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11 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30 13:55:16
  【64】十六觀之八——佛菩薩像觀(三)
  修觀之法─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想彼
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
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
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瞭,如觀掌中。
  關於觀想佛陀的方法,我們應當一心繫念,去觀想彼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這以下提
出了三點:
  多陀阿伽度:意謂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陀的法身遍滿法界,沒有所謂的來
去相,這是講佛的法身。
  阿羅訶:意謂應供,能夠堪受九界眾生的供養,這是指佛的應化身。
  三藐三佛陀:意謂正遍知,是指佛陀的大智慧光明,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這是講佛
的報身。
  我們在作觀的時候,因為法身、報身的境界很高,觀想不起來,所以就以佛的應化身
為下手處。那麼在觀想阿彌陀佛的時候,先當想像──我們沒有一個人看過阿彌陀佛,那
怎麼辦呢?先找一個相狀,或者是木雕的、或者是畫像的,當你閉目和開目時,都能見到
一尊莊嚴的佛像在你眼前,祂是放紫金光色的,端坐在蓮華臺上。慢慢的、慢慢地你的心
眼得開,了了分明,心中的想像慢慢的越來越清楚,在心中了了分明的顯現出來。
  這地方是先觀正報再觀依報,所以佛像觀好之後,並觀極樂世界有七寶地、七寶蓮池
、寶樹樓閣,各式各樣的寶幔覆蓋在寶樹上,寶樹上面還有珍珠羅網滿虛空中,將阿彌陀
佛的國土莊嚴,都觀想得很清楚,就好像看自己的手掌那麼清楚。
  我們看本經,佛陀解釋極樂世界,是先解釋依報再解釋正報,是由粗漸次到細這樣的
次第,但是當正報依報合在一起的時候,是先觀正報然後再觀依報,因為正報是主導者,
你往生極樂世界是為了什麼?因為有佛啊!
  比如我們觀想美國,美國的道路比較寬這是事實,停車也方便,它的樹也特別的漂亮
,依報環境真的是很開闊,但更重要是美國人怎麼樣?他的人心怎麼樣?正報才是最重要啊
。我們今天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環境而去的,是想要見佛聞法,所以當你把依正二報
合在一起觀的時候,那你要以正報為主,先觀正報莊嚴,然後再把依報環境配進去,佛陀
是這個意思。
  成三身觀─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
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
像,坐右華座。
  成多身觀─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
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由於正報的莊嚴很難觀,因為正報比較精緻微妙,所以佛陀教我們先找一個相狀,先
把一尊佛像觀起來,然後,旁邊有很多寶樹、樓閣、池水的莊嚴。上面觀想成就之後,再
觀想佛的左邊有一個很大的蓮華座,蓮華之莊嚴和前面第七觀一樣;再觀想右邊也有一個
很莊嚴的大蓮華座,先觀蓮華座,然後再觀左邊蓮華座上面,坐一尊觀世音菩薩,當然觀
世音菩薩比阿彌陀佛稍微低一點,也是金色的。然後再觀想一尊大勢至菩薩,坐在右邊的
蓮華座。是先把佛觀出來,再把菩薩配上去。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我們前面在觀佛菩薩像,是屬於靜態的,先觀一尊、
然後再觀西方三聖。這時候就由靜態變動態了,觀想佛菩薩身上都放金光。所放的光明,
遍照寶樹,每一棵寶樹又產生三朵蓮華,蓮華上面各有一尊佛二尊菩薩,這種景象,遍滿
彼國。也就是:觀想極樂世界有很多寶樹,無量無邊的西方三聖就在寶樹下出現。
  通常我們供養佛像,不是供養一尊,就是供養三尊,沒有人供養二尊的。如果你供養
二尊佛像,那就不知道哪一尊是本尊。也沒有人供養四尊佛,如果是四尊的話,就有一尊
在前面──千手觀音。就是說你的佛堂跟你的功課一定有關係──你修什麼法門,你就供
養什麼佛像。不過,以前我們佛學院的老師,我的恩師上性下梵長老,他著作了很多淨土
經論,他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說:修淨土的人,不能忘本啊!他看到很多在家居士只有
供西方三聖,他覺得這個作法是不對的。他說:淨土宗當然是以阿彌陀佛為本尊嘛,是吧
!但是你為什麼知道淨土法門呢?你怎麼知道的呢?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所以身為釋迦牟
尼佛的弟子,一定跟釋迦牟尼佛有緣,即便是末法,末法也是法。我們是在釋迦牟尼佛的
法下,受三皈依、受他的教化,所以一定要供一尊本師在前面,身為一個佛弟子就是不能
忘本啊!
  
這個地方講到佛像,我們就要注意了:因為佛像就代表我們的心態,藉相修心嘛。一
般來說是供奉三尊,智者大師說:這表示遠離二邊、順入中道;遠離空、有二邊,順入中
道。所以大乘佛法供一尊,代表一心真如,三尊代表空、假、中三觀,都有表法的意思。
  
【65】十六觀之八——佛菩薩像觀(四)
 
 觀成之相─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
定,恒聞妙法。
 
 辨觀邪正─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
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
  
此想成時,這個想是指前面說的:一尊佛二尊菩薩,還有配合依報的莊嚴,都觀想成
功了──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透過這個想像,我們這一念心跟阿彌陀
佛冥冥之中,就能感應道交,行者便能聽聞到極樂世界七寶池的水流法音、以及光明法音
,或者是寶樹微風吹動也會說法,或者是鳧雁鴛鴦,鳧雁鳧是水鴨,雁子是候鳥、鴛鴦也
是水鳥,這些鳥類也都能夠演說妙法。
  
極樂世界是有情、無情同宣妙法;有情是指鳥類,有明瞭性的;無情是指流水、寶樹也
都可以說法。這個時候,行者出定入定,恒聞妙法。
  我們觀想極樂世界的依報,頂多是消業障,想要往生到淨土,那是來生才能生諸佛國
,所以依報莊嚴的感應,是偏重在破惡、消業障。但是一旦進入正報,就不是來生見佛,
而是今生見佛──見佛聞法。所以觀依報跟正報都可以消業障,但是你觀依報沒辦法見佛
,來生才能見佛;你觀正報不一樣,今生就可以見佛聞法。所以,行者所聞得的佛法──
出定之時,恒憶持不忘,即便出了定,都可以想像得到,不像作夢,作夢那心是暗鈍的,
你從夢中出來就忘得一乾二淨,但是你入定所聽聞的佛法,出定之後仍然憶持不舍,最重
要是要和修多羅(翻為:經典)契合。
  如果我們在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時候,看到佛菩薩現前,我們
不知道這到底是魔王顯現的、還是佛菩薩顯現的,怎麼辦呢?《楞嚴經》上說,雖然我們
沒有能力判斷:是魔所現的三十二相?還是佛的三十二相?我們沒有能力去判斷,我們可以
去印證他所說的法對不對,只要這個法違背了聖道的根本思想,所謂的──出離心、菩提
心、空正見。比方說他對你說:世間的五欲快樂是永恆常住的,它就是涅盤,你不用再去
找涅盤。這就錯啦!佛陀說世間五欲是雜染相、是無常敗壞相,所以你所聽聞的佛法,必
須跟修多羅的經典相符合,假設與經不合,那表示你招感了魔境,墮入一種顛倒妄想。假
設合者,那你就是如實見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了。
  關於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個魔境的判斷,我們再說明一下:降魔是每一個修行人
必經的過程。如果你一生都沒有魔境,表示你沒有真正用功,因為當你開始迴光返照─真
妄交攻的時候,一定會有一些事情出現,這是修行人必經的過程。那麼判定魔境有二個方
法:
  第一個以教印心:就是這個人告訴你的訊息、觀念,跟佛陀說的修多羅、法義上有沒
有相合?這是第一個方法。
  第二個以心印心:這是直接用心來印心。因為有時候只有現相沒說法。就像《小止觀
》說的:當我們在修蓮華觀時,突然有一個東西坐在蓮華上面,放大光明,那這個景象,
到底是佛給我們的加持、鼓勵,還是魔王來干擾的呢?他沒有說話,怎麼辦呢?就以心印心

  智者大師說:你用你的心去感受這個相狀,如果這個相狀出現之後,你開始感到躁動
不安、不想坐下去了,那這個就有問題。如果這個相狀出現之後,你更加的安定、更加的
法喜、寂靜,隨順於涅盤,那這個相狀就是真實的。就是:這個相狀是隨順於無明的躁動
相、還是隨順於涅盤的寂靜相?這個我們可以直接的以心印心,這是另一個判定方法。
  結示觀名─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修觀現益─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這是正報的第一觀,所謂的第八觀─佛菩薩像觀。它除了跟依報莊嚴觀有相同的效果
,能夠滅除我們重大的五逆十惡、謗法的種種生死重罪,更重要的是:它有不共於依報觀
的功德,能夠現生得念佛三昧──今生即能見佛聞法、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是正報觀不
共於依報觀的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