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99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28 07:36:14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上士道.學菩薩行〉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 初中(學習布施)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
: 此等略義。
: 又能障礙捨心增長,增長慳貪,能令捨心未生不生,已生退失,所有眷屬及諸資財,
: 先已有者不應攝持,若他施與亦不應受。
: 《攝波羅蜜多論》云:「由何增長慳過,或能不令捨心增?虛誑攝持為障礙,菩薩應
: 當盡斷除。若諸能障惠施心,及障真正菩提道,如是財寶或王位,皆非菩薩所應取。」
───────────────────────────────────────
補充:布施度性
認知了布施的體性,了解何者為主、何者為副之後。
再著,必須修習攝持過患,惠施勝利的道理。-5
能障礙捨心增長,又會增長慳貪,能令捨心沒有生起的不生、已生起的退失,這所有
的眷屬和種種資財,已有的不應再貪著攝持,若有人施與自己也不應納受。
《攝波羅蜜多論》中說:「由何者能增長慳吝的過失,或阻礙捨心增長圓滿布施度?
虛誑攝持財物與眷屬是這一切的障礙,菩薩應當徹底斷除。如果能障礙惠施的善心和真正
的菩提道,則不論財富或王位,都不是菩薩所應受取的。」
禪思「不布施的過患」和「布施的功德」,為生起布施度故,思惟「布施身軀、受用
(財)和善根的功德」,和「守護不布施」的過患。
不僅要如此修習,「又」應思惟「能障礙捨心增長的因」。
慳吝能障礙圓滿布施度,慳貪、慳吝心,能令施捨心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因此,對
眷屬、財物等,尤其特別愛惜的物品,若先已有者,不應再守護攝持;若他人給予,也不
應接受。這些會阻礙布施度的生起。
攝波羅蜜多論云:「由何增長慳吝過,或能不令捨心增,虛誑攝持為障礙,菩薩應當
盡斷除。若諸能障惠施心,及障真正菩提道,如是財寶或王位,皆非菩薩所應取。」
第一偈講到眷屬,第二偈講到財富,這些若會阻礙生起布施心,就不應受取。
未開始修行六度前,首先要透過前面講過的六數量決定,理解六度是非常殊勝之教授
,若修六度,一切都可圓滿,要在這上面生起定解,若沒有如此之定解,實修六度時不會
那麼有效果。
之前講到「若於此理(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應知
六度之修行是最殊勝之教授,亦應知數量決定,知已在心中生起此確實是最殊勝之教授,
不可不修持,隨之,趣入六度之修行中。
六度之修行:1.觀待增上生數量決定、2.引發自他二利數量決定、3.引發圓滿一切利
他數量決定、4.觀待能攝大乘數一切決定、5.依一切種道或方便數量決定、6.觀待三學數
量決定。
有六點之數量決定,先前這部分已宣說完畢。若未獲得廣大定解,應當數數深入禪修
思惟。
布施度之修行,主要學習布施身、受用、善根三者;要先思惟「不施守護之過患」、
「布施之功德」。
「又能障礙捨心增長」的「又」,有「不僅如此」之意,即不僅要布施身、受用及善
根以增長捨心,還應去除捨心增長之障礙。
「又能障礙捨心增長」,「又」字之前,講了「故非唯除慳執施障,須由至心發心施
他一切所有」,這裡有兩點:(1)應除慳吝執著之布施障礙,(2)也應至誠發心施他一
切所有。由禪思此二,不布施攝持之過患除掉慳執施障,布施勝利發心施他一切所有。
「又」不僅講到前面兩點,也說(3)「又能障礙捨心增長,增長慳貪,能令捨心未
生不生,已生退失,有眷屬及諸資財,先已有者不應攝持,若他施與亦不應受。」
總共有三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