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觀無量壽佛經 -「水想觀」「地想觀」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6-07 22:02:29
各位菩薩各位大德,阿彌陀佛,上次分享完初觀「日想觀」,真的是意猶未盡,現在接著說
第二觀「水想觀」及「地想觀」。
本文會依照我個人修行心得與善導大師的觀經疏內容做分享,文章很長,感謝大家願意花時
間觀看。
ps.唐朝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祖,「觀經四帖疏」就是善導大師的大作,據傳已經經過佛
菩薩驗證,後人若要引用的話,不能任意刪減一字一句,否則意思可能會不對。
先附上佛經原文:
「 初觀成已,次作水想。想見西方一切皆是大水,見水澄清,亦令明了,無分散意。既見
水已當起冰想,見冰映徹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
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萬四千色,
映琉璃地,如億千日不可具見。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
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懸處虛空成光明臺。樓閣千萬百寶合成。於臺兩邊各
有百億花幢無量樂器,以為莊嚴。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
是為水想,名第二觀。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恒
憶此事。作此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此水想觀承接初觀「日想觀」,太陽落入水面後,可聯想到水,觀想極樂世界全部都是大水
,(很像地球史前大洪水的畫面XD) 但是極樂世界的水是無比清澈。然後水結成冰,冰一樣
晶瑩剔透,冰再變成琉璃,琉璃下有七寶金幢,放出各種光明映這琉璃大地。琉璃上也有七
寶,以黃金形成的道路像繩子般縱橫交錯,界線分明,七寶還放出光明,化為光明臺,臺邊
有樂器,光明中還出現八種清風,讓樂器演奏音樂,音樂不斷提醒你「苦、空、無常、無我
」,到此為「水想觀」。觀成之後,觀想的畫面了了分明,不管睜眼閉眼皆清楚。要一直心
念此觀,除非你正在吃飯睡覺……等其他事情。若能夠這樣觀叫做正觀,其他皆邪觀。
一般人看到文字,真實想法是什麼呢?太誇張了吧!雖然可以按照文字去觀想,但是那個畫
面會不會太扯?前面大水,成冰,成琉璃,到這邊還ok,但是後面的放光那邊就……動不動
就幾萬幾億光明什麼的。後續的十四觀,一樣也是,一個比一個誇張,我們內心不禁會想:
「佛陀可能是用誇飾法吧?」只能這樣想了。
那為何佛陀要這樣講呢?其實祂是要告訴我們:
1.極樂世界真的太殊勝太殊勝了,文字很難描述,既然我們肉眼現在看不到,那勉強用文字
來形容吧!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經文內容。
2.極樂世界是存在於法界的世界。法界是什麼?從不同角度來看,有很多解釋,總歸一句,
法界就是「眾生心也」,眾生心就是法界。極樂世界既然在法界,即為心中的世界,有聽過
覺林菩薩偈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心中,想什麼就變什麼,極樂世界正是這樣的世界,一種存在於精神的世界,存在於我們
心中的世界。
大家肯定聽過「書中自有黃金屋」、「妙筆生花」、「黃河之水天上來」難不成書本中真的
找得到黃金屋?筆寫下去真的冒出一朵花?黃河水真的從天上來?這只是形容而已。在法界
(心)中,要多誇張就可以多誇張,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就看你想像力多厲害。所以佛陀
就用這麼誇張的文字,來形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
為何觀日結束之後,接下來觀水呢?上次有說到,太陽是比喻為我們的本心,世界上所有的
一切對於我們本心來說,全部都平等,為什麼呢?因為全部都是緣影、幻相,當然平等。水
就能展現出這樣平等的特質。在世界上,大地有高有低,山可以很高,海底也可以很深,那
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平的呢?水。只要在同一個範圍內,水面一律都是平的,水示現平等相給
你看。所以象徵本心的太陽觀想完畢後,接下來就是象徵一切平等的水觀,唯有視所有眾生
均平等,才能展現大慈大悲的菩提心。
我們不用去懷疑說:「極樂世界的水,跟娑婆世界(地球)的水有一樣嗎?」善導大師說,都
一樣,我們不需要有這樣的懷疑。佛陀要比喻,一定會用我們地球的東西,而且是大家都知
道的東西來比喻,眾生才能感同深受。
先想像極樂世界全部都是水,一切平等。然後水結成冰,冰變成琉璃,內外映澈,非常透明
,純潔無瑕的完美模樣,代表著阿彌陀佛(正報)已證得圓滿本心,所現出來的相(依報)當然
也是圓滿無暇。
有些眾生光靠大腦去觀想水,可能會感覺不是那麼實在。善導大師介紹一個方法,幫助我們
做「水想觀」。
用碗盛一碗水,8、9分滿左右,放在床邊地上,我們坐在床上,想像眉間有一個白點像豆子
般大,低頭看水,專心一致看這個白點。一開始碗剛放好,水面還在搖搖晃晃,我們在水面
的面相還不穩定,漸漸的水面穩定後,我們的面相也會變得清晰。
水象徵我們的心,碗就是我們的色身,水面搖晃(心不定)時,就無法看清楚觀想之影像。
這是在告訴我們,做十六觀的觀想時,心裡面不要有雜念,觀想的東西才能清楚明了。
接下來我們專心看眉間白點,眼睛餘光有看到眼、耳、鼻等其他面部的倒影,不特別去注意
它們,它們的存在也不妨礙我們看眉間白點。
這除了告訴我們要置心一處外,還有一個隱喻,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的「相
」確實存在,我們都看到了,但它是「幻相」(水面現出來的緣影),我們對這些相的態度應
該是「不取」(不執著),但是也「不捨」,既然相的存在不干擾我們,就讓他存在又何妨呢
?不須要去斷滅相。常常做這樣的觀想功夫,心漸漸的就可以定下來了。
上述的觀想完成後,還可以再進入下一個階段。水面靜止時,可拿1粒米投入水中,水馬上
會起波紋,我們眉間的白點就動了,因為水動了。拿大一點的豆子投入水中,波紋更大,眉
間白點,變動更大,看不清楚了。再拿更大的棗子投入水中,波紋特大,不僅白點看不到,
甚至連我們的臉都看不清楚了。
碗比喻為色身,水則是內心,米、豆子、棗子,就是各種緣份。波紋則是妄想、煩惱。
緣份一旦丟入我們的心水之中,馬上起波紋,代表我們的心馬上就動搖,馬上就受到影響,
遮蔽了我們原本存在的清淨覺相。波紋漸漸平息,代表我們制捨眾緣,住心一境。波紋完全
平息,水中面相清晰顯現,代表我們能緣的心定了,不亂了,所緣的境也不動。但說其究竟
,是波紋在動,相本不動。代表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不動搖,是外境在動而已。
善導大師教的,正是觀心的方法。「觀無量壽佛經」的十六觀法門,全部都是在「觀相」,
若要觀的究竟、觀的透徹,一定要從真心本性的出發點來觀,一定要搭配「禪」的心法來觀
,否則很容易「著相」。若有著相的心,臨終時能障礙現前,例如兒子女兒哭的要死,或有
心願未了,誰能保證真的能夠放下一切呢?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以上品往生的高標準為目標
努力,往生淨土機會一定更有把握。宋朝永明延壽禪師,相傳為阿彌陀佛再來人,他提倡的
就是「禪淨雙修」,名言是「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老虎已
經夠厲害了,頭上還有角,猛上加猛,當然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經文後面講,「唯除食時,恆憶此事」,單看文字敘述,是在說除了吃飯外,要一直憶念此
觀想之境界。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吃飯時不要觀?善導大師註解還加上了「唯除睡
時」,可見經文中的「唯除食時」,意思是,當你有其他事情要做的時候,就專心去做其他
事吧!不要一心二用,否則你很可能其他事情做不好,觀想也觀不好,兩邊都沒做好。
然後佛陀說,如果能夠這樣觀水,叫做「正觀」,其他觀法叫做邪觀。上次我日想觀忘記講
到這個,現在一併說明一下。什麼叫正觀呢?依照佛陀所說的文字來觀想,當然叫做正觀。
善導大師說,觀日見日(觀水見水),心境相應,當然是正觀。其餘觀法,雜念叢生,心境不
相應,所以叫做邪觀。但除此之外,一定要知道,佛經中寫「正」,還有「入法界」的意思
,是故佛陀說正觀,隱藏的含義是希望我們用「法界心」來觀,也就是搭配禪的「明心見性
」境界來觀,這也是善導大師希望大家能夠做到的,而不是單純的去觀經文中所說的相。
第二觀到這邊差不多告一段落了。第三觀文字很少,我順便說說第三觀吧。
經文如下: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水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國地。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
可具說。是為地想。名第三觀。 」
第二觀從一開始的水,最後變為琉璃大地。所以第二觀與第三觀其實是連在一起的,修第二
觀的同時其實也在修第三觀。佛陀在「起世經」中有說明世界形成的經過,先是風輪,然後
水輪,再來金輪,剛好對應到第二觀中的水結成冰,冰結成七寶琉璃大地。這樣非常容易做
聯想。
佛陀說,水想觀完成後,就叫做「粗見極樂國地」了,粗見叫做略見,稍微見到。為什麼是
粗見呢?因為這一切畫面都是我們依照佛陀的語言文字去想像出來的,所以說是「粗見」而
已。但後面佛陀又說了,「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是為地想,名第三觀

三昧就是我們的本心,得三昧就是見性回歸本心。所謂得,意思是「得而不得」,因為一切
法都是幻相,哪有什麼可「得」的呢?所以用得這個字,是不得不的語言文字,不然我們無
法理解。
前面有說到,極樂世界是法界的世界,是一個心想生的世界,所以你觀想出來的那個極樂世
界的畫面,真的就是極樂世界的真實樣貌!這太重要了!我再說一次,因為極樂世界是「想
什麼就是什麼」的世界,所以真的不要懷疑,你依照佛陀所說,想像出來的「那個極樂世界
的畫面」,真的就是未來你去到極樂世界後「所看到的畫面」!因為你已經入本心得三昧了
,所以心就能展現出「能生萬法」的不可思議功德性。而且這個能力,是眾生「本自俱足」
的,就看你知不知道、會不會用而已。
當你不知道心性的作用時,你觀想出來的畫面,就單純是觀想出來的畫面,雖然已經不簡單
了,但這樣只是「粗見極樂國地」,還沒有圓滿。
當你清楚明瞭心性的作用、明瞭心性不可思議的功德,你觀想出來的畫面,就是極樂世界的
樣貌。佛陀說,這樣叫做「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我們觀想的畫面,要多細緻就
有多細緻,要多清晰就能多清晰,看你要不要而已,所以當然是了了分明。而我們心中的想
像是無量無邊,普周法界,有無限的可能性,雖變化多端卻又了了分明,是故觀想出來的極
樂世界的畫面,當然是「不可具說」,沒辦法一一用語言文字說明。
到這邊,「地想觀」才是真正圓滿的結束。
祝所有眾生一起往生淨土,回歸極樂。
感謝大家觀看!謝謝!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