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94)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30 20:39:49
....接續 #1SQGQB07 《地道建立》(93)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1-3)「不是 『大乘見道無間道』與 『大乘見道解脫道』之任何一個的大乘見道
根本定智」,有三:
(1-3-1)「心一境性、平等安住於『二空』(能取所取異體空)的見道根本定智」、
(1-3-2)「心一境性、平等安住於『補特伽羅無我』(不觀待五蘊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
空)的見道根本定智」、及(1-3-3)「在見道後得位之後,再次心一境性、平等安住於『
空性』(諦實成立空)的見道根本定智」。
三個的差別何在?首先(1-3-1)所講的是,假設行者過去是先證得獨覺阿羅漢,之
後再回小向大進入大乘道,這樣的行者,因為在獨覺道的時候已經有觀修『二空』(能取
所取異體空)的習性,所以,當他從後得位進入根本定的時候,就很容易習於這種見道根
本定,雖然以這樣的二空為所緣來觀修,對大乘道來講沒有太大的必要,但是因為過去的
習性,所以會讓他很容易的去緣二空。
第二種(1-3-2)情況是指,過去是先證得聲聞阿羅漢,這樣的情況跟前面也類似,
因為過去在聲聞道的時候,習於觀修『補特伽羅無我』(不觀待五蘊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
有空),所以,當他再次從後得位進入根本定時,會習慣去觀修補特伽羅無我,這也是因
為他過去的習性的緣故。
第三種(1-3-3)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走聲聞道或獨覺道,而是直接走大乘道,這樣的
行者,當他從後得位再次的進入根本定的時候,他不會去緣『二空』(能取所取異體空)或
『補特伽羅無我』(不依賴五蘊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空),他是直接緣『空性』(諦實成
立空)而修。對於大乘道來講,沒有比緣空性更高的道了,所以一開始就走大乘道的行者
,他的習性非常好,他只要進入根本定就是緣空性,不會去緣二空,也不會去緣補特伽羅
無我。
這三種情況就代表三類不同的行者,假設這三種行者開始進入大乘資糧道的時間是一
樣,但在道上後來的進展卻會不同,第三者的進展最快,前二者的進展非常慢。
假設他們一樣證得大乘見道,順序是大乘見道無間道、大乘見道解脫道,出了解脫道
到了後得位,然後再次進入根本定。若是從一開始就走大乘道的行者,他再次入的根本定
時就是緣空性,他不會緣別的。如果是先證得獨覺阿羅漢及先證得聲聞阿羅漢的行者,當
他從後得位再次進入根本定時,先證得獨覺阿羅漢的行者就習慣地進入二空的根本定,先
證得聲聞阿羅漢的行者就習慣地進入緣補特伽羅無我的根本定。進入這種定就浪費時間了
,相對來講在道上的進展就慢多了。
即使這三類的行者同時證得大乘見道,但是往後道上的進展,會因為這個部分而有快
慢的差異。亦即一開始走大乘的行者會比較快成佛,而先證得聲聞阿羅漢或先證得獨覺阿
羅漢的行者會因為過去習性的關係,反而會讓他延遲或落後。
雖然這三類行者(聲聞轉入大乘的行者、獨覺轉入大乘的行者、一開始就走大乘的行
者)在福德資糧上,都是透過菩提心的攝持以身語意三方面去累積,但對於緣空性而修或
不緣空性而修,主要是在智慧資糧的差別,所以在道上的進展會有快慢的差異。
在根本定中,對於行大乘道的行者來講,當他在根本定中觀修二空與觀修補特伽羅無
我,這樣的觀修對於要去正對治任何的障都是不可能,意即觀修二空及觀修補特伽羅無我
,完全不能發揮正對治障礙的功能。但是如果在根本定中去觀修空性的話,就有辦法正對
治任何障。
因為現在所依的是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的講法,而中觀宗或瑜伽行中觀自續派沒有究竟
三乘的講法,主要是究竟一乘的講法。即使先前已經證得聲聞阿羅漢或獨覺阿羅漢的行者
,最終一定要回小向大,走成佛之道。所以在中觀宗來看,證得聲聞阿羅漢或獨覺阿羅漢
只是暫時的所證,究竟的所證是佛果位。
不論聲聞阿羅漢或獨覺阿羅漢,都有所謂的有餘阿羅漢及無餘阿羅漢,有的阿羅漢在
證得有餘阿羅漢之後回小向大,有的是到了無餘阿羅漢投生淨土之後才回小向大,有的甚
至更早,可能在小乘的資糧道還沒有到加行道就回小向大,有的是到了小乘加行道回小向
大,有的是到小乘的修道才回小向大,各式各樣的情況不一而足。
但是不論是有餘阿羅漢回小向大或是無餘阿羅漢回小向大,或是資糧道回小向大,或
是小乘加行道回小向大等,回小向大以後,最初開始一定是從大乘資糧道,他不可能躐等
,不可能一下跳到大乘加行道。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大乘道最終是為利眾生願成佛,進入大乘道之門就是要發菩提心
,大乘道要成佛必須在三大阿僧衹劫累積福智二資糧,不能躐等的原因在此。
以第一大阿僧衹劫所要累積的福智二資糧,就是在大乘資糧道及大乘加行道累積,這
就說明回小向大行者的起點一定是大乘資糧道,不可能躐等。然後初地到第七地是累積第
二大阿僧衹劫的福智二資糧,此是所謂的不淨七地。八、九、十即所謂的清淨三地,這三
地要累積的是第三大阿僧衹劫的福智二資糧,等三大阿僧衹劫所累積的福智二資糧圓滿,
行者才能成佛。
前述三個分類看起來好像第一個是「大乘見道無間道」,第二個是「大乘見道解脫道
」,接著第三個是 「既不是大乘無間道也不是大乘解脫道的任何一個大乘見道根本定智」
。就實際的情況來講,在第二及第三之間要插入後得位,即不管聲聞、獨覺、大乘,(見
道)第一步一定是無間道(見道根本定智無間道),第二步一定是解脫道(見道根本定智
解脫道),第三步一定是後得位(出見道根本定)。只是因為現在所討論的三個分類是從
大乘根本定智來做分類,所以無法談後得位的部分,但是依實際的情況來講,後得位是位
於「大乘見道解脫道」與「不是前述二者的大乘見道根本定智」之間。
‧大乘見道後得智(....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