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達摩寶傳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11-30 09:24:34
※ [本文轉錄自 Learn_Buddha 看板 #1VmnjOcc ]
作者: s8402019 (黑影) 看板: Learn_Buddha
標題: [分享] 達摩寶傳
時間: Sun Nov 29 11:53:58 2020
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覓佛法,
筆尖蘸乾洞庭湖。
──古德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11-29 12:00:00
作者: EVA010200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   2019-11-29 23:31:00
這首詩我沒看過欸,但有道理
作者: FHShih (hou)   2020-11-30 11:04:00
已過彼岸之祖師自可棄船,仍在無明海上漂泊之凡夫,勿作死要不要以思辨的方式學習,是個人相應因選擇,但請不要反對或要求他人不可思辯、不可分析法師開示。y如果真要無一字,您這篇也可以省了。若要聽聞正法,現今仍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11-30 11:15:00
隨喜
作者: FHShih (hou)   2020-11-30 11:17:00
需文字輔助。達摩祖師強調了四法印中[依義不依語]的部分,我們自己也要注意做到前面一步[依法不依人]。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1-30 12:56:00
中道。
作者: FHShih (hou)   2020-11-30 18:07:00
如果你的目標只放在[可以去淨土],那作法是一種,和想讓佛教住世更久、利益更多人,自己也達到更高境界,那必須有另一種選擇。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1-30 19:13:00
思辨是觀,不思辨是止。善不思辨,是指離相的思辨。善思辨,是指不墮頑空斷滅的不思辨。大乘真正在講的其實是這個東西。以這個實相印,再去針對各種根性眾生,談適合他們的法。只是這個法印常常被丟掉就是了。無論是對高知識份子的用六識善分辨,亦或是對阿公阿婆的攝心專一,目的都是拉回這個實相核心的牽引。《大乘起信論》這方面其實講的滿詳細的。思辨跟老實,是互輔的。不一定要分開。有時候不同祖 、不同傳承、不同根性,所談的只是一種偏重(祖師)也就是 "強調" "比重分配",這樣的概念。聽經聞法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種善知識(法師)透過傳承教育對於義理的思辨引導 ?持名念佛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種都攝六根,不起妄念的止定。要高知識份子什麼都還沒搞懂,壓著他們死命念佛是種折磨~要不喜歡上課的老菩薩,在那邊坐著硬聽一小時是種痛苦。其實總有個彈性,事情沒這麼絕對。義理搞懂了,真想出生死輪迴,要他不念佛打死都不可能。老實念佛,念到見思煩惱脫盡,本自智慧透出,要他不懂教理,打死也不可能。自古公案很多的~思辨不要思到顛倒妄想就好,老實不要念到佛號顛倒就好。找個彈性空間平衡點吧。漢地淨宗祖師之所以強調先老實念佛,研教思辨放在後頭,主要有幾個原因,1.淨宗義理雖深,但綱領實修不複雜,重要幾部經,甚至於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綱要掌握,就可以直接持名念佛了(如廣欽老和尚開示錄也是)。2.凡夫業習仍重,如果沒有好的善知識在旁指導,單靠自己思辨各種名相義理,很可能理路未明,惑業先發,起疑顛倒退轉等等。3.生死無常迅速,宜先至誠念佛消業滅罪,待真行有餘力,再行研究教理。祖師們考慮的都是很實際的情況,也是對這方眾生的慈悲。但說這樣就不思辨、不重視教理...等等。那又是一種偏廢的見解,淨老與黃念老的大經解,引述多少教證來釋經,裡面所含蓋的早就包含八宗顯密了,這不就是重視思辨教理只是情況很多種,自己要考量適合自己的步調情況調整。南無阿彌陀佛如果對於淨土義理,修行綱領,有疑惑不理解,甚至懷疑,這時候當然要聽經、思辨、詢問善知識法師,斷疑生信。比重分配的拿捏是可以調整的。舉淨空老和尚為例子。老和尚的聞法觀眾群,很多都是網路上、電視機前的同修,這一大群人,真正能親近老人家接受指導的,是極少數。所以老人家有時候講話必須對這些觀眾群修行上負責,該遮止的一些容易走的誤區,會比一般法師講的還嚴格。不過這是我個人的體會而已。但在不同的傳承,也許比重分配上又會有不同程度的調整。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F大應該不是,藏傳本身就很重視思辨邏輯。老和尚還跟索達吉堪布聊過,讚歎期許他是當代龍樹。協助復興漢傳的八宗。藏地堪布也很讚歎老和尚,所以不用想太多。有些其實只是各地法緣差異而已。至於彌勒內院一事,其實也不用太去著墨了。如果你心理已有想走的路,走好自己的路就好。然後有一個觀念您也順便瞭解一下好了 ~也許你日後身邊的同修也會碰到類似疑惑。淨老有時候很常提的一個觀念,例如讀經,讀的清楚明白,字順序不要讀錯,然後要你讀個三千遍,不要去想意思。念佛、拜佛...等等。這件事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基礎。對所緣境(經文、佛號等) 清楚明白,這屬於"觀",內心不起雜念這屬於止,這件事就是在實修止觀。所緣你專一攝心到一定程度,會歷經九住心,慢慢趣入三昧一般而言修止到未到地定就會開始發悟(無漏智),而所緣境是大乘經文、佛果聖號,以淨心相感,心性中的般若智慧就有機會被喚醒,也就是悟入人空法空之理。其實思辯教理到一個程度,最後實修還是要走不思辯路。但這種不思辯不是指頑空、斷滅、無想。而是心離相的止觀~這個也不是這麼容易,心要入三昧,都要下很長的功夫。很多人不明白這個用意,念個幾遍就累了,煩了,膩了...一般都在二住 ~四住 徘徊,然後堅持不下去,退心懷疑。然後會覺得搞教理懂很多,就搞研究去了,問題都在這。ok~有興趣再自行參考吧。阿彌陀佛補充一下,這樣講不代表又是反對教理,所學的傳承該俱備的教理觀念理路還是要俱足,只是比例分配上,祖師大德們會更希望我們在實修斷惑、信願行三資糧先打好基礎穩固,解脫菩提道上會走的穩妥些。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1 05:05:00
阿彌陀佛,在古時候的情形是「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自然是應以勸人老實為主。如今的情形雖說是教育普及了,但是學的東西都是科學技術為主,都只重視知識的取得,並不是在求智慧的開啟。是否還是應該勸人老實依教奉行,這是末學觀察到的「法要契機」的問題。當大家都營養過剩了,還要擔心營養不良的問題勸人多吃一點嗎?現在的人不用教,他就很會思很愛辯了,而且多數都是用心意識在緣佛法,此時末學還是認為應該多勸人老實。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1 08:27:00
現代人以思辨生信,如果不思辯,教他盲信,連開始都不可能只會為佛教烙下:"盲目、迷信、宗教崇拜"之名,逐漸萎縮。請問您何時成功勸一位沒有信心者"老實"? 不契機也。今天討論這些,主要是因版上不能辨析法師開示,深覺不妥。如果變成:法師的話無條件相信,和經論不同也要信。實在很難容納大多數現代人,只能攝受早已對該法師生信的少數人,並不是佛教的好消息。當年阿難尊者在世時,已經聽到佛語扭曲變形,還是出自比丘教沙彌之語,現在再不依循經典思辨,佛法必將隱沒消失。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1 08:48:00
F講的思辨是指教理,n講的老實是指實修。沒衝突啦。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1 08:53:00
當然沒衝突,既無衝突,版上可開"辨析法師開示"否?討論許多次: 思辨與實修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然而,版上卻禁止思辨? 這實在和所有人的見解相違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1 09:18:00
隔壁版其實已經對這方面有開放了。這邊多數還是以安於各自學派實修為主,要跨宗派辨析,除非有真正俱德的善知識(如堪布、法師)當第三方評論,最後可能爭論收場居多。你擔心的應該是因沒有明辨教理方向,產生的錯誤實修,n擔心的是無益於實修的種種情見分別執著思辨。如果是自己對自己傳承的法師講經有困惑,提出來討論,這邊其實都有各自宗派的師兄姐會幫忙回覆。如果要跨整個不同傳承去討論,那種變異複雜性就很高了。這邊講的傳承也不是指單一各宗各派,以淨土而言,本身就有很多法師甚至藏地,但整個淨土傳承會有一個共識方向,例如:信、願、行三資糧。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2-01 10:11:00
個人意見 別人在談兜率淨土的時候 真的讓對方講兩句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1 10:12:00
依止整個傳承的宗旨,其實基本上無論思辨與實修,都不至於會偏到那邊去。現在有紛爭的基本上都是各別法師之間講法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一直都會有,無論是應機也好,對教理深淺不同也好,但傳承的主旨,基本上都是證悟者以及教理的整合,去抓住宗旨,就不會有這麼多問題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2-01 10:21:00
不是喔...自己研究可以這樣 跟人說話則不是 不肯讓就會吵合十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1 16:30:00
隨喜s84大,末學也要跟進跟你學習,懺悔這陣子的紛擾。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2 05:02:00
阿彌陀佛,末學認為以思辨起信這是契合眾生的煩惱習氣,這個已經很多人都在做了。但是我們要記得那只是方便法,並非究竟。如來真實說是無話可說,「開口便錯,動念皆乖」,在沒見性之前就只是在胡思亂想,都落入妄想分別執著裡。四依法除了依法不依人常常被強調,還有一條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在凡夫地誰能保證自己解的是如來真實義?所以末學是想勸人多一點恭敬心對待祖師大德的說法,老實聽話真幹一定會有效果出來。老法師也說,一個人一百句話有九十九句是對的,只有一句是錯的,那我們就聽他那九十九句就好,不要記錯的那一句。末學自身的經驗是,在落實認同的部分假以時日後,突然發現原本不認同的也看破想通了。今天末學會建議大家不如老實一點,也是一種感慨。自己本身是聽經五年後才開始老實念佛的,在這五年的日子都是在用世智辯聰找漏洞,還曾發願要是佛教是迷信就要發起滅掉他的念頭,搞到自己障礙重重,不但失業十年,還傷病纍纍。自己是從老實修行之後才體會到,凡夫之見沒有不落入分別執著的,除非你是再來人。我們雛口黃生就批評祖師大德是不妥當的,他們說法不圓自有佛菩薩會去糾正,我們不需為此冒險斷了自己跟別人對法師的信心。今人的通病就是對別人沒信心,在此時提倡思辨,末學是擔心疑心病重的眾生只會不斷在分別執著裡打轉,就像我當年一樣。還不如勸人老實一點,實修之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先做再來辯。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12-02 05:10:00
隨喜樓上,阿彌陀佛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08:58:00
n大,你只要想像一個天主教徒跟你說:凡是敬拜聖天父,不要問為什麼,做就對了,老實去敬拜! ]人們對佛教就是這種感覺,請問您會因此老實敬拜天父嗎? 不會。不妄想分別,是證空性以後事,現在還需要依靠妄想,請不要在海上就棄船。次第要清晰,謝謝。辨析法師開示與佛經差異,不是批評,請把辯證和煩惱分開。因噎廢食不是智慧。辯證入門與信心入門,眾生各有相應根器,禁止一邊,不應理辨析和念佛都一樣是方便法,不應只取一邊、禁另一邊。念佛人也會有落入愚痴、昏沉、散亂的風險,會因此不念佛嗎既然不會因煩惱風險不念佛,何以因煩惱風險禁止辨析? 矛盾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09:54:00
為什麼你一直覺得板上有禁止辨析法師開示呢?明明就沒有啊不然前陣子板上的紛紛擾擾是怎麼來的呢?至於有板友被進水桶是因為直接說法師是錯的,不恭敬僧寶的原故吧?找不到五重唯識觀說法的佛經出處,可以直指出來沒問題,但是以此就說淨空老和尚說的就是錯的這就是起傲慢不恭敬心阿!板上在這討論串會起紛擾也是因為輕視僧寶而起的。原因就是一開始質疑五重唯識觀佛經出處的板友,心中輕視老和尚,在之前的一些文章和推文中就可見端倪,一直說板友常宣揚很多錯誤的觀念(來自老和尚),也扯到什麼蓋飯店之類,淨空老和尚怎樣也算是當代淨土宗的一代宗師吧?也深受很多板友的尊敬,所以當他在辨析老和尚的說法時帶著傲慢不恭敬心,當然就會容易引起爭執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20:00
說法師說法有誤、有錯,這是正常辨析的一環,不認為這是不恭敬,也不認為應當禁止。阿底峽尊者也認為自己上師"金洲大師"的空性見是錯的,尊者有不恭敬、傲慢上師嗎? 沒有。辨析正確與否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如果認為被指出錯誤就是不恭敬、就是傲慢,可以想想,難道自己被指出錯誤就是一定是對方傲慢? 顯然不是。如果有謾罵、諷刺、譏毀,等明顯語惡業,當然贊成水桶,如果只是因為[認為法師說法有錯],和不恭敬真的無關。請認真了解佛說[依法不依人]的教誡,不是因為對方身分比丘,就只能永遠認同相信,這不是恭敬。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27:00
尊者沒有不恭敬上師,但你看板上指出沒有五重唯識觀佛經出處的人就是有帶者不恭敬心啊,所以才會引起紛爭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29:00
如果是因為譏毀等語惡業而水桶,我贊成。但看看版主公告文第一行:[妄自評斷法師對錯,違犯不禮敬三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30:00
同樣都說上師(或是法師)的說法是錯的,但是一個沒有不恭敬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30:00
敬三寶,經提醒不悔悟,判刪除文章並水桶三週。]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33:00
那你看看另一位指出找不到五重唯識觀佛經出處的板友為什麼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33:00
法師開示判斷對錯,這理由明顯不合佛陀教誡。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34:00
請版主公告清楚,板規應該不是我們自己在這裡瞎猜測,OK?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34:00
處嗎?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35:00
所以說,板上沒有你說的禁止辨析法師說法的問題,有的只是恭敬不恭敬的問題而已!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35:00
那版主公告文是否應當修正?公告文:妄自評斷法師對錯,違犯不禮敬三寶...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36:00
公告文修不修正那是板主自己決定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37:00
法律是大家共同依循的,不能被依循的法規,不用修正?還是法規可以隨個人解讀? 各自認定?y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38:00
你可以給板主這個建議,於我而言是沒這必要,因為我覺得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39:00
那是你個人,這裡是公開版,大家共同使用、依循板規。請以大眾角度考量,不是你個人考量。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40:00
這還可以避免凡夫眾生犯下毀謗僧寶和法寶的業,挺好的!當然不是我個人考量阿,是板主自己去決定,你可以去信給板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41:00
那就完全失去利益辨析入門廣大眾生的機會,也不合佛說。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41:00
主建議。就說沒有禁止辨析的問題,是恭敬心的問題>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43:00
說過了,請依公告文句。非自行臆測。法律是大家共同依循的,不能被依循的法規,不用修正?開始重複了。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46:00
什麼都是臆測?沒看到別板牛肉麵的文?算了,其實其他板友說的都差不多了,也說得比我好多了你都聽不進去,我還是不要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47:00
妄自評斷法師對錯,違犯不禮敬三寶... 請問哪裡提到不恭敬如果是因不恭敬被水桶,請寫清楚。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0-12-02 10:47:00
說了,反正說了對你我也沒益處,就此打住。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2 10:48:00
那篇公告下面立刻有多位版有反應,版主也未修正。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3 04:39:00
阿彌陀佛,末學也知道解行要並進才不會出錯,所以我們要觀察眾生偏在哪一邊,而給予相對應的法藥。觀今之世科學掛帥,都是教導人們懷疑,但是我們都知道「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末學是發覺人們已經思辨過頭了,好像要求每個人都當醫生,要完全清楚藥理藥路才肯相信吃這藥病會好。其實只要基本的用藥注意事項弄懂了,就可以老實服藥了。思辨幫助看破,但如果都只停留在我知道該怎麼做卻遲遲不肯放下,久了一樣會退心,一樣是對佛法不好。有時是要從看破下手,有時是要從放下下手,末學以為此時此刻應該多勸人放下,末學的重點是在於「辯過頭了」。對於反對老法師觀點的講法末學自己也表態過,由於自己未深入彌勒淨土法門,所以自我要求不便發表意見。這種處理方式提供大家作參考。末學是想建議大家,我們懂的已經夠多了,若再不在落實面多用心,這種失控的討論難免會一再發生。屆時善知識沒有過錯,而是我們不善學,自己造業要受報。共勉。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3 13:47:00
思辨過頭? 或許您需要再多觀察,版上普遍連基本的[依法不依人] 基礎觀念都沒有。實在不理解怎麼做出結論: 我們懂得夠多了?之前失控的討論,不就是因為淨空法師的開示找不到經典依據,那就很坦然說:[對不起,這段目前找不到經論依據,收回。] 這樣坦白不就沒問題了? 也不吵了。僵持不就是因為不敢面對自己尊敬的師長開示沒有經論依據嗎? 雖然我也修西方淨土,但看到這樣的[墮黨類],真的難以置信。信是道源功德母,真正堅固不壞的信心,是依靠思辨建立的。信心如何依靠思辨堅固不壞,請去閱讀<入中論>。菩薩行菩薩到時,會否退轉,就差在有否依靠思辨建立對成佛的信心。*道不經思辨的信心是盲信,會在強烈苦痛時被放棄。信心靠不靠思辨建立,請依據經論,皈依法才是正皈依。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4 09:33:00
阿彌陀佛,末學認為失控的地方是討論到後來鄉民的習氣用詞都出現了,還互相指責對方,導致有版友指出"最近版上烏煙瘴氣的...",這就是思辨過頭了。末學相信雙方都讀過很多經論,但是會讓大家看到失望產生誤會的根本原因,末學認為應該是解得太多,行的不夠徹底。菩薩說信心是來自於思辨,但是末學所認知的佛法是要我們落實到親證才是正信,不能只是停在解悟上面。否則我們怎麼辨別自己解的是如來真實義,還是寧可相信自己解的是對的,這不也是迷信?回到爭執點,到底法師說的是憑據那些經典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知道他在佛法上的深入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末學自己對於法師的說法也很多還無法體會,但是自己的處理態度在之前也說過了。末學會先去落實認同的99句,會暫時放下不認同的那一句。末學認為禮敬三寶不能只是口號,對於佛、法、僧不是不能有疑惑,但是有疑問時要不忘恭敬。我們自己慧眼未開怎麼百分之百肯定佛經上沒有這個字樣就是錯的,四依法中亦有一條"依義不依語"呀!末學還是舉「帶業往生」的例子,過去幾年曾有人說查遍了大藏經都沒有帶業往生的字樣,所以宣傳淨宗要消業才能往生。經老法師解說,雖沒有帶業往生的字樣,但是有提到四土三輩九品,假如不帶業,那極樂世界就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了。連等覺菩薩都還有一品生相無名沒破,那就是他的業,一樣是帶業去的。誰才是對的呢?末學提出的"先做再來辯",除了有"先斷煩惱才能透出真實智慧"的意思,重點也在強調要先落實六和敬再來思辨,才不會擦槍走火,破壞佛教形象就造業要受果報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4 10:36:00
建議您先了解依義不依語的真正意思。思辨與實證缺不可,但大眾普遍缺乏聞思,對於基礎佛學見解真的所知甚少。 建議您四依法的真實內涵了解,才不會錯解進而盲信,因噎廢食。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0-12-04 10:42:00
https://i.imgur.com/bZiJDaB.jpgF大大,有些事情不用強求,隨緣就好了,對方聽不進去,這狀況已經四年起跳,你說再多他也是表面上的功夫,不用多久又會再犯,何必浪費自己時間一直重複,我也已經講解至少三年以上,同一個事情重複有五六次,有改善嗎?沒,頑固剛強,不信經書,被特定板友操弄吵架還自以為護法護教不需要聰明人,也不用上上智,就是中下智,就會自己去查證事實,而不是被操弄還不知道狀況。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4 10:54:00
哀...希望佛教徒自己要學習經論,養成中立理智思維習慣,y佛法才有未來阿...y以思辨為基礎入實修的藏傳佛教,現今弘傳遍歐美各國,甚至多位藏傳佛教上師每年舉辦與科學家的對談,佛教能被現代人廣為接受,就是依靠思辨。相較之下,沒有思辨習慣的漢傳佛教,至今走不出華人小圈圈,這個現況,到底怎麼做對佛法弘傳教有利,n大自己可以觀察事實。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0-12-04 11:02:00
說實在的,他只信特定法師語,至於正確否他不在意然後還會嗆你多讀經書我是頗納悶,他是讀多少經書,真的理解?把佛教當成一神教祈福只稱念佛號,希望去淨土最後達到解脫,放棄最重要的經書,F大您能期待什麼?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4 11:12:00
Q___Q 如果漢傳佛教能廣宏世界各地,被西方人廣泛接受,我也非常感恩頂禮讚嘆隨喜,但n大可以觀察,這是否還差很多?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2-04 11:57:00
淨空法師的說法習慣帶有漢傳直覺式的教法 尤其是近期越晚期越明顯 也不是不行 禪宗直覺式的也是這麼做的這種作法稱為宗門 建立思辨調理稱為教下 宗門要學過有基礎系統或是老師就在身旁隨時可以說話 這樣比較好以漢傳淨土來說淨界法師在教下的功夫很好 聽他講經吧或是聽淨空法師的自己行門心收得夠深 這點就不一定如果還要這邊看看那邊看看那可能教下的條理還不太夠遇到學習者出現問題時 宗門習慣是打罵 不準想閉上嘴教下習慣是 我們好好說開來 看起哪一段條理不對了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4 21:23:00
阿彌陀佛,F菩薩的建言,末學會找機會再深入四依法。至於佛法的興盛是因為思辨才能繼續,還是因為僧讚僧才能繼續,就讓我們共同來見證吧!看來末學也說太多了,一樣是辯過頭的錯,在此懺悔。不該去觸動敏感議題的。F菩薩提了因噎廢食三次,不過就末學的看法,佛法境界是唯證方知,思辨不能算是得到佛法,只能算是了解吃東西會飽的道理,真正去落實才是把食物吃下去。末學認為今天大眾好思辨所以接引眾生入門用思辨可以得到初步的效果,但我們要接著前人的努力繼續弘揚佛法就要進入下一階段,也就是實修的階段,才不枉費他們替我們鋪好這條路。其餘不再贅述,辭繁義蝕,末學最後再回應c菩薩的留言。就末學所知,要證入佛法有三個門,分別是覺正淨,禪宗從覺門,教下從正面,這c菩薩都提到了。還有一個是從淨門入佛境界的,走這個門的有密宗跟淨宗。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從那一個門進來都是對的,自讚誨他就破壞佛法了。阿彌陀佛,一切恭敬。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05 08:40:00
那就請各位同修西方淨土的板友,當修兜率淨土的板友發文,不要自讚毀他。當看到又有西方淨土者對兜率淨土自讚毀他,請記得提醒。不要自己尊敬的法師開示就不是自讚毀他,講到自己宗派現況就是自讚毀他。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6 04:57:00
阿彌陀佛,是的,F菩薩說的對,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要自行化他,佛法是要做出來感動他人才是。末學從不擔心老法師的說法是在自讚誨他,老法師絕對願意負責講錯的果報。只有擔心我們雛口黃生的版友們,互相指責而遭受苦報無法出離。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06 06:24:00
小心著相了。虛妄分別總是魔。於思離思是自利行,無思言思是利他行。互相感恩提醒。修行不容易。大家互相勉勵。阿彌陀佛。煩惱業風常依虛妄相而起,無論修持空性慧、或持淨念佛號,不離對治此習。又諸法相中不離因果,所以祖師常言,敦倫盡份,克盡人倫。於境界相中修持離相清淨,於清淨心當中不捨棄境界因果。這是大乘傳承實相要義。不容易,但還是要認識且努力共勉。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