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12(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1-08 00:20:53
(續:「書家解,禮者訓體也,體有尊卑長幼,君父之體尊,臣子之體賤,當知體禮之
釋,是貴極之法也。」)
  末後給我們講「令修觀者,以此體德,體彼依正,一一貴極,成妙宗矣」。學佛的人
一定要知道,佛所說的法,理論之依據就是真如本性。知道這個理論依據,然後依這個原
理我們來看所有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性德,普賢十願裡面「禮敬諸佛」我們才能夠做到。
為什麼?普賢的禮敬是建立在清淨平等的理念上,這個清淨平等的理念從哪裡能夠得來?
是你真正知道諸法實相,自然就現前。因為它是性德,它不是修德,靠修修不來的,一定
見性它自然就現前。圓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所以從圓教初住以後,四十一位
法身大士他們所修行的叫普賢行。普賢行歸納其綱領就是十大願王,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所修的,也是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所修的。西方世界從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統統都修普
賢十願,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的。
  底下一段,是從「底」來解釋體的意思,我們看疏文。「復次,體是底也,窮源極底
,理盡淵府,究暢實際,乃名為底,釋論云,智度大海,唯佛窮底,故以底釋體也。」這
個底是什麼?我們中國有個俗話說「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就是根源,追根究柢,這個底
;換句話說,是宇宙萬有的根源。根源還是法性,還是本性,所以它有底的意思,追根究
柢這是真正到了底。經上說得好,「唯佛與佛究竟窮底」,徹底明瞭,沒有一絲毫疑惑;
換句話說,等覺菩薩還沒有到底,還差一點。必須要究竟窮底,對於宇宙萬法才是真正明
瞭通達,達是底下的意思。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在理論、在方法、在境界,所有一切大
乘經上都未曾說過的,實在很難叫人相信,就是它那個理太深了,一直到底。等覺菩薩都
還搞得不太清楚,你說怎麼能叫人相信?這個難信不是普通人講難信,是十方諸佛感嘆著
難信!諸佛說難信,不是說他難信,除他之外,等覺以下難信,這是真的。等覺菩薩不信
這個法門的很多!他要相信,他就往生淨土了,還沒往生淨土的那都還不信。所以這是難
信之法。
  可是修行很容易,難信易行,就是他沒有能夠窮盡根源。所以一般人接觸這個法門能
夠深信不疑,我們也不曉得什麼緣故,要不是佛在《無量壽經》上講的,我們怎麼會曉得
?佛說的,這個人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樣深厚的善根,接
觸到這個法門他能相信,他能發願。這是他過去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現在十方諸佛菩
薩冥冥當中加持他,成就他這一生的信願行,他這一生往生作佛了,這多難!經上講阿闍
王子,阿闍王子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遇到這個法門只發了一個願,希望我將來成
佛跟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發願念佛往生。發了這麼一個願,這一生是不是能往生?還不
一定,因為他沒有發願修行。就曉得供養四百億佛是少善根,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才是
多善根福德。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不相信,沒有什麼稀奇!遇到這個法門相信了那真的
稀奇,這個人過去生中,就像佛所講的,曾經供養無量無邊如來。
  底下有幾句話我們把它念一念。六十七面第二行,從底下看起。「今圓人」,圓人實
在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之人,如果不多善根多福德,他不可能是個圓頓的根性。因為淨土
宗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專中之專,這是古大德讚歎的,不是圓頓根性的人的確很難受
持。「從名字即,以信解心窮智度底,乃至唯佛與佛,究竟窮底,以此底義,釋於經體。
」這是講圓教善根、福德、因緣非常的深厚,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不可少善根福德因
緣得生彼國」,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所以他一接觸這個法門,一接觸是「名字佛」
,所謂名字就是這個法門聽說了、聽懂了,聽懂了就相信就發願,就肯認真念佛求生淨土
,這一類的。這一類雖然他的智沒有能夠像諸佛一樣究竟窮底,也差不多了,他不懷疑了
。諸佛窮底是對這個事情不懷疑,他沒窮底也不懷疑,那也就差不多了,他這一生決定能
成就。這是教我們修行人知道這個法門之深度,只要我們深信切願,雖然沒有達到這個深
度,與這個深度他就相應,功德利益分分自得。
  下面是就「達」的意思,達是通達、明瞭,這第三段。「復次,體是達義」,達是通
達,「得此體意,通達無壅」,壅是障礙、是阻礙,沒有障礙,通達無礙,「如風行空中
,自在無障礙,一切異名別說,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釋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
故以體達釋經體也」。實在講,沒有智慧怎麼能通達一切法?唯有真智現前,才一切通達
無礙。所以,「達」也是性德,特別顯示性德裡面的智慧。這是解釋體的三個意思。
  這一段後面有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在六十八面第一行第三個字看起。「若識此體
,則於諸法通達自在,復於世間及出世間一切異名,一中解多,多中解一。」我們讀到這
個地方就可以了,這是非常重要的句子。關鍵就在一,禪宗也講一,一要是得到了,一切
就得到了。一是一心,一不是數目字,不得已強名為一。淨土宗的方法,它是直接的,修
什麼?修一心不亂,這個一就是一心。只要得到一心,一切法自然通達,世出世間法統統
都通達。現在跟初學的人講,他不相信。所以叫他學一部經,他不甘心、不情願,他一開
頭是什麼經論都要學,學得什麼效果?是一樣也不通,是一樣也不達。為什麼?他不能修
到一心,亂心亂學永遠不能通達。在古時候教學是忌諱這個事情。現在人觀念跟從前人不
一樣,這是我們中國人不幸,中國人今天受這麼大的苦難,這個苦難還要繼續受,還沒受
完。什麼時候中國人才不受苦難?到什麼時候中國人真正覺悟,再去念孔老夫子的書,再
去用古人那個方法來學習,中國人就不遭難。我們是把自己的東西捨棄掉,學外國的,外
國並不好!諸位要到世界上各國常常去跑一跑,我跑的地方很多,沒有中國好,比我們差
遠了。所以我現在到外國,要教外國人念孔子書,學中國古老的方法,他們才會得到真正
的幸福。不念古書不行!
  古老的方法,儒跟佛都是叫我們從一心下手。童子學習,沒有聽說過同時學兩樣的,
沒有!同時想學兩樣、三樣,老師不教你,不收你這個學生。現在學生怎麼樣?你不讓我
同時學個十樣八樣,我不跟你學。有什麼法子!所以現在老師找不到學生,學生也找不到
老師。我過去在李老師那裡,李老師的規矩,學經只能學一部,學兩部決定是不可能的,
他決定不教你的。我在台中住了十年,只學了五部經,你們現在念佛學院的,一年都不止
學五部,我十年才學五部。李老師那個標準比起古人是寬得太多了,沒有古人那麼嚴格,
所以我們得的利益也比不上古來的祖師大德,不夠嚴格!但是他再嚴格,我們都跑掉了,
不會跟他學。這也是看到我們的根性,沒法子,再嚴的話我們決定會跑掉。跟他學,心裡
有的時候都不服,感覺到老師跋扈、專制、不講理。其實他是真講理,他講的是正理,我
們想的是歪理,錯還是我們錯,他沒錯。到以後我們自己才覺悟,他是正確的,還覺得他
不夠嚴格。
  所以學東西一定是「一門深入」,決定不能夠學兩門,兩門是很大的忌諱。你看祖師
註疏裡面、諸佛經論裡面,都給我們講像這一類的話「一中解多,多中解一」,一定要從
基本的方法上訓練。一定是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先修無知,然後再修
無所不知,所以一開頭學習不能去讀一切經論。現在人跟古人完全是顛倒,現在一下手就
要讀很多的經論,學什麼?學無所不知。結果學了一輩子,真的什麼也不知道。這實在講
是完全違背了佛的教訓,佛教給我們的次第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四弘誓願這個程序就
指給我們,第一你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發這個大願,捨己為人,為佛教、為
眾生。從哪裡做起?先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斷掉之後,再「法門無量誓願
學」。
  沒有說煩惱不斷就學法門的,煩惱不斷學法門,就前面所講的,統統是邪知邪見,統
統是魔事。為什麼?你心裡還有一點沒放下,還有情執,只要有情執,你所學的統統是魔
事。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解解經題裡面講,煩惱不斷要學這些法門統統是邪知邪見,
增長邪見。不斷煩惱也不學法門,清涼大師講增長無明。煩惱沒有斷,學一切法門是增長
邪見,你就曉得斷煩惱多重要,煩惱是障礙,先把障礙去掉。去掉障礙之後,學法門很快
,一看一聽立刻就通達。像六祖大師心地清淨,《法華經》他沒聽過,他沒讀過。法達禪
師《法華經》念了三千部,不解法華義。六祖說你把《法華經》念給我聽聽。他只念到第
二品,《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大師說好,不要再念了,
我統統知道了,就給他講。你想想看,這就是得到一心就通一切法,哪裡要一部經看完,
看一點點全部就瞭解,全部就通達了。
  所以,今天大家不從根本修,從枝葉修,永遠修不成。我們給他講真話,他還說我騙
他,還反過來問,你從前不是也學了好多?還說我騙他,說我嫉妒他,怕他將來學成了超
過我,你說冤枉不冤枉!我從前所學的,給諸位說,叫盲修瞎練,練了那麼多年,現在才
把路找到。我給你講真話你不相信,你要去學我從前那個樣子,你學三十年未必像我這樣
,這是我敢說的。你今天要聽我的話,不要三十年,十年之後你一定超過我。我希望你超
過我,為什麼?超過我,佛法才有前途,眾生才有希望,都像我這樣就完了,我是希望後
來的都能夠超過我。但是你不聽我的勸告,那就沒法子,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現在世間人
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我要是騙你,你什麼經論都要研究,不研究不能成就,他相信
。我叫你什麼都不要去研究,天天念一本書,也不要求解義,他不相信。這個沒有法子,
講真的他不相信。
  好,我們「辨體」就介紹到此地。
==
一定是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先修無知,然後再修無所不知,
所以一開頭學習不能去讀一切經論。
佛教給我們的次第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
廣欽老和尚也說過很有味道的話,怎樣是深入經藏,怎樣叫智慧如海呢?
■ 三皈依要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
如「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
就是人家點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經書一籮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
形於外的經書,看到的能了解,沒看到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念佛念到某個程度,經藏自然在你心中。
還是要老實念佛,才會開智慧。
智慧是「無色相」的。
■ 經藏在哪裡?
經藏在我們的心中。
但這要開智慧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的。
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而且又會領悟出一些真理來。
■ 智慧一開則經藏全在裡面。
經藏是在我們心裡面,而不是在外分別選擇的,或是去讀佛學院,就能學出來的。
這樣無法究竟了脫生死,我們要認清方向。
現在,各地方都說要收人才,但我們是直接解脫,要去掉「你、我相」。
「直接解脫,要去掉『你、我相』」就是斷煩惱。
斷了煩惱,智慧就開,經藏就在心中,這就是從根本智開後得智。
這就是三皈依的深入經藏,就是智慧如海。不是當願眾生去學很多經藏。
是當願眾生依教修行,斷煩惱開智慧,自然深入經藏。
「深入經藏」就是「能解如來真實義」的意思了吧。
還是要老實念佛,才會開智慧。
兩位法師用詞不同,但講的確實是同一個道理。
這表示兩位法師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1-08 01:5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08 17:06: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1-08 19:2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1-13 00:18: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