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關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作者: apple03 (大海)   2020-07-28 00:31:49
關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一些禪修多年並有所體驗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得清淨的智慧,
不再有對自我的執著,並進入了涅槃境。事實上,
凡是自認為開悟的人其實都還沒有開悟,
因為他還有一個會開悟的‘我’。開悟並不是一樣東西、
一種感覺,或一個可以進入的境界,如果是這樣,
那開悟就太有限,太虛幻不實了。
如果開悟還是一個目標,還有一個我可以從中獲益,那智慧仍是遙不可及。
如果你才剛開始禪修,可能會以為聽懂了我剛才說的話,
初學者要能夠體會深入禪修後的喜悅,畢竟是不容易。
如果你修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突然湧出無比的歡喜,
感覺自己好像進入涅槃了,你興奮地大喊:‘真的,自我已經完全消失了!我進入涅槃了
!’
你真的進入涅槃了嗎?
既然還感覺到有一個‘我’進入涅槃,那終究還未證得最高的境界。
但是這個體驗是那麼強而有力,
因此就算是非常有經驗的禪修者也很可能被誤導。
這就是一個對開悟有錯誤認知的例子。
另一個例子是,當禪修者達到了自我中心消失、方法不見的時候,
他感覺到完全的放鬆、自由,與宇宙合而為一,但對週遭境界漠不關心,
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已經消失了。那時心中並不是欣喜,而是完全的自在,
所以並不會雀躍高喊自己已經進入涅槃。但在這情況下,不論經歷到什麼,他的自我還是
存在的。
一旦離開這種寂靜的狀態後,他可能會聲稱自己已經明白什麼是涅槃,
並且看見了佛的法身,獲得了究竟的智慧。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及他,
而想要否定他,他可能會立刻反擊,告訴你:‘你沒有經歷過我的體驗,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這樣的禪修者一般對自己的成就非常執著,如果你不相信他
,他會十分懊惱。
更糟的是,如果這時剛好有人願意為他印證;可能是覺得他的經驗與經典完全符合,
也可能是因為曾經有過相同的經驗,所以有這個立場來印證;
那麼他會感到非常歡喜,並把那個為他印證的人當作真正的善知識。
~開悟的人生不是夢~
這位禪修者被稱讚時是那麼歡喜,被懷疑時卻又那麼氣惱,
那他所證得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解脫呢?看來他所謂的涅槃是有問題的。
對於這個論點他可能會響應說:‘我對稱讚和批評的響應確實不同,
不過我並不是為了維護自己。自從徹底解脫後,我已經沒有什麼事好在意了。
不過為了維護佛法的尊嚴,我還是會譴責那些違背佛法的人,而稱讚與法相應的人。’
我們對此能說什麼呢?想判定這種人的修行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
他所經驗的到底是什麼?如果這個體驗讓他覺得獲得了甚深的智慧,
那他還是沒有進入涅槃。唯有當涅槃和生死輪迴都如夢幻般消失時,唯有當心是相當穩定
平和,
而快樂和悲傷等感覺都不復存在時,才是真的進入涅槃。
把開悟說成一場夢似乎很奇怪,
但如果說生死輪迴與開悟都是虛幻的話,那禪修者只是努力地從一個夢境進入另一個夢境
而已。
其實,開悟本身並不是夢,是想開悟的念頭和悟境這個概念才是夢。
因為在生死裡輪迴的眾生是生活在夢幻中,才認為有‘開悟’這個目標可以執取;
如果真的開悟後,悟後的人生就不再是一場虛幻的夢境了。確實,到那時候,
開悟不復存在;當進入真正的悟境時,由於一切皆空,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悟境
~禪修像登玻璃山~
精進的禪修者就像一個試圖登上玻璃山的人,山坡很陡也很滑,
更糟的是,上面還塗滿了油。登山者打著赤腳,每一次盡力往上爬,
都還是滑了下來。但他還是不斷地嘗試,一次又一次地往上爬,
直到精疲力盡地倒下不支,沉沉地睡去。當他醒來時,
玻璃山已經不見了,才發現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場夢;
根本不需要爬,也無所謂前進。
但在夢裡,山確實存在,如果當初沒有嘗試去做這件不可能的任務,
也不可能從夢中醒來。我們修學佛法是為了解脫生死輪迴,而達到寂靜涅槃,
但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狀況,
如之前我們說明的兩個因我執而自以為實證涅槃的例子,
接下來的第三個例子,我們將檢核一個同樣是錯誤但完全相反的觀念。
有些禪修者,主張沒有涅槃,也沒有可以進入涅槃的我,
因此對於稱讚、譴責,對於世事,甚至自己的修行,都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
這種態度相當不正確,甚至比前兩種更危險。
前兩類禪修者起碼還能生禪定天,而第三種,則會想放棄修行。
如果他堅持修行下去的話,還有可能生於無色界天;
但如果他覺得反正一切都虛幻不實而放棄了修行,
那麼正是因為這個無明,他不但遠離了人道和天道,很有可能會投生到畜牲道。
這些有關開悟的錯誤觀念都很常見,即使是精進的禪修者也很容易犯。
因此你應該可以明白,在修行的路上,
有一位能指引你不落入邪見的禪師是多麼的重要。沒有老師的指導,
即使對佛法的修行有很大的信心,依然有可能會走上歧路
心得:
阿彌陀佛
諸比丘!有四預流支,何等為四?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親近善知識很重要
作者: WinDaNcE (舞風客~履虎尾!)   2020-07-28 10:54:00
隨喜! 開悟是履行更進一步實修的基礎。開悟和證悟,這是兩回事。好比你熟悉汽車結構,和你能否造出汽車,兩回事!經典好比汽車培訓教材與修車手冊等等不同用途,但是看了些教材,終究需要能用在自己的身上,提升對實相認知層次進一步改變,斬斷無名念流,才能證悟。http://www.fodizi.tw/qt/shengyanfashi/23001.html
作者: poohkoala ( \^0^/)   2020-07-29 03:49:00
這是聖嚴法師的書,你引用也不付出處,和作者,阿捏乾好?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7-29 10:56:00
開悟是,定中斷除我見見到法的實相,出定見到法相不生起我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7-29 19:12:00
開悟要先以比量通達空性,之後,以證得比量緣空性的止觀雙運三摩地(即毗婆奢那勝觀)經加行道煖、頂、忍、世第一法,最後由世第一法位的根本定稀釋盡空性的義共相而入見道的根本定現證空性。所以,開悟是先以比量智證空性,之後才有現量證空性,否則會有外道修定也能證實相的過失又,內道聖者出了根本定之後的後得位,世俗名言量安立的你、我、他是有的,例如,佛陀也會說我如何(例如佛陀會說自己過去生如何)、佛陀也會說我所(例如佛陀會說我的背痛)但是,佛陀沒有無明我執的顛倒見。所以,名言安立的我和所破的我,一者是存在的,一者是不存在的,要區分清楚。如本文末後提到,參預進入聖者之流,能夠證獲聖道的四種道支,即親近善士(佛教內道善知識),聽聞正法而聞思修,亦如宗喀巴大士在《入中論善顯意疏》當中提到證悟實相(空性)有四個要點:依他(善知識)教而聞、向他說而講、、自思義而思、心串習而修。佛法的修行,親近善士而聞思修證,次第一貫。(補充以上留言,由加行道(比量證空性的止觀雙運)入見道現量證空性時,見所斷是遍計我執,之後,修道位現量證空性的修所斷是俱生我執,到達無學位時已盡斷遍計和俱生我見)
作者: ptt8592 (明月)   2020-07-29 22:29:00
不論開悟或證悟(入聖流),對一般凡夫眾生來說有點遙遠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