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24)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08 21:37:51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3.能詮聲
【聲可分為執受聲與無執受聲二種,第一如士夫之語聲,第二如水聲。執受聲和非執
受聲又各有所詮和沒有所詮二類。有情聲、語聲和能詮聲,三者同義。非有情聲、非語聲
、非能詮聲,三者同義。】
聲是聲音,分執受聲與非執受聲。執受聲是有情所攝受的聲音,如人的聲音是有情發
出的,所以是執受聲,非執受聲即不是有情攝受的聲音,如水聲。
執受聲相當於心識攝持的聲音,但是由心攝持的聲音也看情況,如淨土的樹飄動所發
出的聲音不是執受聲,那是樹木發出的聲音,所以執受聲相當於有情所發出的聲音。有情
所發出的聲音有拍掌聲、動物的鳴叫聲、從佛頂髻所出之聲等。
執受聲是由心識直接攝持的聲音。由心識直接攝持的聲音不見得都有什麼內容,如拍
掌聲不是能詮聲,而說「你好」之聲就是能詮聲,所以執受聲分有內容的與沒有內容的二
類。非執受聲也分有內容的與沒有內容的二類,前者如淨土的樹所發出的法音,後者如水
聲。「有情聲」是指有內容的聲音。
【經、論二者都是名句文的聚合體的總相,是不相應行。因此在此宗,色法與不相應
行是不相違的吧?】
一般我們會認為經論是書本,但是經典中說經論是語言。名句文也是語言。
所以問:有沒有看過《般若心經》?要說沒有。佛講說《般若心經》當下的那個聲音
是經論(即《般若心經》是語言),講完,《般若心經》就不存在了,之後,所說的內容被
後人記下。所以在藏文中,前者是經論,後者是經論相。這種分別在中文中沒有,但在印
度文、藏文中會做區分。
名句文用英文來說明較為容易:字母abc是文,book是名,my book是句。文不能詮什
麼,要組成名才能詮一個東西,所以名是能詮中最小的單位,再加上「的」就變成句,就
更能表達內容,這些再加上去,就變成經論。
這是經部宗的講法,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也是持這種看法,但是對唯識宗來說,
名句文不是語言。二說之外,有部宗又有不同的說法。
舉例來說,講「我的書」時,心中會先有「我的書」的形相,如此就問:是講出「我
的書」的那個語言是書,還是心中的想法是書?有這類的討論出現。
由於印度是很喜歡咒語的地方,所以有這樣的討論並不稀奇。像崇拜聲音的外道,會
認為聲音是萬能的、是恆常不變的,《吠陀》對他們來說就是很神聖的東西,也就是某些
人會將名句文、經書恆常化。
佛教的話,有三種看法。
一是認為想說「我的書」的這個想法才是最主要的,也就是唯識宗認為經論的性質是
心。問唯識宗義者,《般若心經》是不是佛說的?會答不是,有情自己心中顯現的《般若
心經》才是真正的《般若心經》。所以經論與佛沒有關係,是與有情的心有關係。
既然如此,問唯識宗:那麼《般若心經》為什麼稱為佛經呢?又為什麼會說某本書是
某大德的論說呢?唯識宗會答:如同我夢見某甲跟我說了話,事實上,那只是我自己做夢
的內容,與某甲沒有關係。如果我第二天去問某甲「你昨天幹嘛托夢跟我講了什麼」,某
甲一定矢口否認。與此相同,佛經與有情有關,與佛無關。
剛才是佛的情況,若是十地菩薩以下講說論典,那想講論典的心才是論著。總之,對
唯識宗來說,想講經論的心才是論著。
對毗婆沙宗而言,我們一聽到《般若心經》,心中有不同的《般若心經》的影像產生
,心中現到的那個影像就是《般若心經》。像外道聽到《般若心經》,心中沒有什麼悅意
感,他聽到《般若心經》當下,心中想像的那個影像就是《般若心經》,這個也就是這邊
所說的「名句文的聚合體的總相」。這種認為經論是總相的說法只有有部宗在說,而且也
不是有部宗十八派都認同。
持前面的二種說法的人較少,一般而言,都認為佛經是語言。因此,問佛經是什麼?
其實要看立場,站在唯識宗的立場就不能說是語言;站在有部宗的立場也不能說是語言;
站在其他宗派的立場就可以說是語言。
又,或許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又不能說是語言,因為認為經論是書本,語言不算是經論
,總之,要知道這些情況,但也不需要照本宣科。
經部宗會將無常法分為色法、心法、不相應行法。但是《俱舍論》的說法與此有差異

問:什麼是不相應行法?不相應的法。什麼又是相應?相應是指五相應。有五相應的
是什麼?心法。沒有五相應的是什麼?色法與不相應行法。即以有部宗來說,有相應的法
與心法等同,沒有相應的法是色法與今天、明天、你我他等這一類的法。
對於相應法與不相應法,在字義上,有部宗的說法會較貼切。經部宗的分類是色法、
心法、不相應行法。字面上,「不相應」就是沒有五相應,色法與不相應行法都沒有五相
應。
但是取名是另外一回事,名可以與實際有差異。如問什麼是地板?若答放在地上的板
子是地板。如此,自外面拿一塊木板放在地上,它也是放在地上的板子,但是它卻不是地
板,所以名的字義與直接的內容會有差異的。總之,對有部宗來說,不相應行法在名義與
實際的意思上沒有差異,但是在經部宗來說,二者是有差異的。
基於上述可知,對有部宗而言,經論不脫名句文,名句文是語言的總相,這樣它就是
不相應法,就不是心法。在這個宗派中,色法與不相應法是沒有相違的。
(二)道的主張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