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初修禪定時,應該是次數多而時間短。
為什麼呢?如果修學的時間短,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麼下次就會愛樂修習。
另一理由是,「時久易隨沉、掉增上而轉,則極難生無過正定。」
就初學者而言,修學時間太長,原先強而有力的正念和正知就會漸漸消退,到後來心
隨沉、掉而轉了,自己也很難發現。
如此長時修學,會很難生起強而有力的正念和正知。沒有強而有力的正念和正知,就
無法斷除沉、掉。
若要生起強而有力的正知和正念,就應該在較短時間內,不斷地提醒自己。
若在禪坐的過程中,能不忘念,且能快速地察覺沉沒和掉舉,就算禪坐的時間再長也
無所謂。
所以《修次下編》中說「一時等」,就是沒有一定要修多長的時間之意,說「乃至堪
能」,就是根據自己能力來修的意思。
《修次下編》所說的時量,是針對已得奢摩他之後修毗缽舍那者而言,宗喀巴大師說
未得奢摩他的初學者,亦可類推而行。
>>>>>
[1] 摘自:CBETA B10,No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道前基礎.修習軌理〉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_002
此復初修,若時長久,易隨掉沉自在而轉,此若串習,極難醫改,故應時短,次數增
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
。」若待稍固,時漸延長,於一切中,應離太急太緩加行過失。由此能令障碍減少,疲倦
、惛沉等亦當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