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請看下面:【如此信已,願樂自切。以彼土之樂,回觀娑婆之苦,厭離自深。如離廁
坑,如出牢獄。以娑婆之苦,遙觀彼土之樂,欣樂自切。如歸故鄉,如奔寶所。總之如渴
思飲,如飢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墮水火而
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懇切,一切境緣,莫能引轉矣。然後以此信願之心,執持名號。持一
聲是一九蓮種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須心心相續,念念無差。唯專唯勤,無雜無間
。愈久愈堅,轉持轉切。久之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亂矣。誠然如此,若不往生者,
釋迦如來便為誑語,彌陀世尊便為虛願。有是理乎哉。】
好,前面講到從信佛語,由佛起信和由相信自己的心發起信後,這樣的信就信得非常的有
基礎,不是那種迷惑顛倒的信。那麼這樣信了之後,這個願,「願樂至切」,我們發願往
生是好樂,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別人強迫的,不是別人無奈的,也不是說自己修行,「哎
呀,我修念佛法門,我什麼都不行,沒有辦法啦。我就念念佛吧」,也不是這樣的。它是
一切行門當中最殊勝的,所以你能念佛,你應該有很高的自信,「哎呀,我終於能念佛了
,太好了!」是這樣的。不是說,「哎呀,我沒有水平,沒有辦法呀,無可奈何呀!不是
這樣的。所以這種好樂之心要出得來,這種好樂裡面就包括法喜,這個修行就很快樂。如
果我們的修行,無論在家出家,修得很苦惱、很緊張、很無奈、很不好意思。別人問你信
佛、學佛,還不敢說,說了怕人家嘲笑。拿個念珠也趕快偷偷摸摸,他這個好樂出不來。
我們一定要往生的好樂要非常懇切,這種懇切的願樂是來自我們的信心,由信起願嘛!那
麼這個願樂,我們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兩土的比較,苦樂的比較。那我們這種願樂就更為強
烈,如決江河,沛然莫御。我們透過看淨土經典,以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和快樂作為
參照系,再來回觀娑婆世界種種的苦難,我們的厭離之心就會生起來。那麼彼土之樂很多
,簡單說幾點:比如我們現在生存壓力很大,大家一天到晚都會為找錢去忙碌,衣食住行
成了我們一生奮鬥的內容,耗盡了我們多少生命的時光。都沒有時間、精力來關心自己應
該關心的這種生命的終極關懷。那麼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它的資生用具,念頭一動,就現
前了。我們建點房子很辛苦,那裡念頭一動,七寶宮殿就現前了。我們弄點衣服很辛勞,
那裡念頭一動,種種七寶合成的衣服就披在身上了。
所以沒有生存壓力。那麼在這個世間,我們受很多慾望的煎熬,男女的情愛,那邊都離開
了這種東西,也沒有女人,都是大丈夫身。我們在這世間感到我長相很丑陋,不好看,甚
至都不願照鏡子,半恐怖分子,那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佛一樣的身相,紫磨真金色。這個
世間最苦惱的是冤家對頭碰面,到了那個地方,都是諸上善人見面,見面都生歡喜心,相
互讚歎,沒有冤家對頭。這個世間有種種生態問題、環境問題、戰爭問題等等,西方極樂
世界完全沒有。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樂,包括我們所害怕的地球什麼時候會毀滅啊,無
常啊,西方極樂世界無衰無變。你用這些來對比一下娑婆世界,才會知道這個地方太苦了
!不比較沒有鑒別啊,否則我們還覺得這個地方不錯呢。再一看身體,常常生病,跟醫院
打交道,跟藥罐打交道,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不生病。這個世間福報再大,你遲早要死,
活過八十、一百歲也得死,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啊。
原來才發現我們的生存狀態、身心結構,五濁啊,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是多麼的可怕。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它是五清,轉五濁成五清啊。這樣的一比厭離才會
生起。於是才會觀照到我們這個世間原來就像茅坑,臭不可聞哪;就像牢獄,不得自在啊
,囚犯哪。我們還願意蹲在牢獄裡坐牢嗎?被獄卒天天看管著,吃也吃不飽,什麼都不得
自由,三界就是牢獄啊。我們不得自由,被種種的東西鎖住啊。我們不能說自己應該說的
話,很難做自己想做的事,牢獄啊。所以這種厭離火宅、牢獄、茅坑的這種觀念一定要昇
華出來。我們處在娑婆世界遭受種種的劇苦,再用這個苦來遙觀西方極樂世界的樂,我們
對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狀態,就有欣慕之心了。這種欣慕之心和
厭離之心正好是一體兩面、互為增上。有欣慕之心,我們才會厭離這個世間;有厭離,才
會激揚欣樂。那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親切地觀照到,它就是我的故鄉啊!在這個世間
,我們是匆匆的過客,是一個異國他鄉的地方,這個世間是一個大火坑,而那邊是七寶的
清涼池。所以我們到那裡去是回歸故鄉,就奔向寶所啊!
所以我們念佛求往生的心態是什麼?就好像乾渴的時候喝飲料、泉水;就好像飢餓的時候
希望得到飲食、食物;在我們病得叫爹叫娘的時候,希望有良藥、良醫來治療;像嬰兒不
會走路,在地上爬都爬不動的時候,他不能離開慈母,離開慈母,他就要餓死、摔死,就
像嬰兒思念慈母啊。然而這個娑婆世界,冤家對頭處處碰面,他要持刀相撲,你趕緊要逃
,要逃到一個有大國王能保護你的地方,冤家對頭一看就不敢殺你的地方,趕緊逃過去啊
。又好像在生死苦海中,滅頂之災求救命的時候,那樣的懇切。如果念佛有這樣的心態、
這樣的懇切,那麼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還能夠吸引我們的心嗎?我們還會對它感興趣,甚
至對它猛利地執著嗎?都沒有了啊。我和我所都淡化了,離開了我和我所,我們的般若智
慧就現前了,不住一切法,住在般若上了。
就由於貪戀、執著,我們的般若智慧就不能現前。所以就以這樣的深信切願之心再來念這
句名號,它的份量、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你只要念一聲就是一粒九品往生的蓮華種子
,你念一句就是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深信切願建立之後,驀直去念。只要心心相續
,念念無差,就是這句佛號,要專一地念,要精勤地念,不要夾雜,不要間斷,你念得越
久,你的信心越堅固,你持得越多,你心態就越懇切。你在這樣的信願持名過程當中,它
是需要有一個過程。久而久之,自然你念佛的功夫就會成片了,會降伏煩惱。進一步加功
用道,你就能入到事一心乃至理一心。
那麼這樣的功夫,我們就看到,最先是看你有沒有深信切願。你沒有深信切願,功夫都免
談。如果離開深信切願,你僅僅把這句佛號作為做功夫的手段,這就是以橫超法做豎出用
,你就是功夫做到成片,得禪定,你也往生不了。何以故?你不能具足信願,感通佛力,
感通阿彌陀佛的力量。如果我們能以深信切願持名,久而久之地去念,確實也要談功夫,
功夫唯專唯勤,無雜無間,愈久愈堅,愈持愈切,能這樣去做,你決定往生。如果你這樣
念了還不能往生的話,釋迦牟尼佛講的一代時教,處處宣揚淨土,就說了大假話了。那阿
彌陀佛向整個法界所宣揚的四十八大願,也是虛假的了。那麼這兩尊佛都是佛啊,大慈悲
心具足一切種智的佛,他怎麼會說假話呢?也沒有這樣的道理啊!這是徹悟大師用反語來
肯定釋迦牟尼佛不會說假話。阿彌陀佛不會發虛願,它是真實的。於是讓我們放心,好好
地把「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十六個字的綱宗要領,落實到我們
的行動當中,我們的大事就成辦了。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