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14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4 16:59:13
《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 造論/見悲青增格西 教授
【五、引論說具慧才能斷障
如《修次中編》云:「諸瑜伽師若唯修止,唯能暫伏煩惱現行,不能斷障。以未發生智慧
光明,則定不能壞隨眠故。《解深密經》云:『由靜慮故,降伏煩惱;由般若故,斷諸隨
眠。』】
《修次中編》:「瑜伽師若只修止,只能暫伏煩惱現行,不能斷除煩惱。」
只修止,從空正見的角度來說,不能斷煩惱,然而從修止的角度會說斷。佛典中也提
到持戒能斷十惡、菩提心能斷我愛執等。
有很多「斷」,只看文字表面,會以為有矛盾。前面說過斷煩惱有許多層次,若有這
樣的觀念,就不會感到矛盾。
(修止的斷煩惱,是指斷煩惱現行。斷煩惱現行,不算真正斷除煩惱,因為還有煩惱
的隨眠種子未斷除。通達空性的智慧,才能根本斷除煩惱的隨眠種子,真正斷除煩惱。)
【《三摩地王經》云:『雖善修正定,不能破我想,後為煩惱亂,如外道修定。若觀法無
我,觀已善修習,是證涅槃因,非餘能寂滅。』】
「如外道修定」: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有個外道多年修禪定,因為禪定很久,頭髮長得很長,被老鼠咬斷了。
他出定後,發現這樣的情況,起了瞋心:「這老鼠竟然咬我這樣大修行者的頭髮,實在太
不應該了!」瞋心生起,原先得到的禪定就消失了。
他長時間苦修而得的禪定,竟然因為一隻老鼠就遭到破壞,因此難過到極點,就死了
,死後立即墮地獄。
第二種說法:有個裸行派外道(即耆那教),見到有人有神通,心生嚮往,就入佛門
學習並修習;之後成功得了神通,能在天空飛翔,內心得意起來,逢人便說。
後來他遇到真正的學佛者,聽說這只是世間道,與解脫無關,便受到驚嚇,產生煩惱
,就從空中墜落而死,死後立即墮地獄。
這二個典故都說明未斷根本煩惱,煩惱種子遇緣還是有生起的機會。
【《菩薩藏經》亦云:『若未聞此菩薩法門,亦未聽聞聖調伏法,唯三摩地而得喜足,為
憍慢轉墮增上慢,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嘆苦憂及諸衰惱,不能解脫六道輪迴,不能解脫
諸大苦蘊。』如來於此密意說云:『從他聽聞解脫老死。』」】
「喜足」是滿足,滿足也是一種憍慢,只有一分能力,自以為有十分的本事。
「增上慢」:未證言證,未得言得。
「從他聽聞解脫老死」:從善知識處聽聞解脫老死法。也就是,如果希求斷除一切障
,應於止的基礎上,再觀修前所聽聞的解脫老死之法。
【《寶積經》云:「住戒能得定,得定能修慧,由慧得淨智,智淨戒圓滿。」】
說戒與定、定與慧、慧與戒的關係。
【《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若諸菩薩不住於慧,我不說彼能信大乘、能生大乘。」

「能信大乘」:圓滿意樂。「能生大乘」:圓滿加行。
「善男子」指具大悲心,已生大乘種性者。
利根菩薩先懂空性才發菩提心,但也有先發菩提心後懂空性的菩薩。[1]
菩提心發起時,就入於大乘之門,難道要說他不是大乘行者嗎?是不是大乘行者是依
有沒有菩提心來區分。
我們去聽法王說法,聽法過程中,對菩提心的生起深具信心,但是出了法場,又覺得
具有菩提心是菩薩才做得到的事,這就是不具有任運而起的菩提心。
要有任運而起的菩提心必須有止觀。因此,可以說入大乘門需要菩提心,也可以說大
乘的一切皆來自於止觀。
總結前面的內容。前面說到止、觀要雙修。止只是工具,就其本質而言,即便修習多
年的止,還不如歸依的價值。如果能依止發展空正見,追求成佛、解脫,就會有很大的價
值。
談到止觀的「觀」,常常與空慧畫等號。其實不然,止和觀的對象含遍如所有(勝諦
諦)及盡所有(世俗諦),也就是一切都可以是止、觀的所緣。
但是有時候談到「觀」,指的是懂空性(勝義諦如所有性)的觀。同一字表達的內涵
不同,需要依前後文來判斷。漢、藏常將禪修與修空性劃等號,所以自己要會區分。
止觀雙運時,雖然觀慧一直在分析,但是止力仍然存在。由於觀中有止,所以能按自
己的計畫跑,不會亂跑。
未得止觀前,我們的心如流水無法掌控,得止之後,就像用水管可以引導水流到達想
要到達的地方,心會按計劃走,不會散亂到他處。
如觀修資糧田時,要觀想佛、上師,再放光等等,有一定次序,或如修暇滿,依次思
惟八暇、十滿、義大、難得,在具有止的情況下,同時也在修觀。所以心一境性不全然是
如如不動,而是能隨心所欲地安住所緣。
>>>>>
[1] 問:《廣論》講說次第是菩提心在前、空正見在後,是否可以先修空正見,再修出菩
提心?
答:大多數行者都是先懂空性、後修菩提心,少數才是先有菩提心、後懂空性。
利根與鈍根的差別在於,利根者會先看成佛、解脫能不能成辦,當他了知空性是關鍵
點,而且可以修,才會去修;若空性不可修,他也會知道成佛不可能,也就不會去修;所
以他是先努力懂空性,之後才發心。鈍根者受感動趨使,先修出菩提心,當他知道自己無
利生的工具,才去修空性。
四諦是佛法的基礎,其中的關鍵是空性,懂空性才知道四諦的內容,才知道可以成佛
、解脫(不懂空性所以有集諦,由集諦產生苦諦;懂空性滅除集諦,由懂空性的道諦滅除
集諦獲得滅諦)。無明與空正見是相對的("無明"與"空性正見"二者是正相違的),一再
比較才知道無明是罪魁禍首,知道無明可以被斷除,也就可以推知有成佛、解脫。
我們口頭上也會說可以成佛、解脫,然而這不是真的,因為不是真的懂。要達到對成
佛、解脫的不動搖,唯一關鍵是懂空性。像宗喀巴大師,懂空性後才著有《緣起讚》,之
前都是相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