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雜阿含經—色愛大患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1-10-27 09:23:58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21品第9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6/3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之中。
當時,有許多比丘在清晨該準備乞食的時間,穿著僧衣,手持著缽,一起走入城內乞
食。
在半路上,這些比丘商議:「時間還早,我們可以先到外道梵志的道場那裏休息一下
。」
於是,這群比丘便來到了其他宗教的道場,他們與該道場的修行人禮貌性地相互問候
,然後各自找地方坐了下來。
這時,有一位梵志問這些佛教的沙門:「聽說瞿曇老是說欲論、色論、痛(受)論、想
論,但我們的宗教也說過這些東西,如此一來,你們的教義跟我們的又有何不同呢?」
眾比丘被問得一時為之語塞,不知該如何回應,便從座位起身離去,心想:「我們應
當去請教世尊這個問題。」
眾比丘乞食之後,來到了世尊的面前,他們向世尊頂禮之後,便坐在一旁。眾比丘將
早上梵志所提的問題都向世尊說了一遍。
世尊對諸比丘說:「假設那些梵志又來問你們同樣的問題,你們可以這樣反問他們:

甚麼是對欲愛的染著?又有何過患?如何捨離欲愛?
色有何染著?又有何過患?如何捨離對色的貪愛執著?
痛(受)有何染著?又有何過患?如何捨離對痛(受)的貪愛執著?』
你們就這樣反問他們,他們一定會答不出話來。假設他們有回話,也一定是胡說八道
,因為他們甚麼都不懂,他們的回話也一定只能陷入『常』、『斷』兩種邊見。因為這些
問題都是他們未曾如實親身體驗觀察過的經驗,所以他們當然答不出來。
然而,比丘們,在魔神及魔天、帝釋、梵天、四大天王、沙門、婆羅門、人類及非人
等等當中,要找出能解此深義者,除了如來等正覺及如來聖眾弟子,還有曾受我教導的其
他佛弟子,便沒有一個眾生能回答得出這個問題。
甚麼是對欲愛的染著呢?這裡的欲愛就是所謂的五欲,也就是當眼根見美麗的色塵緣
生起眼識,從眼識中緣生出世人所歡喜貪愛的妄想;其他如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
知細滑等等也都是一樣的道理。倘若又於此五欲之中,緣生起苦受、樂受等分別愛染執念
,這就是所謂的『欲味』(「欲」所緣生出的染著。)。
那麼,『欲』有哪些過患(後患)呢?
假設有一個年輕人,他學習各種謀生的技藝,靠自己的專業自營謀生,他有可能學農
田耕作,或學文書,或學僕傭,或學算數,或學經商,或學刻鏤,或學通信…..,當他學
有所成後出師,在社會上不避寒暑辛苦工作,為三餐辛勤奔波,辛辛苦苦賺得金錢收入,
這就是『欲』的第一個大過患,這種過患在我們的今生現世便可親身很寫實地體驗其苦惱
,這皆是由貪欲所緣生出的後患。
又假設,這名年輕人辛苦工作之後,卻賺不到錢或存不到錢,他便會懷愁喪志,憂苦
煩惱,怨天尤人,自憐自怨道:『我這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甚麼錢。』。這一類的人若
想遠離煩惱,唯有捨離欲愛一途,這就是當捨離欲愛的意思。
又假設,這個年輕人賺到了錢,便想方設法將錢給存放在安全隱密的地方,但人算不
如天算,沒想到遇上了無常,被君王給下令強行徵收敕奪,又或者被盜賊偷竊,或者被大
洪水給漂走或沖散,或被大火所燒,或被敗家子給被敗光家產,此人承受不住無常的打擊
,搥胸痛哭,哭天搶地,精神崩潰,這都是因欲愛所緣生出的大患,一切皆因緣自於欲愛
才生此災變,他不明白無欲涅槃之樂才是無上究竟的幸福。
又假設,眾生緣此欲愛之故,彼此利害衝突,為了爭取各自的利益,身穿鎧鉀,手執刀杖
槍砲等武器,彼此攻伐打仗殺戮。或在象軍前,或在馬軍前,或在步兵前,或在戰車前,
見馬軍與馬軍鬪,見象軍與象軍鬪,見戰車與戰車鬪,見步兵與步兵鬪,彼此射殺、砍殺
、刺殺。這些戰爭都是因欲愛所緣生出的大患,一切皆因緣自於欲愛才生此災變。
又假設,眾生緣此欲愛之故,彼此利害衝突,為了爭取各自的利益,身穿鎧鉀,手執刀杖
槍砲等武器,彼此攻伐打仗殺戮,或在城門、或在城上,彼此互相砍殺射殺,或以 刺,
或以鐵輪而轢敵人的頭顱,或以熱熔鐵彼此互相潑灑,受此苦惱的死者為數眾多,這些殺
戮都是因欲愛所緣生出的大患,一切皆因緣自於欲愛才生此災變。
還有,欲愛本身也是無常,皆有代謝變易,瞬息萬變,不停不懈,此欲愛的本質變易無常
,就是所謂『欲』為大患。
甚麼是當捨離欲愛?若能以修行來斷除貪欲,就是所謂的『捨欲』。
比如說,有很多的沙門、婆羅門不知欲之大患,也不知捨離欲之根本的真諦,也如實不知
沙門的解脫之道及沙門的威儀,不知婆羅門的解脫之道及婆羅門的威儀,這些都不是真正
的沙門、婆羅門,當然他們也不可能離欲而解脫。
反之,諸沙門、婆羅門能明白、領悟欲為大患,能捨離欲愛,能真正知沙門有沙門威儀的
解脫之道,真正知婆羅門有婆羅門威儀,他們便可能離欲而解脫,這就是捨離於欲的意思

甚麼是對『色』的貪愛染著(色味)?假設有男子看見剎利女、婆羅門女、長者女,她們的
年紀或十四歲、或十五歲、或十六歲不等,身材不高不矮,不肥不瘦,不白不黑,長相容
貌端正漂亮出眾,世間希有,這些男子最初看見這些美色,便緣生起喜樂心動想,這就是
所謂的『色味』。
甚麼是對色愛所生的大患?
假設這名男子所看見的美女,後來她們的年紀到了八十歲、九十歲,乃至一百歲,她們的
美色都發生了變異,美人遲暮,青春不再,牙齒缺落,頭髮皓白,身體垢堺,皮肉鬆緩,
面容起皺紋,背脊彎僂,虛弱呻吟,身如舊車,形體老態龍鍾,走路時必須扶杖踽踽而行
。比丘們,這名男子初見的美色,如今變易敗壞,難道不是因美色所緣生出的一種大患嗎
?」
諸比丘回答:「沒錯,世尊,確實如此。」
世尊又對諸比丘說:「以上就因色所緣生的大患。
其次,倘若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女,身抱重病,臥病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起身活動
。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如今又安在?如今致此後患,豈非大患?」
「確實如此,世尊。」
世尊又說:「諸比丘,以上就是所謂色為大患的意義。
又倘這名男子當初看見那名美女死後被埋在墳塜間,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
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苦、樂想,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又倘這名男子看見那名美女,死亡後經過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至七日,
她的屍體腫脹爛臭,散落各處。比丘們,這名美女原本的美色,今致此變化敗壞,難道不
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世尊又說:「倘若這名男子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屍體被烏鴉、鵲鳥、鵄、鷲等鳥
類競相食噉,或被狐、狗、狼、虎等所見而食噉,或被蜎飛、蠢動極細的蛆蟲等而食噉,
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苦、樂想,難
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倘若這名男子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屍體被蟲鳥吃到只剩一半,屍體的腸胃
肉血都污穢不淨,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
生起苦、樂想,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倘若這名男子當初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屍體的血肉都已被啃光,只剩骸骨
相連,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苦、樂
想,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倘若這名男子當初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屍體的血肉都已被啃光,只剩筋纏
束骨,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苦、樂
想,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倘若這名男子當初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骸骨散落各處,或腳骨一處,或膊
骨一處,或髀骨一處,或臗骨一處,或脇肋一處,或肩臂骨一處,或頸骨一處,或髑髏一
處,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苦、樂想
,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倘若這名男子當初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屍體變成了一堆白骨,且骨色皓白
,或似鴿色,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
苦、樂想,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倘若這名男子當初所看見的那個美女,後來她的骸骨經很多年,或腐爛壞敗,與土
同色,比丘們,這名男子當初所見的美色,今致此變異,倘若他對於這個現象生起苦、樂
想,難道不是一種大患嗎?」
「確實如此,世尊。」
世尊說:「因此,色的本質就是無常變易,不得久停或永駐,沒有永恆不變的堅固實
體,這就是色的大患。
甚麼是對色的解脫?若能捨離(斷除)對色的貪愛執著,對於外在的色能清除內心中各
種主觀的顛倒亂想,就是捨離於色。
諸沙門、婆羅門,若對於色貪愛執著於色,不知因染著於色所緣生的大患,亦不捨離
貪愛執著,這些人非真實的沙門或婆羅門,他們於沙門不知沙門威儀,於婆羅門不知婆羅
門威儀,不能己身作證而自在解脫。
反之,若有沙門或婆羅門,於色而不著色,深知其為大患,能知捨離貪愛執著,就是
於沙門知沙門威儀,於婆羅門知婆羅門威儀,能身作證而自在解脫,以上就是所謂捨離於
色。
甚麼是對『受』的貪愛染著(痛味)?比如得樂受時便知我得樂受;得苦受時便知我得
苦受;若得不苦不樂受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受。若得物質、肉體或精神的樂受時便知我得
物質、肉體或精神的樂受;若得物質、肉體或精神的苦受時便知我得物質、肉體或精神的
苦受;若得物質、肉體或精神的不苦不樂受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受。
若沒有物質、肉體或精神的苦受時,便自知我沒有物質、肉體或精神的苦受;若沒有
物質、肉體或精神的樂受時,便自知我沒有物質、肉體或精神的樂受;若沒有物質、肉體
或精神的不苦不樂受時,便自知我沒有物質、肉體或精神的不苦不樂受。
其次,比丘們,若得樂受,同一時間,就不可能得苦受,也不可能有不苦不樂受,此
時,我唯有樂受而已;若得苦受時,同一時間,就不可能存在樂受,也不可能有不苦不樂
受,當下唯有苦受。同樣,若得不苦不樂受時,同一時間,就不會有樂受及苦受的存在,
當下也唯有不苦不樂受而已。
其次,『受』本身乃無常變易之法,因為能覺知到『受』的無常變易,就是所謂受為
大患。
甚麼是『受』的解脫?若捨離對『受』的貪愛執著,斷除對於『受』的各種顛倒亂想
,就是所謂捨離於『受』。
諸沙門、婆羅門,若對於『受』貪愛執著於『受』,不知因染著於『受』所緣生的大
患,亦不捨離貪愛執著,這些人非真實的沙門或婆羅門,他們於沙門不知沙門威儀,於婆
羅門不知婆羅門威儀,不能己身作證而自在解脫。
反之,若有沙門或婆羅門,於『受』而不著『受』,深知其為大患,能知捨離貪愛執
著,就是於沙門知沙門威儀,於婆羅門知婆羅門威儀,能身作證而自在解脫,以上就是所
謂捨離於『受』。  
  比丘們,若有沙門、婆羅門不知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如實而不知,卻又好為人
師去教化他人,實在誤人子弟,非常不妥。
反之,若有沙門、婆羅門能捨離對『受』的貪愛執著,如實而知,又能轉而勸教他人
使其遠離對『受』的貪愛執著,就是一件美事,是功德一件,這就是所謂捨離於『受』。
比丘們,今天我已對你們說明貪愛執著『欲』、『味欲』,『欲』為大患,又能捨離
者;也說明了貪著『色』、『味色』,『色』為大患,能捨離『色』;也已說明貪著『受
』、『味受』,『受』為大患,能捨離『受』。過去諸如來所應教誡的教法,我都已周延
說明。你們應當經常在樹下空閑之處,坐禪思惟,莫有懈怠!以上就是我對你們的教誡。

這時,諸比丘聽聞佛所說的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xJFTvfT.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