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1TsHfyhq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162)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上士道.學菩薩行.忍辱波羅蜜〉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初中(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
、靜慮;六、般若道理。
寅三、學習忍辱
卯三、忍之差別 辰一、耐怨害忍 巳一、破除不忍怨所作害 午一、破除不忍障樂作苦
觀察所依不應瞋者。
一、觀能害因及有過、無過,如云:「他器與我身,二者皆苦因,由器與身出,為應
於誰瞋?如人形大瘡,痛苦不耐觸,愛盲我執此,損此而瞋誰?」又云:「有由愚行害,
有因愚而瞋,其中誰無過,誰是有過者?」
二、觀自所受者,若諸聲聞唯行自利,不忍而瞋且不應理,何況我從初發心時,誓為
利樂一切有情,修利他行,攝受一切有情。修利他行攝受一切諸有情者,如是思惟發堪忍
心。
博朵瓦云:「佛聖教者謂不作惡,略有怨害不修堪忍、即便罵為,此從根本破壞聖教
,由此即是自捨律儀,聖教根本由此破壞。雖總聖教非我等有,自失律儀是滅自者。」又
云:「如翻鞍牛縛尾而跳鞍反擊腿,若緩鞦落始得安樂。若於怨害而不緩息,為其對敵反
漸不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