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一章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1-08-16 22:04:14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一章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8.htm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一篇 釋歸敬頌.釋難破執.標宗歸識.彰能變體
(歸敬頌,頌文第一頌至第二頌的上半頌)
第一章 歸敬頌與造釋願由
論文一:稽首唯識性,滿分清淨者,我今釋彼說,利樂諸有情。
講解:印度古人造論,是先作本頌,總括全書要義,然後依頌作釋,名曰長行,長行是論
著的正文。而《唯識三十頌》一書,是世親菩薩晚年之作,完成了頌文之後,長行未作而
已示寂。當時瑜伽行學派的理論,已成為大乘佛教的主流,許多論師都研究唯識三十頌,
為三十頌作釋論(長行),作者為述發願造釋之意,故先作頌以致敬。
所以本釋論的頌文,即:「稽首唯識性,滿分清淨者,我今釋彼說,利樂諸有情。」,此
頌並不是世親菩薩所造,這是後來護法等諸大論師,於解釋三十頌時所加的。這四句二十
個字的頌文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是說:向萬法唯識的法性致敬,向圓滿清淨的佛陀致
敬,也向多分清淨的菩薩致敬。我現在解釋世親菩薩的《唯識三十頌》,是為了給有情眾
生帶來利益和安樂。
論文二:今造此論,為於二空有迷謬者生正解故;生解為斷二重障故。由我、法二障俱生
,若證二空,彼障隨斷。斷障為得二勝果故。由斷續生煩惱障故,證真解脫;由斷礙解所
知障故,故得大菩提。
講解:前面頌文中說:「我今釋彼說,利樂諸有情」。意思是我解釋《唯識三十頌》的目
的,是為了給有情眾生帶來利益和安樂。何以故呢?這要分做三層來說,一者是為那些對
我、法二空迷惑不解的人,使它們對於二空生起正確的理解。如果理解得二空的道理,就
能斷除去煩惱障和所知障。果能斷得二障,證得二空,就能得到大涅槃和大菩提兩種殊勝
的果報——斷除了使眾生生死相續的煩惱障,便能證得真解脫——就是大涅槃;斷除了障
礙對事物正確理解的所知障,便能證得大菩提。以上是第一層造論的理由。(註:一、真
解脫:是擺脫一切繫縛、煩惱的一種精神境界,即是涅槃。二、大菩提,菩提是梵文
Bodhi的音譯,意譯為覺。大菩提即佛果——無上正等正覺,此對小乘聲聞、緣覺而言,
稱大菩提。)
論文三:又為開示:謬執我法,迷唯識者;令達二空,於唯識理,如實知故。
講解:其次是第二層造論的理由:開,是開導迷謬;示,是指示真理。於二空理不生正解
的外道、二乘,執著內而身心的我,外而萬有的法,都是實在而有其自性。不知這完全是
自己識心之所變現,所謂:「識所緣,唯識所現」,這便是「謬執我法、迷唯識者」。現
在造此論,就是為給這些迷謬的人一個開示,教它們了達我法二空,於唯識的真理,如實
而知。
論文四:復有迷謬唯識理者,或執外境,如識非無;或執內識,如境非有;或執諸識,用
別體同;或執離心,無別心所。為遮此等種種異執,令於唯識深妙理中得如實解,故作斯
論。
講解:這是第三層說明造論的理由:因為更有一些對唯識的道理,迷謬而不生正解的人,
他們的迷謬可分為四種:一者、或執外境,如識非無;這是小乘薩婆多部的迷執。他們執
著經上說有色、心二法,即認為心識以外的色等五塵境界,也同心識一樣的非無。二者、
或執內識,如境非有;這是中觀學者清辯論師等一派的謬執。他們依勝義諦,說內識也同
外面塵境似的非有。三者、或執諸識,用別體同;這是大乘性宗一類論師的謬執,他們認
為諸識雖各有功用,但本體卻是同一阿賴耶識。四者、或執離心無別心所:這是小乘經部
覺天論師等的迷執。他們執著經上「士夫三界染淨由心」之說,認為離開心王之外別無心
所。
以上四種,唯識家通統認為他們是唯識理的迷謬者。因為前二種的執著,與唯識家有識無
境的主張有異;第三種的執著,與唯識家諸識各有體用的主張有異;第四種的執著,與唯
識家離心王外別有心所的主張有異。現為遮斷此種種異執,教他們於唯識的妙理如實了知
,故作此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