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1SyXwcBE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122)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上士道.學菩薩行〉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寅一、學習布施
初中(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
、靜慮;六、般若道理。
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巳一、法施 巳二、無畏施 巳三、財施
巳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第二、不能捨時當如何行者。若有求者正來求時,為慳覆者,應作是思:此可施物定
當離我,此亦棄我,我亦捨此,故應捨此令意喜悅,攝取堅實以為命終;若捨此者,則臨
終時不貪財物,無所憂悔發生喜樂。
如是思已仍不能捨。如《勇利經》說:「應以三事曉喻求者,謂我現今施力微弱善根
未熟,於大乘中是初發業。隨不捨心自在而轉,住於取見我我所執,唯願善士忍許,不生
憂惱。如何能滿汝及一切有情意樂,我當如是漸次而為。」此是斷餘不信過失,非無慳過
。《集學論》說菩薩慳是應呵責,然如是行似能遮免「由慳不施財法他勝」。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有求者現在前,力極微故不能施,必令求者不退弱,應
以軟語慰其意。以後若再來前乞,必定不應令失悔,當除慳諸過失,為斷愛故應勤修。」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