的開始,不知道,想修也不曉得從哪裡修起;知道了之後,就知道我們從什麼地方
修。我們把這段文念一念,下面他引用《涅槃經》上的一段話,「涅槃云,於無量世,亦
不聞有如來出世,大乘經名」。這就是沒有佛的時候,不知道佛的名字,也不曉得經典的
名稱。大乘經典名稱都不曉得,那還談到經文、經義,當然更不知道。「若佛出世,方能
闡智慧日,識三寶之光明,開甘露門,知十號之妙味,因說生解,於寶適悅。」佛出現在
世間,佛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知道自己有佛性,才知道自己
有無量的智慧德能。諸佛如來都有十個通號,十個通號顯示本性本具的德能。佛有,我們
各個人都有,只是佛得受用,我們不得受用,雖不得受用,聽說自己有也非常的歡喜。這
叫「名字即佛」。名字即佛可以說這是很普遍的,凡是修學大乘佛法的都在這個位子。初
修,像我們現在就在這個位子上,我們現在是名字即佛,只是明白一點佛法的道理,有沒
有開始修?沒,還沒修,只是知道這麼一回事。
底下一段這就開始修了,底下一段是「觀行即」,我們看第三,在第三十二面倒數第
四行。「三觀行即,此中觀法,直觀心性,故託他佛,而為所緣,今明對塵,即成觀佛,
其中念念覺知之心,名觀行佛。」這一段解釋「觀行佛」三個字的含義。觀行才真修,觀
是觀照,就是我剛才跟諸位說的,就用念經這個方法來觀照。一部經念下去一個妄念都沒
有,這才叫觀行,這才真正叫觀行。可見得我們今天就是念經念上幾千遍,這裡面還有妄
想,還不算是真正用功夫,那在名字即,第一個階段裡。第二個階段是真正用功了,用功
就是真正要斷煩惱,真正要破無明。這是真正用功夫,這才叫觀行。觀行就是功夫得力,
在淨土裡面講,觀行即就是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所以
不要看輕它,這功夫是剛剛得力,在淨土法門裡頭,它就起很大的作用。在其他法門裡頭
不行,為什麼?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到底下一個階段「相似
即佛」那才行。相似即佛在我們淨土宗是事一心不亂,那往生西方淨土生方便有餘土,不
是凡聖同居土。那個不太容易成就,這個容易成就,觀行容易成就,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
的。
觀行,此中觀法,觀是修行,這個經有十六觀,十六種方法讓我們修。十六種方法真
的是有難有易,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十六種方法只要你一種成就就行了。不是叫十六
種統統成就,不是的,一種成就就可以,就能超越三界往生淨土。十六種裡面最難的是觀
佛,這個經題上「觀無量壽佛」,說老實話觀無量壽佛是最難的。我們不要說觀佛,我們
說想一個人,觀是觀想,想一個人。想這個人的面相,想他的眼睛、想他的眉毛、想他的
鼻子,要想的這個人就在我們面前,這都不容易。佛的面相可不得了,佛有無量相,相有
無量好,我們從哪裡想起?所以這十六觀裡頭,觀佛相是最難。也有最容易的,最容易是
什麼?是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也在十六觀之中,是十六觀裡面的一種
,最容易的,最難的是觀佛,最容易的是念佛名號。所以你看《無量壽經》裡面所提倡的
、《阿彌陀經》裡面所提倡的,都是執持名號。
諸位要曉得,執持名號是十六種觀法之一,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觀行,你觀
無量壽佛、觀日觀、水觀,也是觀行。所以,觀行裡面就包括十六種,我們在裡頭選擇一
種就好。實際上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這十六種觀行裡面,已經替我們選好了持名念佛
。我們果然能夠遵守佛菩薩給我們的選擇,決定不會錯。十六觀包括持名在內,諸位要知
道,都是「直觀心性」,這個道理一般念佛的人知道就不多了。你曉得這個道理,你才知
道古人所講的,起心念佛就是始覺,所念之佛,就是阿彌陀佛,即是本覺,起心念佛就是
始覺合本覺,這就是直觀心性。祖師大德所講的話,跟經上一對照,沒錯。因此,念佛的
功德就不可思議了。許多人不知道這念佛真實功德,所以他不念,他念佛的興趣提不起來
;換句話說,不知道念佛的好處。在這個地方我們曉得念佛的好處。
==
佛的面相可不得了,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從哪裡想起?
我很喜歡承天寺的佛相,非常喜歡,簡直就是無量歡喜那樣。
承天寺的阿彌陀佛笑意非常濃,非常安詳安定又非常莊嚴,非常活生生,
非常親切非常慈悲,好像什麼話都可以跟他說,他也不會責罵你。
後來我看了傳悔法師的自傳(《覓菩提》,這本很好看),才知道這是出自名家之手,
但不只是名家,因為廣欽老和尚一直在旁邊提供意見。
所以傳悔法師說承天寺的佛相和別處的不太一樣。
不知道這是不是廣欽老和尚看到的阿彌陀佛?
今天是承天寺佛七圓滿,正是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生日快樂!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