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三)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7-14 23:59:24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三)
玅境長老
1991年於埔里佛光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四句話,我們誦比丘戒本應該是常誦的,有這四句話的。是迦葉佛的略戒偈。這七佛之
中最後是釋迦佛,這七佛每一位佛都有略戒的偈,你看戒本上都寫出來了,那麼這四句話
,是迦葉佛的略戒偈。這個「略戒」怎麼講呢?就是佛成道以後,他各處弘揚真理教化眾
生,隨他出家的這些修行人,初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勇猛都很清淨,佛沒有制戒,沒有制
這一條一條的戒,沒有這樣制戒的,只是說一個略戒,就是說這四句話,佛對這隨他修行
的弟子,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只是這樣子。所以也叫作「
通戒」,就是一切戒法的通義。若是有因緣了制立一條一條的戒法那就叫做「廣戒」,或
者叫做「別戒」。沒有制立那樣的戒的時候只是說這麼四句話,這就叫做「略戒」。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是根據這個略戒、通戒的意思來講,「諸惡莫作」,這一切
破戒的惡法、惡事是不可以作的,這樣講。這個「惡」字怎麼樣解釋呢?什麼叫做「惡」
呢?「惡」就是能感當來苦果報業,你這樣的行為,能招感將來苦惱的果報,它有力量使
令你受苦,那麼那就是「惡」的意思。就是你動機是要傷害人,由這樣的動機發出來這樣
的行為了,那麼將來就會有苦的果報,那麼那就叫做作惡。「諸惡莫作」,很多很多的惡
都不可以做。當然「諸惡」在經論上說,就是這個身體的發出來的殺、盜、淫;殺害身命
,偷盜,在家人說邪淫,出家人說一切淫都不可以有了。那麼語言上這個妄言、綺語、惡
口、兩舌,這都是惡。內心裡面的這個貪欲、瞋恚、邪知邪見,也都是惡。那麼就是十惡
,三業裡面的十惡都不可以做。
「眾善奉行」。這個「眾善奉行」如果是按出家人來說,當然我們也應該修學十善,不殺
生、不偷盜、不淫欲、不說謊話、不要說離間語、不要說無義語,不要說暴惡的語言,不
能貪、也不能瞋、也不能邪知邪見,可以說這是十善。但是在律上說又不止於此,十善之
外,還有一個善就是告訴我們修學禪定,這個善裡面包括禪定在裡邊的,禪定也是善。這
個眾善奉行,就是一切戒、定、慧的善法我們要修行。這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一
般的,佛這樣教導我們,或者說是原來我們是個惡人,轉惡為善,那麼用這兩句話來解釋

後邊這兩句,「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做惡事當然是心不清淨。做善事應該說是心清淨
了吧?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做這些惡事,心裡面清淨了吧?那比做惡事是清淨,但是
在佛教的立場,那還不算清淨。佛法裡邊,說我們不做惡事,我們做善事,或者說修這五
戒十善,不管在家佛教徒是這樣子,我們出家的佛教徒更是應該這樣子。不但是守戒,而
且這個十善要修行。可是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這般若波羅蜜。前面說「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這是一般性的。底下「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就是特別的,就是般若的智
慧了。我剛才說我們做惡、心不清淨,我們若是做善,心應該是清淨的?是的,比惡事清
淨。但是你若學習般若波羅蜜,你會覺悟到如果你沒有般若的智慧,做善的時候也還是不
清淨。其中有一樣就是這個「取相惑」,這個取著的「取相惑」,就是取一切法相,不管
看見什麼,聽到什麼,分別什麼,都認為是真實的。看見一個老虎來了,認為真有一個老
虎來了,那麼這就是不清淨。怎麼知道這個是不清淨呢?因為我們所有的貪瞋的煩惱,都
以「取相惑」做基礎的,如果你若不取相的話,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說這個「取相惑」
是煩惱的根本了,我們就是做善法,這個取相惑還是在的,所以心裡還是不清淨的。所以
佛又說了第三句「自淨其意」,你自己要努力的修學這個般若的止觀,除掉這個取相惑,
你心裡才清淨,心裡清淨了就是聖人了。前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算是一個轉惡為善
了,但是還是凡夫。自淨其意就是證得聖道了,就是聖人了!
「是諸佛教」這不但是迦葉佛他這樣教導眾生,一切佛都是這樣教化我們的。這是在戒經
上迦葉佛的略戒。
那麼這一本書,《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開始說這四句話什麼意思呢?這就是這本書的一
個大意,大意就是這樣子。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
底下「夫泥洹真法」這就是說這《坐禪法要》的緣起,說這個意思。「夫泥洹之法,入乃
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這幾句話是說止觀是得涅槃的一個急要的一條路。「
夫」是發語之詞,說話一開始的口頭語。「泥洹真法」,「泥洹」也就是「涅槃」,是梵
語,翻到中國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但是又有另一說法,「洹」是「臭穢」的意思,「泥
」是「沒有」的意思,就是沒有臭穢。「泥洹」翻到中國話就是「無臭」的意思。「無臭
」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煩惱和業力是臭穢的。修行人把煩惱和業力都息滅了,再不得生
死果報了,那就是涅槃了,就是無臭,這樣意思。簡單說,人一剎那間死掉,第二剎那不
生,這就叫「涅槃」。我們凡夫死掉了,前一剎那間,色受想行識滅了,第二剎那又生起
色受想行識,又生起來第二個果報,那就是沒得涅槃。若是阿羅漢生命盡了,前一剎那色
受想行識滅了,第二剎那不生這色受想行識了,猶如虛空不生不滅了,那麼這就是涅槃,
也正好是無臭的意思。這「泥洹」大概是這樣解釋。
「真法」,這「真法」怎麼講?這涅槃是大安樂住,是凡得涅槃的人,他心裡是安樂自在
的,是大安樂境界,所以叫「大安樂住」。稱它為「真法」,這話怎麼講?真是對假說,
真假是相對的,什麼是假的?就是我們人世間的事情。譬如說人間這個榮華富貴的境界,
我們認為榮華富貴是快樂的,所以我們用了很多的精神、時間,用了很多的力量去求榮華
富貴,認為它是快樂的。但是就算你成功了,你得到榮華富貴的的時候,並不感覺快樂。
你認為是快樂,而實在不快樂,所以那是假的。若是得涅槃,涅槃你認為是快樂的,你得
了涅槃真是感覺快樂,所以它是真的,沒有欺誑你。世間上的事情有欺誑性,不是真實的
。人間的榮華富貴是這樣,天上的境界也是一樣,這天福的境界比人間還殊勝一點,但是
得了天福的人他也還是有苦惱。得了色界定、無色界的人,他也有苦惱。他有什麼苦惱呢
?主要的苦惱就是他那個禪定的境界,這天上福報的境界是無常的,他要破壞的,破壞的
時候心也就苦惱了。天上的人死亡的時候很苦,沒有死的時候,他心裡面也是快樂,他要
死了、同這如意的享受的境界要分離了,他很苦惱。若是生到天上,生到色界天、無色界
天的人有禪定的功夫,沒有死的時候他也很自在,也很清淨。但是因為他煩惱沒有斷,使
令他的禪定也是無常的,它也會破壞、會失掉的,失掉的時候也是苦惱。若是你得涅槃,
就是永久也不會失掉了,所以是永久的安樂,那是沒有欺誑性的,所以是「真法」,不是
虛妄的。
「入乃多途」,你想要契入涅槃的境界,那個道路是很多的。「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
」。這個「論」是選擇的意思。「入乃多途」,很多的路徑,我們在很多的途徑裡邊,選
一種急要的,涅槃的道路,「不出止觀二法」。這「急」這個字,就是不慢緩,是緊急,
這件事不可以緩;如果等到一百年以後再做這件事,那就是緩了,現在就要做、那就是急
的意思。「要」是其中的精要,重要的部分。「不出止觀二法」,不超出一個止、一個觀
,這兩種修行方法。由這止觀的二法,就可以得到涅槃了!
文章來源(附音頻):https://fayun.org/public/#!/fy/player/zen/chan/8/audio/0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