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隆波帕默尊者|好或不好,取決於是否知道(上)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7-02 23:45:35
好或不好,取決於是否知道(上)
隆波帕默尊者
2017年8月20日B|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禪修課程已經接近尾聲,中國人離家許多天,就要回去了。
隆波從整體來評估:中國人的禪修課程效果不錯,頗有成效。大家在修行方面,覺性有所
提升,禪定有所進步。接下來,去訓練開發智慧,觀身工作與觀心工作,心是觀者。
觀身的動,包括行、住、坐、臥等等,不斷去覺知。看身工作,心是觀者;看到所有的感
覺生起,心也是觀者。比如,苦、樂的感覺,好、壞的感覺,貪、瞋、痴之類的現象,我
們的心都不斷覺知,並且及時覺知心自身的運作。比如,快樂的感覺生起,心喜歡了,知
道喜歡;痛苦的感覺生起,心不喜歡,知道不喜歡;心是善的,比如心寧靜,諸如此類,
覺得喜歡,要知道喜歡;心有了煩惱習氣,不喜歡,也要及時知道。因此,就是要常常地
及時知道自己的心,越頻繁越好。
佛教中的「好」,並不是指快樂、寧靜、良善。好或不好取決於我們是否知道它。譬如,
心的愉悅雖是善的,但倘若沒有覺知,那就是「不好」;又比如我們的心正在生氣,我們
知道(心在)生氣,心雖然是不善的,但是我們知其不善,這就很好。
所以,好與不好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及時地知道。如果能夠覺知到身與心,就稱之為「好
」。因此,心裡生起煩惱習氣也可以,我們要常常地知道,接下來就會照見到:一切都是
生起而後滅去,沒有任何現象是永恆不變的。
正如隆波在上一講開示到:隆波在被雨淋透之後,心擔憂自己會感冒,當隆波看到了「擔
憂」,「擔憂」就呈現生滅,於是心就可以開發智慧。
因此,我們要及時知道自己身心上(所呈現)的一切,修行不會超過這一範疇。
能夠覺知心,就去覺知心;覺知不了心,就去覺知身;若是連身也無法清楚地覺知,一團
糟,就去修習寧靜。所以,最好每天都安排一段時間修習寧靜,就像為自己的手機充電,
不要等到電量耗盡才充電,那會充很久,我們應該時不時去充電。
比如吃完午飯,若有空閒,我們或許可以去經行。經行也許只是走來走去,並不需要擺出
修行的姿態給別人看,毫無必要。
隆波還在工作的時候,午飯以後就會走去附近的寺廟,走到寺廟門口合掌後便返回,其他
什麼也不做。別人問:「你去哪裡了?」隆波回答:「去寺廟了。」對方便只是笑笑,心
想:「哦,這小子喜歡去寺廟。」
但是如果我們說去經行了,就很麻煩,別人會對我們期望過高。比如,當我們不小心生氣
了——因為我們還不是阿羅漢,一不留神生氣了的話,別人就會說:「你是怎麼修行的,
還在生氣?」別人會因對我們期望過高而藉機冷嘲熱諷。
不知道中國人是否如此,反正泰國人喜歡對人冷嘲熱諷。中文有「冷嘲熱諷」這個詞嗎?
哦,有!真厲害——見不得誰好,否則心就會癢癢的,心一癢就會跑到嘴巴這裡(講)。
因此,無須讓別人知道我們在修行,只是自然地行、住、坐、臥,不需要擺造型,除非是
在自己的地盤或在寺廟裡,那裡有專門的經行道。在寺廟經行是正常的,不會顯得奇怪,
那是沒關係的。可是我們如果讓自己看起來異於常人,鶴立雞群,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平添
許多麻煩,別人會對我們抱有過高的期望。
所以,我們要融入生活,修行在於心,誰會知道呢?打坐與經行只是修行的外殼。
真正的修行是:何時有覺性,何時就在修行;何時缺失覺性,何時就沒有在修行。因此,
覺性是最必不可少的。
覺性是及時知道身心的一舉一動。不斷地去知道,每天反覆演練,很快就會厲害起來。
文章出處: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full-txt_11/
YouTube影音(泰語中文字幕):https://youtu.be/2CinuQDQKV8
==============================================================================
玅境長老《和尚法語》(八十四):
我們要把心靜下來,深入地思惟,要努力,自己要努力!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