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菩提心的定義 (27) (種性的差別)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7-30 12:28:27
三乘種性──以發心而區別聲聞種性、獨覺種性、菩薩種性
摘自:佛教四部宗義所主張的種性 倉忠仁波切
轉自:http://www.t-karuna.com/shangshifabao/zongyijianli/2017-02-28/399.html
《現觀莊嚴論》之釋論中所說——種性覺醒的徵相
聲聞種性覺醒:聲聞種性者,未入道前了解「補特伽羅無我」且生大歡喜之時,彼是
聲聞種性覺醒的徵相。
獨覺種性覺醒:獨覺種性者,未入道前了解「所取、能取異體空的空性」且生大歡喜
之時,彼是獨覺種性覺醒的徵相。
大乘種性覺醒:菩薩種性者,未入道前緣念眾生之大悲等,彼是大乘種性覺醒的徵相。
未入大乘資糧道的修行者心續中已生大悲、未生菩提心,此類修行者心續中的種性是
「大乘種性醒覺」,因為是,透過聞等產生大悲之力而醒覺大乘種性,但不是「大乘種性
」,因為未獲得大乘的道。已入大乘資糧道行者心續中的種性,就是「大乘種性」。
某一補特伽羅心續中有強烈的「欲求聲聞解脫果位之心」,因為有此欲求心的緣故,
彼補特伽羅是具有「聲聞種性」,是「聲聞種性者」。
某一補特伽羅心續中有強烈的「欲求無上佛果之心」,或是,聽聞慈悲、菩提心等教
授有深刻感動、流淚、汗毛直豎等徵相,彼補特伽羅是具有「菩薩種性」,是「菩薩種性
者」。
(註:《華嚴經》:「為欲(希求)究竟功德智慧(佛果一切種智),…常為利益一
切眾生而修善法,…起大悲心、大饒益心,欲令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一切種智。」)
* 醒覺種性決定
以聲聞種性而言,心續中有強烈的希求解脫心,並且精勤於串習輪迴苦,當產生無造
作任運出離心之時,就是「醒覺聲聞種性決定」;未產生無造作出離心的期間,就是「未
醒覺聲聞種性決定」。獨覺種性,以此類推。
以菩薩種性而言,心續中有強烈的悲(欲救一切眾生離苦之大悲)並且精勤串習輪迴
苦,當心續中產生無造作之任運大悲,就是「醒覺大乘種性決定」。
作者: ykkdc (ykk)   2020-07-30 12:53: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