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81(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07-29 19:30:38
一、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他就是為這個而來的
落實《無量壽經》,把這部經變成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真得
受用。如果學了聽了,不能落實在生活,這個學習就沒有意義。現前得不到利益,將來就
沒指望。現前能得利益就是花報,將來果報一定圓滿。今天繼續第十七願「諸佛稱歎」,
說明諸佛稱讚的必要。是不是阿彌陀佛好名?不是的,這一願是願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
對阿彌陀佛讚歎,這是有必要的。阿彌陀佛只有他一個人可以做,別人不可以做,別的佛
也不可以做,這個做那就是自讚,戒律上不許可。為什麼阿彌陀佛可以做?因為阿彌陀佛
的名號跟一切諸佛名號不一樣。佛、菩薩、阿羅漢都沒有名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名字是人假設的,不是真的,所以不要重視這個問題。可是彌陀的名號不
一樣,彌陀名號是真如自性本來的德號。這個本來的德號,阿彌陀佛有,一切諸佛有,一
切眾生都有。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一切眾生自性的名號,那就值得讚歎了,是讚歎自性。
這個名號可以翻,尊重不翻。名號翻過來就是無量覺。通俗來說,就是什麼都知道,沒有
一樣不知道。海賢老和尚說過,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是什麼人說?大徹大悟,明心
見性。明心見性下一句,見性成佛,他在佛法修學已經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陀。
  佛教裡沒有上帝、神,佛教裡講佛。佛就是無量覺。世間人不承認、不相信,他迷得
太深,在佛法講他業障太重,他根本不知道。我們有百分之九十九相信,還有一分懷疑,
為什麼?沒見到。釋迦牟尼佛做到了。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榮華富貴,出
家修道去做一個苦行僧,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出家之後學了十二年,真用功,所有宗教
、學派全都學完,不能解決生老病死。他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他覺悟了,這苦,是真苦。
所以佛教教學終極目標,是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苦是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才真
正離苦;樂要得究竟樂,永遠沒有苦。極樂世界得究竟樂。他就是為這個而來的。
二、自性所生的,你見了性你怎麼不知道?
  這是世間人解決不了的,世間所有宗教都解決不了的。十九歲出家是放下煩惱障;學
了十二年,三十歲不再學了,知道那個學不究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他放棄了,放
下所知障。佛講障礙有兩大類:一個是煩惱,一個是所知,所知就是知識,知識不能出六
道輪迴。這兩種障礙都沒有就容易了,這兩種障礙我們的自性,你沒辦法明心見性,這兩
樣障礙放下,自性就現前,自性現前就是覺。所以聖賢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自見,自己開悟,不是老師教的。念是修定,因為你念經
、讀書就不會胡思亂想,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雜念念掉,就成功了。所以念書是一種
手段,驅除妄想雜念的手段,絕不是記問之學。叫你得三昧。得定久了,不定什麼時候一
下開悟就自見了。一門深入,讀書千遍,你就念下去,不要問意思,沒有意思,沒有意思
就有無量義,有意思就一個意思,不會有第二個意思。
  悟性從哪裡來?從真心,妄心是阿賴耶,妄心起作用是知識,真心起作用是智慧。真
心不起作用時一片空寂,淨土宗叫常寂光,《華嚴經》講華藏世界,無量的光明。毘盧遮
那是法身如來的名號,翻成遍一切處。自性無處不在,它是真正的本體。整個宇宙從它變
現出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真心,真心能生,萬法是所生,你要把能生
找到,所生沒有一樣不知道。自性所生的,你見了性你怎麼不知道?無量無邊的智慧是自
性的,自性之外無有一法可得,心外無法。佛家的教學就是逼著讓你開悟,讓你得定。先
教你學戒,戒就是守規矩,一定要遵從。有懷疑就完了,一輩子不會開悟,不能絲毫懷疑
。沒有懷疑是自性,有懷疑是阿賴耶,真心沒有貪瞋痴慢疑。
三、我們個個都有金山,沒有去開採
佛教是教育。寺廟裡陳設的佛菩薩、羅漢、天神,那是教學的工具,把教育跟藝術混
合,讓教學生動活潑,全是表法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佛代表體,體沒有形相。從體
起用,這就有相。不管用有多麼多、多麼大,總不外乎兩大類,一個是愛,一個是智,智
慧跟愛心都是遍宇宙的。觀世音菩薩表愛,表慈悲,大勢至菩薩表智。只有愛沒有智,這
個愛就變成情執;有智沒有愛,那不通人情。所以必須兩個平行,才是真正的佛法教學。
每一尊佛的佛號,菩薩跟菩薩名號,都代表著教學的意義。釋迦牟尼教學的宗旨就是名號
,釋迦意思是能仁,仁愛,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牟尼是清淨的意思。清淨是
自受用,仁慈是對所有一切萬法。
它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沒有立一個造物主、上帝。佛陀的意思是覺悟,什麼都明瞭
。而且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所有具足的,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只是
你沒有開發出來。好像金礦埋在礦山裡,釋迦牟尼佛把它開採了,我們個個都有金山,沒
有去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戒定慧。懂得方法,然後有耐心,定就是永恆不變,有耐心
,功夫到了,豁然大悟,他就發現了。戒定慧。不是走這條路,決定達不到見性。
四、「看得破,放得下」,一切都向自性當中求
  想走這條路子,章嘉大師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煩惱障重
的人,從放下下手;所知障重的人,從看破入門,看我們自己的障礙。入進去後相輔相成
,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像走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就行
了。最重要是放下,要放下欲望,自性裡頭沒有欲望。智慧、福報,自性裡頭本有,不要
向外求,外頭沒有,一切都向自性當中求。這個話沒人相信,不打不拼,怎麼會有錢?錯
了。弘法利生不能沒有福報,福報命裡頭沒有,從哪裡來?修。章嘉大師教我,過去生喜
歡修財布施,命裡財就多;喜歡教別人,不吝法,得聰明智慧;看到人家有苦有難,你全
心全力去救護、幫助,解決他的困難,這叫無畏布施,果報健康長壽。他就教我修這三種
布施。沒有錢,就從一毛一塊下手,布施的心不能中斷,要有長遠心,永遠記住幫助別人
。我就依教奉行,果然愈施愈多。初出家沒人供養,以後慢慢愈來愈多。最近這十幾年,
每年單單印經這部分都超過一千萬美金。
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凡事隨緣,不攀緣。攀緣就錯了,你就操心,心不清淨;
隨緣好,順水推舟。一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多自在。在這個時代,一個人一生當中,
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沒有任何壓力、拘束,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世
間的榮華富貴我不羨慕,我羨慕這種大自在,時間全是自己的,沒有任何壓力、障礙,這
樣的人生在現在這個世界不多!生活需要的非常少,衣服都是人家送的。送得多,轉手送
人,不送人壞了很可惜,那是罪過,要送人。樣樣都要大家共同享受,沒有佔有的念頭,
所以隨時可以往生。財富、功名、富貴要用正當方法去求,你愈來愈興旺。不能用負面,
不正當方法得來的,眼前受用,你心不安,將來死了以後三途去了,真可憐,真可怕。
我們今天紮根教育用道教的《太上感應篇》,佛教的《十善業道經》,儒家的《弟子
規》,根要紮得穩,要紮三個根。如果要出家真正學佛,弘法利生,還要多紮一個根《沙
彌律儀》,根紮得穩才真正起作用。要用老的教學理念、方法,新東西對大眾弘法起作用
;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科學方法一點用都沒有。所以學佛要細心觀摩,釋迦牟尼佛的一
舉一動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托缽、苦行,把世間一切煩惱習氣放下,他能做得到。
==
我們個個都有金山,沒有去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戒定慧。懂得方法,然後有耐心,
定就是永恆不變,有耐心,功夫到了,豁然大悟,他就發現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7-29 21:43: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20-07-30 22:46: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