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八識規矩頌(二十五)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7-14 23:50:07
八識規矩頌(二十五)
玅境長老 開示
1992年於台北萬里靈泉寺
我現在講一個小小的故事,我是在《二十唯識論述記》看見的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在可能
《大毗婆沙論》上、可能是有。是說到什麼事情呢?說到佛在世的時候,尼乾子的外道,
他有一個徒弟叫長熱,這個外道就到佛那兒去。佛就問他,說是『你的師父為你說法,關
於身口意這三業的這個罰、就是有罪了要處罰你,是身罰、口罰、意罰,這三個罰,是那
一個罰是最重的?』這個長熱,這個尼乾子的徒弟就說是『身罰是最重的』。這個尼乾子
、這個長熱的外道就問佛,說是『我的師父這樣子,那麼瞿曇,你怎麼說呢?你說是那一
個罰最重呢?』佛說:『我說意罰是最重。身口意這個意罰是最重的』。說完這個話,長
熱這個外道就離開座就回去了。回去以後,他的老師就問他,『你到什麼地方去了』。他
如此如此的報告了一下,這個時候,這個尼乾子的外道頭就讚嘆他,說:『你真是我的徒
弟,真能像我這麼樣說法去教訓這個瞿曇,你應該再回去把瞿曇教化的,叫他來給我作徒
弟』。這個長熱說:『這個是辦不到,這是不能的,因為瞿曇是不管他的相貌、他的辯才
,都是超人一等,他是還有幻術,能迷惑人的,有很多人做他的徒弟,我不可能是把他轉
變了,能夠給你作徒弟,這是辦不到。』
說是這個時候在他的集會裡面有個鄔波離,鄔波離也是這個尼乾子外道頭的徒弟,但是他
不是出家、是在家人。這個人有什麼特別呢?是個大富翁,不是平常人。這尼乾子這個外
道頭就說:『鄔波離他能有這個能力,他能夠代表我再去同瞿曇辯論』。這個時候這個長
熱就不同意也去,說:『他不可去的』。他們幾個人就爭論,說是『能去』,這時候鄔波
離也就是自告奮勇說:『好,我能去』。那麼他就是到佛這兒來了。到佛這兒來,就同佛
說,剛才長熱外道經過的這個事,又重提了一遍,佛就問他:『那麼你的意思,是什麼意
思?』,說:『我是身罰為重』,他又問佛:『你是什麼意思?』,『我是意罰為重,不
是身罰』。佛就說:『你我說出一個小小的事情,比如說你現在從你的住處到我這裡來,
你在路上走路的時候,你無意的踩死了一個蟲子,你有沒有罪?如果有意的去踩死一個蟲
子,這兩件事是那個是有罪、那個無罪?罪是輕、是重?你想一想』。他說:『有意的踩
死蟲子是有罪。佛說:『你想一想再說、你想一想再說。』那麼後來就是又說了到很多事
。又說到一件事,說:『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是眉絺羅國,眉絺羅國這個國都有那麼多的
人眾,如果一個人他用手、拿著刀,去殺城裡面的人,要多少天才能殺死完、才能殺死』
。他說:『若是人用手去殺,恐怕要很久很久才能殺完』。佛說:『如果一個入定的人,
這仙人入定了,他用他的心念去來殺這個國的人,要用多少時間呢?』,他說:『一下子
就可以殺死了,不須要幾天、幾十天,不須要那麼多』。佛說:『你想一想再說、你想一
想再說。』,這個時候他就想了一想,他就不出聲。佛說完了,佛說你想一想你再說,就
不出聲,他就默然不出聲。這佛就說了:『你說是身罰為重,我說是意罰為重,現在我問
你的問題,你回答我的話,同你自己的話是矛盾的,是不是?你回答我』。那麼一問,他
就默然。過了一會兒,他就說了,說:『我不是不回答,我想一想,我現在知道這個尼乾
子外道他常是欺騙我,他說的道理是不對的,是佛說的有道理』。那麼佛又開導他,他就
是得了分果了。佛就開導他佛法,這苦集滅道的道理,這個人得了初果。得了初果以後,
他就向佛說:『我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就是這樣子,他自己自動的這麼說
。這麼說了的時候,佛說:像你這樣有身份的人,你要歸依佛教,你也應該想一想,想一
想你再歸依,你歸依了以後,你應該默然、應該默然』。那麼鄔波離說是『佛這麼向我說
,我更要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果像我這個人要在外道裡邊要歸依了,他們
一定到街上去打鑼。打著鑼,啊!某某人歸依我了,要去宣傳的。而佛不,佛叫我默然』
。這個時候佛又為他說法,他就回家去了,回家去以後。還有一件事,佛又囑咐他一件事
,說是『你相信了三寶,歸依了三寶,但是你以前相信的尼乾子,你還應該供養他,你應
該供養他的』,這時候鄔波離說:『這件事我會處理』。那麼他就回家去了。
回家了以後,我們這個事不提了,就提這個尼乾子。尼乾子派他的鄔波離這個徒弟去佛那
裡去辯論這件事,他認為一定會勝利,會再回來報告好消息,一直等、等、等...也不來
,鄔波離也不來。不來,後來呢?他的徒弟到街上走就聽說了,聽說鄔波離是歸依三寶了
。這個時候就傳到這尼乾子這裡來,這個尼乾子就說:『沒有這件事』。長熱這個外道、
他的徒弟:『沒有這件事?有可能』。這個師父就派這個長熱去問一問、去看一看,他就
是去了。他就是到了鄔波離的家裡來,就想要見這個鄔波離。看門的人說:『我們家裡的
主人說了,只有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可以進來,你們尼乾子從此以後不
可以進來、不可以進來的。如果你若想要吃飯,我們可以給你拿出來飯給你吃』。
這個長熱外道一轉頭就走了,回去就報告了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又來了。他師父這一回親
自帶了五百個徒弟就來了。來了,這個時候這個看門的照樣說一遍。這個外道頭、這個尼
乾子說:『我不是來要飯吃,我要見這個鄔波離,要同他說話』。說:『好,你在這兒等
著』。他就進去。通知了鄔波離。鄔波離說:『是這樣子。你在這個中門』。看這個鄔波
離是特別有錢的人,他的門不是一道門的。『在這個中門、這個地方你擺一個大的座位,
另外周圍放個小的座位』。那麼擺好了,鄔波離就出來了,他自己坐在大座坐在那裡了,
坐在那裡。這時候他叫他的看門的人通知,叫這個尼乾子進來。尼乾子就都進來了。進來
了,尼乾子就說:『你以前你是我的徒弟,你可以自己坐大座嗎?』鄔波離說:『今天的
鄔波離,不是以前的鄔波離了,我現在勝過你了,所以我應該坐高座,你若願意坐,就坐
我的小座好了』。這個尼乾子心裡很痛苦。然後就是說了很多毀辱鄔波離的話。這個話我
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不過你們可以看一看,看窺基大師的《二十唯識論述記》有引這段文

然後鄔波離就回答了,說是『你說了一些譬喻毀辱我,我現在也說一個譬喻給你聽。比如
說一個很笨的男人,他娶了一個很聰明的太太、娶了太太懷孕了,要生小孩了。這個太太
就叫這個丈夫,你去到街上給這個小孩買這玩具來。他說好。他就去到街上買、買一個猴
來。這個時候他的太太就說,這樣買還不行,你把這個猴拿到街上的染坊,染衣服的那個
地方,要把他浣、染、搗,做這三件事。第一件事,要把這個猴洗一洗,把這個身體洗乾
淨。然後再染上顏色、染上美麗的顏色,然後再搗。搗就是像是藥房裡面搗藥的那個東西
搗。他這個先生是個很笨的人,那麼就是唯命是從了。這聽太太的話,就到這個染的地方
去了。就把這個意思向服務員一說,服務員說:『這八識規矩頌 91個猴子洗一洗是可以
,若是染,恐怕他要受不了。若一搗,是更糟糕了。若一搗,猴子完全是爛了,就臭穢了
,那麼也不可以作玩具了』。鄔波離說,說是『你這個尼乾子說的這些教化人的這些法,
就那個獼猴似的,洗一洗還可以,就是用佛法把你的法給你洗一洗還可以。說是你把他教
授人去修行、去學習,就像染一染就不可以。不可以學,也不可以修行的,所以不可以搗
,就是不可以修行。說是你講這個道理,只可以去染愚癡的人,不可以染有智慧的人。有
智慧的人你染不上的』。那麼就說他說了這麼多的話。這個時候這個尼乾子很憤怒的就走
了。走了又到了另一個國家,吐血而死。這個故事是出在《中阿含經》鄔波離品、出在那
裡,我今天還想要去再讀一讀,但是我又沒有時間去這個《阿含經》。
在這個故事中間還有幾句話,我現在正在講故事,就是還沒有說出來。佛就是對鄔波離說
,說是『你聽說沒有,有一個摩登伽的故事』。他說:『我聽人說過』。摩登伽的故事是
什麼呢?就是摩登伽這個仙人,一個得了四禪、或者得了四禪八定的一個仙人,有神通的
。他在山裡面住,在那裡用功修行。但是城裡邊有個國王到山裡邊來玩,來的時候就看見
山裡面有一個女人。這個女人長的可能是特別地美,國王就特別注意就問,說:『這山裏
面怎麼會有女人』。說是旁邊的人告訴他:『這是山裏面這個仙人的太太,這裡面有一個
仙人,修行人,他的太太』。國王說:『仙人是離欲的,就不需要有太太嘛!』就強迫的
把這個女人就請到皇宮裡面去了,就帶走了。帶走了,這個仙人,他到吃飯的時候了,他
就盼望他這個太太來,就是不見。不見,就問旁邊的人,旁邊告訴他:『是國王來了,把
你太太帶走』。這個仙人就是到國王那兒去,向國王說:『我的太太是你帶來了嗎?』國
王說:『是的,是帶來了。』帶來了,這國王還是這樣的話:『你是仙人,你是修行人,
是離欲的,不須要女人。』這個仙人說:『我有這個女人,她就是給我做雜事,給我預備
些飲食,做雜事、做這個事的,我還是須要,所以請你還是把她放還給我。』國王說什麼
也不放。不放這個時候,這個仙人就對這個女人說,說:『今天夜間你不斷的想念我、憶
念我,你要這樣做。』這個時候,這個仙人人就走了,他回到山上去。回到山裡面他就入
定了。他在定裡面就有了惡念,這個惡念一起來的時候,這個虛空裡面,這個大的石頭就
像下雨似的一樣,就是把皇宮的周圍的地方,立刻地就變成了石頭山了,所有的人都砸死
了。只有想念他的這個女人沒有死,有這樣的事情。
那麼佛說這個故事,這件事就可以証明,這意罰是最有力量的,而不是身罰。身罰你用手
能做這個事情,能做到什麼樣呢?這個有神通的人,意罰是不得了,是有大力量的。所以
說我們造業,造生死業,第六意識能造福業,也能造罪業,但是這都是散亂心的境界。如
果修學禪定,得到四禪八定這個不動業,這個力量是不得了的。假設若是修行,得了阿羅
漢果、得了無生法忍的菩薩、八地菩薩以上這些境界,也都是在禪定裡面有更大的神通境
界,那也就是意業的力量是更大了。這是在《中阿含經》鄔波離品,有這麼一段文。但是
窺基大師的《二十唯識論述記》上引這一段文,有些和《中阿含經》不同的地方。這些事
情,凡夫的心,散亂心、禪定的心、有漏心、到無漏的佛菩薩境界,有種種的不同的事情
。這也唯有佛菩薩的一切種智,才能說出來這麼多的差別相,我們凡夫是不懂的。今天就
講到這裡。
文章來源(附音頻):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嗔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