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14 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07 02:53:43
  【83】十六觀之十二——普往生觀
  辛六、第十二普往生觀
  其實到這個地方,整個依報、正報觀已經結束圓滿了,以下這兩個觀,是做總結收尾
的。
  所謂普就是普遍的意思,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
  第一個,從修行的內容來說:它是普遍的含攝一切依正莊嚴。前面的觀想都是單一的
依報,或者單一的正報,那麼以下是一個綜合式的,涵蓋一切的依、正二報,所以叫普遍
,這是從修行的內涵來說。
  第二個,從加被的根機來說:這個修法比較簡單,人人都可以修,因為普被三根,所
以叫做普遍。
  結前啟後
  見此事時。
  作自生想
  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
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
,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
  見此事時,此包括前面的依報、正報,觀想成就之後,接下來要做兩個觀想,這兩個
觀想非常重要,古德說如果前面的你修不來,起碼這兩個要把它修起來:
  首先,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
  是說:這個時候你要觀想你這一念心,跑到那裡去了呢?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七寶池、
八功德水的蓮華去了。然後結跏趺坐,就在極樂世界的蓮花當中,兩腿雙盤。總之,你要
經常觀想你的心投生於極樂世界蓮華當中,而不是投生到胞胎裡。之後,結跏趺坐,要做
什麼呢?有兩件事:
  第一個,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坐上蓮華的第一件事情,要觀想蓮華合起來,因
為這個時候你要遠離娑婆世界,然後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觀想這個蓮華飛
到極樂世界去,到了之後,再觀想蓮華開了。
  第二個,蓮華開了之後,看到有五百色的光明來照身想。這個地方後文會說到:到極
樂世界華開見佛的時候,佛菩薩不是馬上為你說法,大部分是先用光明來照我們,為什麼
呢?先消除業障。照了之後我們的心眼就打開了,心眼打開就是指業障消除、智慧開啟─
─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佛菩薩充滿虛空當中,正報莊嚴。而且還聽
到旁邊的八功德水、鳥類、風吹樹林、以及諸佛的音聲,都在演說種種妙法,所說的妙法
,都跟大乘的十二部經相合。
  定散常憶
  若出定之時,憶持不失。
  這是說:首先觀想我們在娑婆世界,因為一念的清淨信仰以及願力,出現一朵蓮華,
我們端坐在蓮華中,然後蓮華合起來,就飛到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中,之後華就開了。華
開之後做什麼呢?佛陀放光照我們、為我們說法。入觀的時候,必須專一,出觀的時候,
也要把極樂世界的境界,經常放在心中,憶持不失。
  結示觀名
  見此事已,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為普觀想,名第十二觀。
  三聖來現
  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當我們觀此成就,見到極樂世界依正二報,就等於見到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為普觀
想,或者講普往生觀。那麼,無數的無量壽佛化身,以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經
常能夠跟修觀者感應道交,加持護念。
  古德說,這個觀法,最好每天晚上睡覺前要觀一次,因為這一觀對我們往生來說很重
要!這個觀法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熏修念死無常:我們凡夫最可怕的執著就是常見,我們昨天活著、今天也活著
,這樣一天過一天,就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可以永遠活下去,所以會作無止境的佈局,
貪求無厭。因為我們假設還會活在這個世界上,當然要做很多的準備。等到死亡到來的時
候,糟糕啦,沒辦法接受,手忙腳亂。所以這個觀想可以提醒我們,死亡總有一天要到來
,我們終究只是娑婆世界的一個過客。
  換句話說,念死無常就是告訴我們平常要慢慢放下,臨終才能放下。我跟大家講那是
慢慢的放下,因為你不是六祖大師說放下就放下,這種人太少;我們是今天放下一點、明
天放下一點,一般人都是漸修的──理可頓悟、事要漸修。如果你每天觀想蓮華、到極樂
世界去一次,你就會提醒自己,原來娑婆世界對你而言只是暫時性的。這是第一個熏修念
死無常。
  第二個熏習往生的願力:一個人難免會有很多的規劃,更重要的是來生你要去哪裡?
一定要先規劃好。很多淨土宗的念佛人,不一定有來生的規劃,比方說有些人雖然念佛,
但是當他面臨死亡威脅時,還是感到恐懼,可見得他對來生的規劃並不明確。一般人大概
都只規劃到今生,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退休、然後怎麼怎麼的……總
之,今生死了之後,未來的生命,就是一片空白,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
  當你想到死亡,你會感到恐懼,表示你來生還沒有作好規劃。就像我們對一個不知的
東西才會恐懼,你以為你要去一個陌生、不可測的世界,所以你會感到恐懼;好比我們遇
到黑暗也會恐懼,因為我們不知道黑暗前面是什麼。臨終要做到生死無懼,一定要把來生
這一條路走得很熟,所以蕅益大師說:修淨土宗的人,想要熟處轉生啊,必須要先生處轉
熟!
  什麼是熟處呢?世間的這些塵勞事務、五欲境界都是熟處。一個人想要放下世間的因
緣,必須把來生的因緣先提起來,就是生處──對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這條路你要走得
熟悉,說清楚一點就是:一定要做好來生的規劃,才可能把今生的因緣放下。淨土宗是用
來生帶動今生,是為了未來,所以才說:我今暫作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
  上面的熏修,意思就是告訴你:你今生一定要死亡,死亡以後你去哪裡呢?一定要到
極樂世界去,蒙阿彌陀佛光明的攝受、阿彌陀佛說法的開導,每天都要把這些因緣走一趟
,讓它由生轉熟,這個叫普往生觀。
  我們前面熏習阿彌陀佛的相狀、觀世音菩薩的相狀、大勢至菩薩的相狀,並沒有明確
說要往生;只是藉這些相狀來消業障、啟發善根而已,這個地方就實際的付諸行動了。
  【84】十六觀之十三——雜明佛菩薩相觀(一)
  辛七、第十三雜明佛菩薩相觀
  所謂雜,是說它是綜合式的。前面是綜合式,此觀也是綜合式,那這兩個有什麼差別
呢?前面的普往生觀是講到臨終的往生,這一觀是往生以後的事情。
  那麼前面的普往生觀,是提醒一個淨土宗的人,要趕緊做好來生的規劃,要把來生的
道路趕緊把它鋪出來,不能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才說:我來生去哪裡都不知道?這就糟糕
了!一定要在死亡到來之前,先把來生的路鋪好,然後熟悉極樂世界的相狀。
  正告當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
  佛陀告訴阿難及韋提希:如果真的發心想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除了普往生觀之
外,應當經常跟諸佛菩薩結緣,如何結緣呢?
  先觀小身
  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前面的阿彌陀佛觀是: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有八萬
四千光明。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這個地方講丈六的像狀,一丈三米三就比較容易觀
了。而阿彌陀佛就站在七寶池、八功德水的蓮華臺上,就是我們往生之後有阿彌陀佛站在
那裡,當然旁邊還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佛力得成
  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
,必得成就。
  比較顯勝
  但想佛像,得無量福,況複觀佛具足身相。
  如前面所說的,無量壽佛的身量高大無邊,祂的色身不是凡夫所能觀想到的;但是如
來有宿願力,因地發了四十八願──有憶想者,必得成就,除了想像,我們也可以憶念祂
的功德,一定可以感應道交。單單觀想佛像,就能得無量福德,何況能夠觀佛的具足身相
呢!
  這裡,我們再說明一下:前面偏重在觀想,當然就比較偏重在實體的相狀上──於境
取相。但事實上我們的心比較暗鈍、羸弱,所以很少人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八萬四千相、一
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明觀出來,因為實體的相狀,對我們凡夫來說有
一點困難,超出我們的能力。所以佛菩薩有一個方便,祂說:可以用憶念的方式。這樣講
就跟《念佛圓通章》有相融通的意思,因為《念佛圓通章》也是講憶念──若眾生心憶佛
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這是譬喻說:諸法因緣生,人跟人之間,在這麼浩大的宇宙當中,為什麼你跟他會相
遇呢?因為你前生憶念他的優點、憶念他的好處,他也憶念你的好處,兩個人今生就相遇
了。所以在這麼多人群當中,你看到他起歡喜心、他看到你也起歡喜心,兩個人就結合了
。如果你是單方面的憶念,他早就把你忘掉了,那你們來生在一起就產生不了感應,因為
單方面的憶念沒有用。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雖然我們沒辦法觀成阿彌陀佛的相狀,但是起碼可以憶念祂
的功德!換言之,十方眾生,祇要有信心、歡喜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可以憶念阿彌陀佛的
功德,這種憶念就容易做到,臨終即可蒙佛慈悲攝受。
  人跟人之間的感應,這個憶念很重要。過去在讀者文摘裡,有講到一個實際的公案:
美國的高速公路,有一天發生重大的車禍,有一台轎車被撞得很嚴重,裡面的駕駛員幾乎
快死了,轎車就被拖到路邊。這時候突然有一部車停了下來,有一位老太太她是基督徒,
望了那部車一眼,她沒有看到人只看到車而已,就起慈悲心為他禱告──願主的光明能夠
照耀這個死者,讓他的靈魂能夠得到安息!禱告完之後,車又開走了。
  過了幾天之後,有人來敲她的門,對她說:某某人啊,其實我們沒有見過面,我也不
認識你,但是你記得嗎?幾天前你經過高速公路的時候,看到了一樁重大車禍,車子裡的
人就是我。其實那個時候,我的神識已經飄到虛空中,當時感到非常恐懼不安。但是我感
受到有一個很溫暖的光明,在為我禱告、為我祝福,也因為你的禱告,讓我感受到一種光
明的力量,讓我又回到世間來。我當時有看到你的車牌,所以來找你,表示感激,是你那
份虔誠的禱告,把我從死神中救回來的!
  諸位想想看,這位禱告者,她可以把祝福的心念傳給對方,事實上她也不知道對方長
得怎麼樣,只知道憶念,結果他接收到了。所以當你覺得觀想有困難,可以用憶想──觀
其像、憶其德,憶念佛菩薩的功德也可以。憶念是比較抽象,我們可以觀想阿彌陀佛放光
照我,光明當中有四十八願可以救拔我,讓我今生消業障、讓我臨終往生,就是透過憶念
,把這些功德帶進來,是這個意思。
  【85】十六觀之十三——雜明佛菩薩相觀(二)
  自在所現
  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
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上所說。
  阿彌陀佛,神通如意,阿彌陀佛祂有廣大的自在力。什麼自在力呢?能在十方的眾生
世界,做種種色身小大的自在變化,可以現出大身相,八萬四千相充滿虛空中;也可以變
成小身相,比方說現丈六高相,或者八尺高相。像懺公師父拜佛的觀想是說:佛陀八尺金
身放金光,就是觀想八尺高的小身佛相。但是所現的身相都是真金色,圓光及光中化佛、
寶蓮華座,都如上文所說的。
  菩薩助化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
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
  至於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于一切處,身同眾生。這個地方已經把佛菩薩人性化
了,不再說幾萬由旬、幾千由旬了,就是用人的身高來擬同佛菩薩的身相,所以說身同眾
生。那麼,我們觀察菩薩的首相,就知道是觀世音、還是大勢至,因為觀世音菩薩頭頂上
是一尊立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的頭頂是一個寶瓶,不太一樣。這二尊大菩薩,是來
幫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眾生的。
  結示觀名
  是為雜想觀,名第十三觀。
  雜想觀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心中存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經常憶念
祂們的功德、經常憶念祂們跟你同在,是這個意思。不一定要透過相狀,也可以憶念祂們
無相的功德。
  懺公師父每次教蒙山施食,都會教很多咒語,當然懺公師父的咒語發音很標準,他是
用梵音讀誦的。但是每次教咒語,他都會講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說有一位西藏的上師,帶了幾位徒弟在行走的時候,在高山上看到有一個茅蓬上面
大放光明,出現了大白傘蓋。他心想這個茅蓬一定有大修行者,所以就去拜訪。這位修行
者很謙卑並頂禮上師,上師問說:你是修什麼法門?修得這麼好。他回答說:沒什麼特別
法門,我每天就念:嗡嘛呢唄咪牛。這位西藏上師說:你修得很不錯,但是不是這樣念的
,應該念:嗡嘛呢唄咪吽才對!喔,修行者聽了很感謝上師,就跟他頂禮。講完之後,這
位上師就離開了。
  上師走了一段路,再往後一看,吔,茅蓬的光明竟然消失了!寶蓋也沒有了!上師就很
緊張,趕緊走回去跟修行者說:對不起啊,我剛剛教你教錯了,嗡嘛呢唄咪吽不對,你還
是念嗡嘛呢唄咪牛好了,等這個上師走了之後,回頭一看,茅蓬上面的光明、大白傘蓋又
再出現了!
  這是說明什麼事情?心態比相狀更重要啊!就是說: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很清楚把佛菩薩
的相狀觀出來;但是我們真的想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我們不喜歡繼續活在過去的妄想中
,那麼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個,跟著過去的妄想走,繼續流轉,這個就比較容易,這個
是熟境界;第二個,從今以後選擇跟著阿彌陀佛的光明走,滅惡生善、求生淨土。
  問題是:我們沒有力量把阿彌陀佛的相狀觀出來,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憶念的方式
──憶念祂的功德,生起強大的信仰、堅定的願力,照樣也可以往生。為什麼?因為阿彌
陀佛的法身有無量的自在力!就像經文講的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自在,
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
  阿彌陀佛的法身有自在力,祂可以用任何的方式,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個地方主要
是講這個理念──佛菩薩是有善巧變化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
  經文到這裡,等於是整個《觀經》的因地修學,所謂的十三觀全部圓滿了,接著就講
到果地的功德─三輩九品,這個問題我們等下堂課再來說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