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2-23 18:00:00正思惟是如理思惟,能夠如理思惟要透過聽聞正法,能夠聽聞正法要透過親近善知識。如佛教典籍常說能夠趣入聖道的四種法行:「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內正思惟)、法隨法行。」這四者是相隨順次第,也說明聞思修的關係正念如果以三十七道品的四念處而言,四念處又稱為四正念屬於慧學,修習四念處的智慧也含有定,四念處的四正念是有定為助伴的智慧。又,正念在禪定的修習中也可以稱為憶念,禪定的修習透過正知、正念,正念(憶念)於善所緣境調伏內心的掉舉與沉沒獲得禪定。佛陀在經典中說到如理思惟的重要性,不正思惟會因為無明非理作意增益煩惱,《雜阿含334經》 :「無明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謂:無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無明的因、緣、縛是不正思惟,不正思惟是不如理思惟;反之,正思惟是如理思惟)。」另外,一樓說的比較是正知的作用,正知的作用是觀察,例如以持戒來說,對於戒律的內容去聽聞學習,了解之後,於戒律的學處守護正念,此處的正念是能夠憶念學習到的戒律,而於行持當中有沒有違犯,就靠正知觀察行持有沒有違犯如果有違犯,內心要憶念(正念)於戒律的內容加以遮止,所以正知、正念互相幫助,此處以持戒為例,其他可以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