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篇)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摘自:《中論釋-正理海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般若燈論》說四無生的宗是遮無,不是遮非。
若認為它是遮非,則與《般若經》相違。
《般若經》:「若行於色無生,則非行般若行。」《般若攝頌》也說:「菩薩若執此
蘊空,是行於相,非信無生。」諸菩薩不能執那個空,執了空就是著相,不是信解無生。
這邊只是引二段文,像這一類的經文還有很多。
這一類的經文在說什麼呢?理智(勝義理智量,包括比量、現量)通達無我、自性空
時,不是唯破所破,而執有無我等法的話,就會行於實有執著之相,而非修般若義。
只是執破所破(屬於無遮),這樣就是行般若行,而非行於相。
如抽菸可以看得到、照得到,不抽菸是照不到的。抽菸有個形相,不抽菸沒有,遮了
抽菸就叫不抽菸(屬於無遮),沒有一個不抽菸在那邊直接讓你看。
同樣地,沒有實有就叫空(屬於無遮),沒有一個什麼在那邊,若執一個空在那邊直
接讓你看,就是著相。
《般若心經》說:「(勝義理智量觀察)五蘊亦自性皆空。」《入中論》說:「若見
我我所皆空,諸瑜伽師得解脫。」
見無我與空要像前面所說的那樣理解(屬於遮遣法的無遮),如此就不相衝突;
不是這樣,把它想成遮非或成立,「是行於相,非信無生」與「若行於色無生,則非
行般若行」二者會有矛盾。
前者(是行於相,非信無生)是說不應行於相,要信無生(了解無生)才對,後者(
若行於色無生,則非行般若行)又說信無生(了解無生)不是行般若,這二個表面看過去
是衝突的。
該怎麼理解呢?了解無生時,以遮無去了解,是對的;了解無生時,若以遮非去了解
,就不是行般若。
總之,若未分清此二遮法,被—不應說空、不空、有我、無我—這樣的經文搞混,會
是修空性最大的障礙。
現在我們也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許多佛經的字面是矛盾的,自己因為錯誤理解經文,
就變成說是也不對,說不是也不對,說有也不對,說無也不對,什麼都不對。
如果分清楚遮無及遮非,對這些就不會感到矛盾。
除此之外,《觀世間品》說:
「此破除有性,非即執無性。如云此非黑,未說此是白。」
這只是在破有(屬於無遮),不是在執沒有(若破有之後執有個沒有屬於非遮),就
像說它不是黑的,並不是說它是白的,黑與白不是直接相違。
有人引《觀世間品》這段話來破自宗的說法—破自相有就會立自相空,而主張雖然破
自相有,不代表成立自相空,即理智只是在破所破,而不會立所立。
但是《觀世間品》的意思並不是如此。《般若燈論》中是引《觀世間品》為證,說只
是破自性有而已,不成立自性空是有。注疏解釋說這是遮無的引證。
這個也可以由譬喻了解,非黑,「非」字否定黑,破黑會立不黑,其實它有破與立,
但是立的僅僅是不黑,而不是白,如果立的是白,就會變成遮非,而不是遮無。
他人認為,這個只是在破,而不是在立,如說不是黑不會成立白一樣。
但是並不是這樣,不是說破了黑就不立非黑,而是說破黑不能立白,破黑而立白就變
成遮非了。破黑而立非黑是遮無。所以自性空只是在破自性有,而不成立自性空是有。
因此,「唯破自性有」這句話是有所詮的(破除自性有的當下斷回自性空)。
同樣,破自性有的心懂不懂自性空?懂。理智有沒有成立自性空?有。
《分別熾燃論》亦說:「唯破地等於勝義中非大種性,非成餘性及無事性。」
只是在說地等(地水火風等)不是勝義所生的本質,僅此而已,沒有成立其他的本質
。意思是,(勝義量)只是在破自性有,而不會成立自性空的存在。
總之,破除自性有,並不成立自性空是有,而說遠離二邊之道。
《顯句論》說:「吾等非成立有無,唯破他人增益之有無,破除二邊成立中道。」
從表面上看,我們不承許有,也不承許無,什麼都不談,可是又說中觀道是有,是相
衝突的。若從遮無、遮非觀點來看,這些就不衝突。
遮除別人的增益、減損二邊之後,並不引申出其他。這並不代表破了他人所增益的我
時,連無我都不成立,因為談到了遠離二邊的中觀道。
破除他人的增益品,就剩下非增益,剩下事實,這就是所要講的中觀道。
丑二、破生之正理。分二:寅一、破自生之正理;寅二、破他生等之正理。
(...待續...)
>>>>>
摘自:《攝類學初階講義》倉忠仁波切教授
「有」可分為二:遮遣法、成立法。
遮遣法的分類有二:無遮遣他法、非遮遣他法。
「無遮遣他法」的性相:是遣他法,說自之聲時,遮遣自法之所遮品不牽引成立法。
事例:瓶無諦實、虛空、滅諦、補特伽羅無我。
「非遮遣他法」的性相:是遣他法,說自之聲時,遮遣自法之所遮品能牽引成立法。
比較無遮法、非遮法,主要的差別是:非遮法能牽引成立法;無遮法沒有分類,非遮
法則是分為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