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21(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1-29 00:22:17
  請掀開經本,一百三十七面倒數第二行。時間過得很快,明天我們就圓滿了,所以今
天起要趕進度。實在說我們這是長期講經道場,尤其是專講淨宗,有許多地方讀讀都可以
明瞭。如果在其他的地方需要細說,我們這個地方可以參考《無量壽經》、參考《彌陀經
疏鈔》,意思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的。
  這一行要跟諸位特別介紹的就是「無生法忍」,實在講無生法忍最重要就是那個「忍
」字。佛說法有無量的善巧方便,在《仁王經》上,他把菩薩位次分成五大類,這個五大
類統統用忍來代表。由此可知,忍實在是非常重要。我們在《金剛經》上所看到的,菩薩
修學的綱領有六條,六度,《金剛經》裡面特別強調的是六度當中的布施跟忍辱。你看其
他的四條說得很少,布施說得多,忍辱說得多。由此可知,這六大綱領裡面最重要的還是
布施跟忍。布施就是放下,如果放不下,就不能忍,不能忍就放不下,這是一定的道理,
真是互為因果。
  五忍,在《仁王經》裡面,第一個是伏忍,第二個是信忍,第三個是順忍,第四是無
生忍,第五是寂滅忍。在《仁王經》上,把五忍配在十地菩薩,伏忍是三賢位,信忍是初
、二、三地,四、五、六地是順忍,七、八、九地是無生忍,十地、等覺是寂滅忍。「信
」這個字標準就很高了,確實在真正講到菩薩,應該是有這樣的標準,沒有入初地,還都
不能認真講信佛。但是《仁王經》上所講的,是別教,不是講的圓教,別教的初地就是圓
教的初住。所以此地第一行,「疏云,無生法忍,是初住初地」,初住菩薩這是講圓教,
初地是別教,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能夠稱得上是無生法忍。但是要是嚴格
的來講還不行,《仁王經》上講的比較嚴格,嚴格的講,七地菩薩證的是下品無生忍,八
地是中品無生忍,九地是上品無生忍,這是講正式證得的。由此可知,初住、初地所證得
的無生忍是相似的無生忍,為什麼?他是信忍、順忍,相似。伏忍都還談不上,伏是什麼
?伏煩惱。在淨宗裡面講,伏煩惱這個階段就是功夫成片,信忍才是事一心不亂,到無生
忍是理一心不亂。信、順都是事一心,事一心裡頭有淺深程度不同。理一心是無生忍、寂
滅忍,都是屬於理一心,寂滅忍,理一心功夫深,無生忍,理一心功夫比較淺。特別重視
忍這個字。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法不能夠忍耐就不能成就,
可見得六度裡頭忍辱波羅密是成敗的關鍵。忍才能有精進,精進才能得定,要以淨土宗來
講,定就是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得定之後才開智慧,所以忍辱確實是關鍵。譬如我們
今天講修學,修學在古時候,跟現在不一樣,古時候修學都是一門深入。一門就要忍,其
他的法門我暫時都要放下,一切經論我不能看,也不能聽,我只好乖乖的學一門,這就是
要忍。一門深入,一門就是精,多門就不精;多門那種進步叫雜進,不叫精進。雜進,得
定就難,換句話說,得清淨心就難。精進,得清淨心就容易。因此,古來祖師大德門庭施
設不同,常常稱讚自己這個法門,貶低別的法門,那是一種權巧的手段,絕對不是輕視其
他法門,有這個分別執著,不是;他是用這個方法強調,加強初學人的信心。參禪的,從
禪一門深入,不能再去學教、再去念佛,為什麼?那就變成雜。念佛的人也不能學教,也
不能去參禪。總而言之,法門一定是一門才能深入。
  門門都好,為什麼?門門都可以明心見性,都能達到目的,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
高下」,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的。這麼許多法門裡面,我們只能選擇一門,這個重要,如
果同時選定多門,很難成就。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教導他的學生,每個學生也都是學一門
。佛講經他們都來聽,那都叫旁聽,來當影響眾,拿現在話來說就是護持道場,使道場聽
眾人數增加,初學的人能夠加強信心。如果佛講經,只有三個、五個聽,人家看到這個場
面都不相信,信心失掉了。所以這些菩薩、羅漢們幫助佛莊嚴道場,加強初學的人信心,
目的在此地。他們坐在那裡,聽與不聽不一定的。有時候佛講經,他在那裡念佛,根本一
句也沒聽見。這是莊嚴道場,這是我們要曉得的。諸位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了。
  至於什麼叫做無生法忍?我在此地略略的說一說。「法」是一切法,無生法忍是一個
法,法是指世出世間的一切法。「無生」是一切法不生不滅。你幾時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
,你承認、你同意、認可,覺得佛講這個話決定沒有問題,是事實,你就證得無生法忍。
我們現在看一切法有生有滅,看到動物有生老病死,看到植物有生住異滅,看到礦物有成
住壞空,一切法是無常的,這是我們的看法,我們覺得這是事實。佛今天跟我們說一切法
不生不滅,我們聽不懂,我們聽了懷疑,為什麼?跟我們的觀察完全相反。佛的境界跟我
們不一樣。為什麼我們的看法跟他看法不一樣?我們是用生滅心看一切法,一切法就變成
生滅的了。佛用的是不生不滅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不生不滅。從這個地方也證實,一
切法是唯心所變,一切法唯心所轉,是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證明這個理論。所以佛
教我們見到一切法的真相,就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是不生不滅的。
  怎樣才能夠見到諸法實相?那要甚深的禪定。甚深禪定就是心定。淨到極處,這個心
是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看到外面的境界是真實的境界。所以這是佛與大菩薩的境界,
七地以上菩薩,見到一切萬法不生不滅。這不是我們凡夫境界,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用真心
,我們用的都是妄心,妄心就是生滅心,就是心裡面有念頭。什麼時候心裡頭沒有念頭了
,妄念都沒有了,這恢復到自己的真性。這也是說明,佛法修行不管是哪一宗,無論是顯
教密教、禪宗教下,修學最後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如果不是這個目標,那就不是佛法。
佛法無論多少法門、多少宗派,只是方法、途徑、手段不相同,他的方向、目標一定是一
致的,成佛。成佛是什麼?明心見性就是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決定是一致的
。在淨土宗裡面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只是各宗使用的
名詞術語不相同,其實是一樁事情。所以學佛簡單的講就是修清淨心,就是修一心不亂。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處事待人,在這裡頭修清淨心,修一心,這就對了。
  初心的人,就是初學的人,因為習氣重、煩惱深,在一個複雜的社會裡面修行沒有辦
法,功夫不能得力,所以要選擇環境。想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教誡弟子住「阿蘭若」,
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沒有吵鬧的地方。「阿」翻作無,「蘭若」是喧嘩熱
鬧,不是一個喧嘩熱鬧的地方,拿我們中國意思說就是寂靜處,非常安靜的一個環境。阿
蘭若的標準,佛教裡頭有個很簡單的例子,他說牛叫的聲音聽不見。因為從前修行人都是
鄉下居多,鄉下耕種都是用牛,牛叫的聲音很大。農夫家養的牛,牛叫的聲音聽不見,這
就很安靜。要是現在就是車的聲音不見,這個就比較安靜,鬧區一定要避免。這個定義也
應該隨著時代標準不相同,從前牛叫的聲音很大,現在火車、飛機的噪音比從前是要大得
太多了。這些噪音我們統統聽不見,這個地方叫做阿蘭若。這是便利於初學。
  可是真正心地清淨了,不能老住在這個地方,老住在這個地方心地未必是真清淨。清
淨一個程度之後還得到鬧區去,到鬧區看看心還清不清淨。鬧區裡面,這個心立刻就受影
響,就要退回來,那個地方不能住。如果在鬧區裡頭不影響,心還是清淨的,就可以住下
去,動靜一如,染淨不二,那是真正成就。所以,小乘人不敢接觸城市,大乘菩薩修定是
在市廛裡面修。你看《華嚴經》,鬻香長者修禪定的,在哪裡修?經上講在市廛。市廛是
什麼意思?就是商業區,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他在那裡修禪定。他在那裡修禪,是不
是在那裡盤腿面壁?不是的。他在那裡去逛街,這也看看,那也看看,那叫修禪定。我們
看到完全看不出來,他在那裡修禪定,他在鬧區裡面轉來轉去,他是定慧雙修。他都看,
像現在新的產品他都知道,都知道是慧,他樣樣都曉得;看了之後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
定,他在那裡修定。不像我們凡夫看到,這個好,趕緊買回去,動了心,定沒有了,慧也
沒有了。所以他是常常去逛街,常常逛熱鬧的場所,他樣樣都曉得,慧成就,看了之後如
如不動,定成就,人家定慧是在這裡修的。這是小乘人決定不敢的,那就是說功夫到了家
,修行的方法跟我們普通修行方法不一樣。
  大小乘的差別,簡單跟諸位介紹到這裡就可以了。我們看底下一段。這正式教她修學
的方法,就是十六妙觀。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
汝得見。】
  韋提希夫人我們從跡象上去看,她跟我們一樣是凡夫,也是迷惑顛倒,也是感情很重
、煩惱重重,跟我們是一樣的。所以『心想羸劣,未得天眼』,妙觀就不能成就。但是佛
有力量,加持她、幫助她,『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要想見淨土,一定要佛力
加持,這是指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凡夫修行,說實在的話,即使有小小的定功,也見不
到西方淨土。像我們前面講的,遠公大師一生三次見到佛的淨土,那是諸佛如來的勝異方
便加持他,使他見到了。遠公能見我們也能見,佛加持他,佛也會加持我們。可是我們不
要有一個心念念求見,為什麼?念念求見,心就不清淨,功夫不得力。不求見,到時候偶
爾佛加持令你見到,這是給你做證明,加強你的信心,你走的路沒錯。見不到也不要緊,
不要常常懷疑,我這個沒見到,恐怕功夫退步了。這就打妄想,這就錯誤了。要曉得這個
法門特別重視的是修清淨心,因此即使見到,也要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見如不見,對你的清淨心毫無妨礙,這就對了。所以修淨土的人,不但修淨
土,修大乘佛法的人,決定不能貪愛神通。
==
精進,得清淨心就容易。因此,古來祖師大德門庭施設不同,
常常稱讚自己這個法門,貶低別的法門,那是一種權巧的手段,絕對不是輕視其他法門,
有這個分別執著,不是;他是用這個方法強調,加強初學人的信心。
總而言之,法門一定是一門才能深入。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9-01-29 13:5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29 17:27: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1-29 22:5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1-30 07:3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