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是唯識嗎?還是中觀?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20-09-26 17:54:27
如果說沒有外境,外境只是識的異熟展現,很可能很多的人當下都無法接受,是吧?但是
任何的外境確實都必須透過識來展現,如果說有任何時間、任何處所的任一外境,不用透
過識來了別,相信也沒人能舉出例子。這時候再來說「唯識」是不是也有些道理?
但是從中觀角度來說境與識是互相依賴的,你無法遠離「識」而說有「境」,而遠離了「
境」你也無法言說「識」,也就是識與境是互相依賴、互相觀待的。是否從中觀的角度去
看待外境會更加無懈可擊呢?
唯識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認為色與執色的識是「異體空」,也就是如果你認為有外境,
並且認為色與執色的識異體,那就表示你無法明瞭空性。並且對於空性,唯識提及解深密
經中勝意生菩薩請問品裡說到:三性三無性,圓成實、遍計執與依他起,也就是要瞭解如

在依他起上空遍計執而成就圓成實,就是瞭達空性。而中觀認為究竟的空性僅自性空,人
與法皆同。
如果你持唯識見解對於煩惱的調伏是顯然具有幫助的,他幫你遠離對於外境的束縛,而唯
識根據經教提出六識外的第七的末那識與第八阿賴耶識,也確實有助我們理解無明我執,
而古印度裡唯識與中觀有篇幅不小的論辯,所以,是唯識嗎?還是你傾向持中觀的見解?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20-09-26 19:02:00
作者: minpanda   2020-09-26 21:30:00
「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20-09-26 21:31:00
作者: minpanda   2020-09-26 21:47:00
板友對於這些煩惱的疑惑,常念觀世音菩薩,常念心經,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即撥雲見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