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般若經》(玄奘法師譯):「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麁重習氣相續,『證
: 』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成佛的意識成就一切種智),
: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佛果證得一切種智是究竟圓滿的道功德。)
: 換言之,如經云,若未斷除煩惱障、所知障,則不名無上菩提、不名如來、不名正等
: 覺的覺悟;若一位補特伽羅斷除煩惱障、所知障,才能夠稱作證得如來無上菩提的佛果。
補充:菩提
達賴喇嘛尊者:菩提的意義
轉自:http://ttslecture.blogspot.com/2016/09/blog-post_10.html
在皈依時,會唸到「直至菩提我皈依」。
而所謂的「菩提(強秋)」,當中的強(菩)字,有清淨過失之義。
而要清淨過失,必須要明白了解空性的智慧,要了解,要清淨的過失是煩惱三毒,這
三毒的根本是我執(煩惱的根本是我執無明),苦的根本,也是我執。
對我們來說,不管是外在的色、聲(等色法),還是內心的苦、樂受(等心法),都
顯現為能從自己的方面成立。(無明的心識看見內外諸法都顯現為自方成立、自性有,這
種由無明所帶來的錯覺顯現,因為顯現與實際狀況不符合稱作二顯錯亂,屬於所知障。)
而了解空性的智慧,就是要了解這些境「非唯分別假立,能從境自己方面存在」在何
時、何地都不可能存在(非僅由分別假立而由境自方成立,從來就未曾有過,自性本空)。
這些境雖然顯現為從自己方面成立,但不是如顯現般那樣存在(無明的心識顯現內外
諸法為自方成立,但實際上不是自方成立,顯現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故稱如幻),有了
這種的智慧(通達諸法觀察施設義不可得自方成立的空正見),才能對治我執,清淨過失。
(所要清淨的過失,即由無明我執帶來的過失,包括煩惱障及所知障。無明我執的正
對治是空正見,由通達空性的智慧,才能淨除一切由無明我執所帶來的煩惱障及所知障。
"清淨煩惱障及所知障"即菩提的菩,淨除之後才能成就"一切種智的覺悟"即菩提的提。)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釋迦牟尼佛因地)三僧祇劫所修萬行,利益安樂諸眾生已,十地滿心,…爾時,
菩薩入金剛定(大乘修道位的金剛喻定是十地菩薩最後續流入定空性根本定的無間道),
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金剛喻定的無間道正對治最後一分微細所知障),證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喻定無間道下一剎那的解脫道,斷盡所知障的同時現證佛果)。」
=====
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集》倉忠仁波切
「菩」是「斷」的意義,「提」是「證」的意義。
大乘菩提:菩——斷所有障礙(斷除一切煩惱障及所知障的滅功德),提——證一切
相智(證得一切種智的道功德);如是,大乘的斷、證究竟圓滿之功德,就是大乘菩提。
佛果位之無上菩提,就是:具足斷、證究竟圓滿功德之果位,因為,佛果位是究竟圓
滿的菩提,無更於此上的菩提(沒有再超過此上的斷、證功德),故是無上菩提。
=====
達賴喇嘛尊者:強秋(菩提)翻成中文的話叫做「淨覺」。先要「淨」,再來「覺」,也
就是,先淨除一切的煩惱障和煩惱留下來的習氣所知障之後,而獲得遍智之覺──淨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