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如是說
白話譯文:
要想攝住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常都好像是在佛前一樣,不敢起別的妄想。第二要字
字句句,心裡念的清清楚楚,口裡念的清清楚楚。這樣,妄想自然漸漸消滅了。即使是默
念,也要聽。因為心一起念頭,就有聲相。自己的耳朵聽自己心裡的聲相,仍然能明明了
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听就是耳根。心念、口念、
耳朵聽,這三根一攝住,眼睛也不會東張西望,鼻子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體也不會放逸
懈怠,所以叫做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念佛,自然沒有污雜的妄念,所以叫淨念。淨念必須
要常常相繼不斷,所以叫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就會得到念佛三昧。這個都
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得到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
,是三昧的別名。這樣念下去,一定會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的一天。—— 續編
復修淨師書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念到相應的時候,雖然常念佛,卻完全沒有起心動念(沒相應之
前,不起心動念就不念了)。雖然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地稱念或者憶念。所以說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念不要當成是“不念”。無念而念是沒有起心動念的念相,但照
樣念念沒有間斷。這種境界,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不要領會錯了。—— 增廣,馬契西居
士書五
文鈔原文: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
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
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
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
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
,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
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續編修
淨師書)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念到相應時,雖常念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未相應前,不
起心動念念,則不念矣。)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云念而無
念,無念而念也。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
。此種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會。(增廣,馬契西居士書五)
https://i.imgur.com/ewhbBU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