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六妙門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6-22 02:44:31
南懷瑾老師講呼吸法門之六妙門:數息(二)
────(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鬆)
  現在走遍天下禪宗,乃至打起坐來,問他們在幹什麼?
  在修止觀,修數息觀,就在那裏打坐。
不只他們哦,古人很多落在這裏。像蘇東坡、陸放翁、白居易他們都是學禪學道的,陸放
翁「一坐數千息」,打起坐來自己數這個一呼一吸,每次上座數幾千個息,等於念咒子,
念了幾千萬遍。我看了就笑,陸放翁在學會計啊,有什麼用?
  現在告訴你們六妙門。一共六個要點:
一數息,二隨息,第三步止息,第四步觀,沒有講觀息。
止、觀、還、淨。其實,應該說數息、隨息、止息、觀息、還息、淨息。
可是把下面這幾個息字拿掉,反而解釋不清了。
  為什麼用這六個方法呢?
  其實六妙門只有一個門。
我告訴你們原則,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利用你的風大。
我們生命都是氣嘛!這個氣詳細講很多,今天先講六妙門。
你們打起坐來,思想到處飛,收不攏來。
  思想為什麼不能清淨呢?
因為你自己那個電風扇的電源沒有關掉;也就是說呼吸在動;
呼吸動思想就動,思想動呼吸就動;
換句話說,「心」、「息」兩個沒有合在一起。
  我們中國人有句罵人的話,「沒有出息」。
這是道家的話,說你呼吸不對,沒有出息,悶住在那裏變成笨笨的,所以要有出息才對。
  沒有出息是什麼人?
這句話好毒啊,如果沒有出入息就是死人,因為死人才沒有呼吸往來嘛!
所以這個息有這樣重要。
  現在告訴你,打起坐來為什麼思想不能寧靜,念頭不能清淨呢?
  因為呼吸往來,風動,行陰的關係。
  呼吸為什麼往來?因為你思想沒有寧靜。
  你說這兩個哪個為主?哪個為附帶的呢?
都不對!兩個平等的,天平一樣。
你如果呼吸寧靜了,思想也寧靜了,這個天平也就平穩了,不是心先動還是氣先動的問題

  道家懂了釋迦牟尼佛修出入息的法門,就有個比喻叫「降龍伏虎」,要把這個、那個
思想拴住。
思想就像飛鳥一樣,亂跑的,你自己做不了主。
思想來不知所從來,去不知所從去。
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給你拉回來了。
  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
我們這個鼻子的呼吸往來,你平時也沒有特別注意,現在坐起來什麼都不管,能夠聽得見
呼吸更好,聽不見你也會感覺得到,感覺一進一出。
  你感覺第一下,感覺第二下,思想跑開了,你就曉得兩個分開了,趕快把它拉回來。
你那個意識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來有來往嘛。
  一上座什麼都不管,意識只注意這個呼吸,思想就與它結合在一起,不亂跑了,方法
很簡單的。
  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佛就告訴你「數」。怎麼數呢?
  你知道呼吸出去,注意它出去又進來。一進一出叫一息,你數一;再來一進一出,數
二;再來一進一出,數三;記這個數字。
  如果呼吸一進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數到十以後,還有
個方法,不數下去了;再呼吸一進一出數九,再一進一出數八,倒回去數。
  如果呼吸一進一出數到三,中間想別的了,不算數,重新來過。
  再數呼吸一進一出數一。如果數到六,又有別的思想岔過來,不算數,再來從一數起
,這叫數息的法門。
  可是你想想看,我們的呼吸本來天性一進一出,本來有的,對不對?
  同時我們還有一個作用,感覺到自己有沒有注意呼吸。哎呀,不對了,它又亂想了。
這一心就有三個作用。
  所以我們普通罵人不要「三心二意」,三個心二個意,你看我們生命裏頭多麼鬧熱啊

  三心二意合起來歸一心,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鬆,呼吸到哪裡你不
要管,你會感覺到的。這個呼吸到胃了,到哪裡了,你跟著這個去也是妄想,因為心跟息
沒有配合為一。
  數息的目標再講一遍,你打起坐來數息一二三,為什麼用數呢?
  能數的是心念,不管你數不數呼吸,同呼吸沒有關係,不過借用呼吸把這個心念拉回
來,跟呼吸配合。
  大家學佛學道,拼命在那裏數息,我說你們是學佛還是學會計啊!呼吸是生滅法耶,
進來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數那個空的東西幹嘛!可是佛為什麼叫你用數息呢?
因為你心拉不回來,所以用呼吸往來做工具,把心拉回來,心回來你就不要數了嘛!不數
幹什麼?隨。《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你們都學過六妙門,都曉得六妙門第一數息,第二隨息,第三止息。
  這個息字是我加上的,其實都有個「息」字啊。第四是觀,第五是還,每六是淨。
  這六個字,智者大師從《修行道地經》《達摩禪經》抽出來的。
  智者大師開創了天臺止觀,叫做小止觀六妙門,是不是啊?
  大家打起坐來,在那裏觀呼吸,數來數去,對不對啊?
  你看現在不論日本中國的禪宗,有些禪師,到處傳的都是數息,坐在那裏打坐,聽這
個呼吸,進來出去,一二三,這樣數下去,我就哈哈大笑。
  怎麼數的知道嗎?有一個方法是,一來一往數一,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從頭從
一數到十。或者十一,十二一直下去,這個方法是最差的。
  好的一種方法是倒轉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這樣來來回回數,你們大部分用的是哪個數法?
  我先問問看。(答:來回數)一般是來回數。
  對了,就是這樣老實的對話,你不要講道理,問答是問你這一句話,這是白的黑的?
白的就答白的,結果你又講起道理來,就不對了。
  剛才古道師說,一般是隨這個息數,那是第二步了。
  大家都在那裏數息,還要問問大家。譬如呼吸一進一出,你是在出去的時候數一,再
出去的時候數二,還是進來的時候數一,再進來的時候數二;你們用的是哪個方法啊?你
們注意了沒有?
  僧甲:根據身體情況。
  南師:啊,變動的!不可以變動,認清楚也可以變動;但你是根據身體隨便弄啊!先
講數息這個法門,我們為什麼看鼻子的呼吸,數來數去,原理在哪裡,知道嗎?
  僧甲:攝心,專注一緣,制心一處嘛!
  南師:制心一處,處在什麼上面?制在息的上面嘛!你答話答得對,方法你也講得對
,是攝心用的。
  先要瞭解一個問題,你們學這個的注意,我們整個的身體那麼多方法,採用呼吸的法
門,呼吸屬於心法,還是色法啊?
  僧甲:這個屬於色法,風大嘛!
  南師:我們這個身體色法,地水火風四大,為什麼一定走風大這個法門?了不瞭解?
不瞭解;只曉得一般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是這樣。
  什麼叫安那?出息。什麼叫般那?入息(按:有經典解釋不同)。反正一呼一吸,梵
文叫安那般那,中文叫出息入息。可是翻成中文,有一點你們要注意哦!所以修禪宗的,
就要參究,為什麼不翻成「出氣入氣」,一定翻成「出息入息」?注意這個息字。
  這個息字中國字是怎麼寫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氣」了,
這個要瞭解。
  再進一步,為什麼修這個法門?
  《修行道地經》告訴你,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時也是轉變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
後了生脫死。安般法門就有這樣重要。
念動還是氣動?你如果警覺就知道,自己的念頭一動,氣就跟著動。
  念和氣是兩回事。所以你打坐做功夫,剛才我們討論,走大乘禪宗直接的路線,心念
本空,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他,他空你的。但是念跟氣,兩個是分不開的,像黏住的
雙管。
所以現在一口氣在,你的心念跟氣是離不開的。可是念跟氣兩個分途。念跟息是這樣,永
遠不會合,所以道家叫「降龍伏虎」。
這個心念像一條龍一樣,龍是什麼意思?變化無常,變動不居是龍。
  虎是氣,猛虎一下山,這個氣一來就傷人了。所以道家說降龍伏虎,先把念頭降伏,
就是《金剛經》的如何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其虎,就是修氣。
  這個念跟氣兩個不合一,所以剛才把氣分幾層告訴你們。上座修安般法門時,才發現
思想亂飛,跟氣是不合一的。平常我們活著,誰管自己的呼吸啊!自己活著幾十年,有沒
有管呼吸?不打坐的時候,你們說有沒有?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躺在床上睡不著的
時候,才聽到鼻子有呼吸來往,對不對?平常都沒有管,你看這個心跟它是分開的。
  如果一個真有修養的人,就是這樣講話,乃至打拳,曉得心氣本來合一的,不要硬閉
著氣,出拳時還要「嗯,哎』!哎個什麼啊!本來合一的嘛!
  你們注意,這個心氣本來合一,可是又兩個分開;因此修行的方法,先走風大,安那
般那路線,叫你把心拉回來。等於拿氣做一條繩子,你這個心念像個猴子,外面亂跑,拿
這條繩子把這只猴子栓過來,歸在一起。
 打起坐來,先注意自己呼吸,然後又告訴你,呼吸粗的,大的叫「風」;我們的呼吸只
到肺部為止的,叫「喘」;比肺部再深一點,叫「氣』,到丹田到肚臍那裏,那個還只叫
「氣」;再進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個才叫「息」。
  拿這個做繩子,做釣魚一樣的釣餌,把自己的心釣回來,所以叫你數息,自己注意呼
吸,進來出去,出去進來,從一數到十,這個念跟著氣數到十,中間自己曉得,沒有一個
雜念妄想岔進來,才算數息成功。
  如果進來出去數一,進來出去數二,數到「五」的時候,一下想到別的,不算!重新
再來,從第一再來,這叫數息。
  如果我知道呼吸進來出去,順著數到十,再倒回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來回都數
,呼吸都知道,念頭沒有別的散亂,其實別的也知道,可是有個主要的念頭跟呼吸沒有離
開,這樣數息就對了。
──整理自《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6-22 21:05:00
娑婆世界極苦~西方淨土極樂~念佛發願往生~阿彌陀佛人身難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6-22 21:46:00
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9-06-24 08:19: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