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禪定的誤區

作者: FHShih (hou)   2021-01-25 11:05:18
堪欽慈誠羅珠|《六祖壇經·定慧品》 摘錄
我們修禪定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以為禪定就是什麼都不想,心裡沒有任何的雜念,表面上看起來特別的平靜。
普通的人、禪定還沒有什麼功夫的人,在禪定上面要停留很難,只有幾分鐘、幾秒鐘。
在禪修方面有一定的功夫的人,修得非常好的,七八個小時一直都在禪修當中
,沒有任何雜念,他們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沒有證悟,沒有無我的
智慧,那它頂多是四禪八定中的禪定。
之前也講過很多次,四禪八定的禪定,對普通人來說很有用,也可以作為一個臺階,在這
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地去修智慧。
但是對禪宗、尤其是對惠能大師的頓悟的法門來說,這個不是很重要了,
就是說不能修這個,要直接修開悟的智慧。所以,惠能大師認為這樣高標準的、
但沒有證悟的禪定是一種誤區,如果在這個方面下太多的功夫,等於是浪費時間
,沒有太多意義。在《壇經》中,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講過很多次了。
接下來講的這個意思是這樣的,“善知識,又見有人教人坐”,有人不是自己打坐,就教
別人打坐。那教別人打坐的時候說“看心看淨”。有些版本這裡的文字有點點不一樣,我
們現在用的是敦煌版,它講的就是看心和看淨。宗寶本也差不多,就說“又有人教坐”,
那教打坐的時候,是怎麼教的呢?“看心觀靜”。
有些版本裡面講的不是看心,是“著心”,然後是“著淨”。
就是執著自己的心,執著自己的心的平靜。
“著淨”的這個清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呢?這還不是佛性的本來清淨,
但是他以為自己的這種感覺就是佛性的清淨,實際上不是。因為他還沒有證悟,但是他在
理論上聽說過清淨。當我們的意識沒有任何念頭的時候,處於一個非常非常平靜的狀態,
沒有證悟的人就誤以為這就是佛經講的本來清淨或者是佛性。
這個我前幾天講過很多次了,作為已經開悟的人來講,這兩個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證悟了
以後再往回看的時候,就發現這兩個原來完全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這個境界的
時候,沒有辦法回頭看,這個時候我們只能往前看。那往前看的話,前面還都是陌生的地
方,不知道真正的證悟是什麼樣子,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容易犯這種錯誤,把自己的禪定就
誤以為是佛性的本來清淨。
=============================================================================
要分清楚禪定,和佛陀指出能解脫、由智慧攝持的空性見的禪定,
對我們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兩者的[果]截然不同,四禪八定最多升天,智慧攝持者可得解脫。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1-01-25 12:30:00
正是如此。某個階段的止禪成就並非佛教禪法的最終目標,佛教無論哪個宗派,皆是以無我慧觀成就而成就聖道。這也是日前某影片內容被稱之為外道的原因。記不清是在聖嚴法師教禪坐還是某一本禪法入門書中也提到禪修過程中關於自我統一感此一階段的敘述,下一步還是要自我的消融
作者: dtslim (LIL C)   2021-01-26 06:05:00
感恩慈誠羅珠勘布 阿彌陀佛
作者: yogi (Yogi)   2021-01-26 07:18:00
不要說是修定禪的平靜會讓人誤以為證悟,修觀禪也有所謂觀染,種種美好的經驗:光明、法喜、輕安勝解都可能會讓禪修者誤以為證悟
作者: FHShih (hou)   2021-01-26 10:55:00
同意樓上諸位的說法。執著禪定[樂覺受],投生欲界天,執著[明覺受],投生色界天;執著[無念覺受],投生無色界天如果是在[樂、明、無念]之中,以為這就是證悟,則輪迴...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1-26 21:34:00
先有樂、明、無念,再來考慮這個問題。99.99%的靜坐者終其一生連邊邊都沾不上,想那麼多幹嘛?
作者: yogi (Yogi)   2021-01-26 23:20:00
喜、樂不會那麼難達到啦。念佛法門會流行有一個原因是容易引生喜、樂。
作者: FHShih (hou)   2021-01-27 08:38:00
其實末學身邊執著樂明的修行者是很多的...也遇過不少認為無念就是證悟的學佛人呢。而且,在剛開始學佛時,對於取捨見解就應當有些認識。
作者: solarjeff (吉祥如意)   2021-01-27 17:49:00
覺察狀態要維持在前念不生後念不起,難度頗高,有些人誤以為就是沒有念頭,這是錯誤的觀念念和念之間還有很多細微的覺察狀態存在,如果沒有體察到這些狀態,就會變成沒有念頭的"頑空"模式禪定的穩定性就很重要,禪定穩定性是超越時間的概念,不是靠禪坐時間來判斷,而是靠禪坐品質在維持一定禪坐品質狀態下,時間會隨著緣起緣滅而存在\僅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1-27 23:19:00
覺察本身就是一種意識,而製造念頭又是另一種意識,一般人通常是在兩種意識交錯的狀態,但通常只會覺察到念頭,而無法覺察到覺察者本身。其實講的就是能知與所知。要覺察到「能知」,在無念狀態下的感受才會最深,而無念狀態,正常來說是藉由氣脈導致樂受的作用來達成的。「樂、明、無念」是密宗對成就的一種認定。 實則「能知」及「所知」仍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罷了。 理論上,用佛教的止禪方式是無法達成「無念」狀態的,因為「止禪」還有「一境心」(心一境性)的禪支,行者最終必須連止禪的方法也捨掉,才有機會進入「無念」狀態。也就是說「萬念」先歸於「一念」後,再歸於「無念」。我這一派用的方法是「萬念」直接歸於「無念」,理論上如此,實際上很難很難。 我自己用道門方法修了約十年,基礎早有,還是達不到無念狀態,後來還是以適合自己根器的佛教止禪法門,讓「萬念」先歸「一念」,待身心輕安作用後,再捨止禪法門,回歸道門方法,才能達到「無念」狀態。達到「無念」狀態又如何?不過清楚「能知」是什麼罷了。很多人或書籍,認為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可不這麼認為,應該說修行的入門罷了。只是絕大多數人連這入門的門檻都進不了。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1-29 01:59:00
能知是什麼?心有所執,止於執所。
作者: Mahasata (爪牙骨角)   2021-01-30 22:39:00
直趣般若空性 無生無滅 方法一般就是參話頭 直接慧解脫不過呢 參究到身心鬆離進入疑情狀態 也可說是未到地定了實際執行下來 會有觀力(心力)的持續力度等問題 麻煩在此過去修的好 那自然沒障礙 但大多應該是有這樣的問題的所以一定程度的練習覺觀 特別[止]的練習是基礎通關要件能知是啥? 名詞是名詞 最初的簡單說就是第六意識現量這是凡夫修禪解脫觀力的樞紐 尤其是降伏亂意後 更是明淨基本上就兩個方向 1.直趣參究無生無滅 2.身心次第兼修身心次第兼修如是欲證解脫生死 須明瞭般若解脫有無理路例如雜阿含第一義空經所云 眼生時無有來處 滅時無有去處如果不清楚這個非有非無的解脫法 那就會因疑悶成為外道若不明白者 那就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經教薰修思惟 退一步這就與之前的直接參禪慧解脫是一樣的情況 是實際的障礙再者 因凡夫我愛執藏未空 業的縈擾是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需要甄別八正道等法 如世間法體解歷入出世間法而修 也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