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87(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11-04 18:04:46
一、凡是叫你生煩惱的都是魔難
  「世間者,羅什大師曰:世間者,三界也。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也」,世間就是時
空,時間跟空間。欲界有六層天,欲界天下面有修羅、人道、餓鬼、地獄、畜生,欲界。
色界,欲放下了,所以他的清淨心現前,修四禪八定。色界有十八層,修四空定生四空天
,上面沒有了,這就是輪迴的邊際,但是他出不了。非想非非想天人是無色界第四層天,
壽命八萬大劫,壽命到就是福報享盡了,阿賴耶裡面惡業種子現行,就往下墮落。多分墮
落到無間地獄。他煩惱起現行,毀謗聖賢,錯認了般涅槃,壽命到了,生滅現象現前,這
時怨天尤人,說聖賢人欺騙了他,怨恨心一起就是地獄種子,爬得高,摔得重。
  出輪迴真難,真不容易。不出輪迴,離苦沒有離究竟苦;不生極樂世界,得樂沒有得
到究竟樂。生到極樂世界得究竟樂,圓滿的樂。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發了心,天天念佛,
這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可是魔難很多。什麼是魔難?天魔,魔王波旬不希望我們離
開六道輪迴,他要用種種方法來障礙我們,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生煩惱。這樣你發
願求生,天天念佛,你還是去不了,魔難障礙你。凡是叫你生煩惱的都是魔難。別人對我
們讚歎、毀謗、羞辱、障礙,甚至於陷害,不要放在心上,不被外面境界干擾、影響,你
就平平安安往生極樂世界了。
. 應付魔來擾亂,要布施、持戒、忍辱、禪定,還要智慧,智慧明瞭,不糊塗,布施、
持戒、忍辱那是功夫。我們就依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乾乾淨淨,一塵
不染,對這個世間一切法一絲毫貪戀都沒有。心裡念念求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除這一念
之外,沒有其他的妄念。我們這樣的心態就能夠往生淨土,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
二、把這句名號抓住,念念不捨,為什麼?不念這句佛號就念煩惱
  小小不如意心裡就不高興,不行。再大的名聞利養現前,歡喜,心動了,也完了。財
色名食擺在面前,如如不動,要看破,這些東西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你動心就是
造輪迴業,你喜歡它,三善道,你討厭它、怨恨它,三惡道。把這句名號抓住,念念不捨
,為什麼?不念這句佛號就念煩惱。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佛號,叫無明。無明就是根本
煩惱,把無明煩惱當作是功夫、是境界,那就錯了,境界是覺悟,無明是迷惑顛倒。什麼
念頭都沒有了,好像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實際上他執著一個無,墮在空裡面去
了,叫惡取空。禪定裡有境界,它裡面的境界是一片黑暗,這是無想定。無想定修成,在
第四禪的無想天,在那裡一切都不想,聞不到佛法,把時間、精力完全浪費了。
念佛可貴,不念佛怎麼辦?我們肯念佛,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今天能
信,真不懷疑,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是諸佛如來威神功德加持。現在問題,我們自己信心
是不是真的圓滿具足,願心是不是真的懇切,對這個世間絲毫留戀都沒有了?這自己心裡
就明白,決定往生。
  「世尊受請後」,釋迦牟尼佛示現,接受菩薩、天人請轉法輪。「廣演一代」,佛住
世八十年;廣演,演說大乘、小乘、權教、實教、偏教、圓教諸法。目的,「覺醒三界一
切眾生」,欲界、色界,無色界佛菩薩不去,他們在定中,什麼也不相信,他不能接受,
「故曰: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此是轉法輪之總相」。
三、煩惱:煩心惱身,讓你身心不安
  「別相」。總相是智慧,教學的理念,別相是教學的手段、方法。這裡分兩段,「普
賢勝行」,因為淨宗是大乘經。普賢勝行分為三科,第一科「破迷啟悟」,破迷啟悟是教
學總目標、總方向。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無量壽經》教我們什麼?就這四句。城是比喻,「破煩惱城(見《唐譯》)」,「
煩惱」,為什麼稱煩惱?它「煩心惱身」,讓你身心不安。「又貪、瞋、痴、慢、疑、身
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智者大師說的,「以見思、塵沙、無
明三惑,稱為三煩惱」。十種就是見思,見有五大類,思也有五大類,歸納起來說三煩惱
,這是第一大類,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超越三界。六道輪迴就是見思
煩惱造成的。我們對這個十種煩惱,要有高度的警覺心,人不可以有。
  海賢老和尚這十種都沒有了。貪心、瞋恚、愚痴、傲慢、懷疑全沒有,思惑斷了;見
惑沒有思惑才能斷,有見惑就斷不了思惑。所以身見、邊見(邊見是二邊對立)、邪見(
錯誤的見解)、見取、戒取(成見,自以為是,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因上的成見叫戒取
見),這十種他都沒有。這十種沒有是阿羅漢,小乘四果聖人。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就
是見思煩惱斷了;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無明煩惱斷了,明心見性。老和尚見性了。他說
「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只有大徹大悟的人才可以說。什麼都知道,他就是不說,師父
教他的,師父早就知道,你將來會開悟,開悟之後可不能亂說,不能指手畫腳。時代不一
樣。
四、持戒是斷煩惱,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
  「城者,城堡。佛演妙法,摧破眾生身心中煩惱之堡壘,故曰:破煩惱城。」說明煩
惱真不容易斷,太難了,像堡壘一樣。我們如何能把這個堡壘瓦解,這是修行的功夫。佛
教導我們,十種煩惱,見思十種,那是六道輪迴,這十種煩惱化解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
,就好像一場夢醒過來了,夢裡頭痕跡都找不到,這是第一重夢。第二重夢就是塵沙、無
明造成的,塵沙是形容多,分別、妄想,無明是妄想,見思煩惱斷了,還有塵沙、無明。
必須要破無明,無明是起心動念。我們眼見色,看得很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人是佛
;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
人是阿羅漢;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六道凡夫。這些綱領要記住,然後修行
功夫能得力。在哪裡修行?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我們一睜開眼看,起心動念、分別、
執著全有,這叫造業。善念、善言、善行造三善道,惡念、惡言、惡行造三惡道,就這麼
來的。我們念佛想求生極樂世界,天天在造業,那怎麼能成就?所以叫嚴持淨戒。嚴持淨
戒意思叫我們不造業,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現代嚴持戒律,持什麼戒律?五科,好懂,好記。第一個淨業三福,那是指導原則,
決定不能違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
三福、六和,六和敬不能少,家和萬事興;三學、六度,要深入經藏,戒定慧,走這個路
子,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最後普賢十願。我們就持這個戒就行了,這就圓滿了。一定要
做到,要從根紮起,根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持戒是斷煩惱,煩惱
斷了清淨心現前,心裡沒有煩惱、牽掛、憂慮、雜念。「清淨平等覺」,首先求清淨,清
淨心得到了修平等,平等心得到了求覺,都在經題上。
 
==
我們念佛想求生極樂世界,天天在造業,那怎麼能成就?所以叫嚴持淨戒。
嚴持淨戒意思叫我們不造業,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11-04 18:35:00
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11-04 18:4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11-04 20:5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11-04 21:36: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19-11-05 09:0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11-06 23:06: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