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80

作者: ykkdc (ykk)   2022-12-14 19:33:27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若爾,云何能得輕安?得輕安已,云何而能成奢摩他?
答:應知輕安如《集論》云:「云何輕安?謂止息身心粗重。身心堪能性,除遣一切
障礙為業。」
身心粗重者,謂其身心於修善行無有堪能隨所欲轉。能對治此身心輕安者,由離身心
二種粗重,則其身心於善事轉極有堪能。
又能障礙樂斷煩惱,煩惱品攝內身粗重。若勤功用斷煩惱時,其身重等不堪能性皆得
遣除,身獲輕利,名身堪能。
如是能障樂斷煩惱,煩惱品攝內心粗重。若勤功用斷煩惱時,愛樂運轉攀緣善境不堪
能性皆得遣除,心於所緣運轉無滯,名心堪能。
如安慧論師云:「身堪能者,謂於身所作事輕利生起。心堪能者,謂趣正思惟,令心
適悅輕利之因心所有法,由此相應於所緣境無滯運轉,是故名為心堪能性。」
總略應知,若得輕安,於斷煩惱起功用欲,如行難行恆常畏怯、身心難轉不堪能性皆
得遣除,身心最極調柔隨轉。】
先說什麼是輕安。
輕安是止息身心粗重,身輕安就是止息身粗重,心輕安就是止息心粗重。
身心輕安的反面是身心粗重,什麼是身心粗重?對修善行不堪能、不能隨心所欲。
例如打坐時,過沒幾分鐘,腳就麻了,這是身的不堪能。想觀修本尊,但是心就是無
法安住在所緣境上,一直想到別的事,這是心的不堪能。
或者,一想到生起菩提心、大悲心,就覺得很困難,也是心的不堪能。如果想好好思
惟《廣論》一直到觀章,心也都能配合,是心堪能。
得到輕安後,對於斷煩惱、生起菩提心、行種種難行等,都覺得做得到,身心方面的
怯弱都被除。
【如是身心圓滿堪能,是從初得三摩地時便有微劣少分現起,次漸增長,至於最後而
成輕安心一境性妙奢摩他。
又,初微時難可覺了,後乃易知。如《聲聞地》云:「先發如是正加行時,若心輕安
、若身輕安,身心調柔微細而轉,難可覺了。」又云:「即前所有心一境性,身心輕安漸
更增長,由此因果展轉道理,而能引發強盛易了心一境性身心輕安。」】
輕安是漸漸培養的,剛開始得三摩地時就有一點堪能性,再漸漸增長,最後會有圓滿
的輕安。剛開始很難察覺輕安,後來就容易察覺。
【將發如是眾相圓滿易了輕安所有前相,謂勤修定補特伽羅於其頂上似重而起,然其
重相非不安樂。此生無間即能遠離障礙樂斷諸煩惱品心粗重性,即先生起能對治彼心輕安
性。
如《聲聞地》云:「若於爾時,不久當起強盛易了心一境性身心輕安所有前相,於其
頂上似重而起,非損惱相。此起無間,能障樂斷諸煩惱品心粗重性皆得除滅,能對治彼心
調柔性、心輕安性,皆得生起。」】
輕安一開始不明顯,要明顯到什麼程度是獲得身心輕安?
「前相」:徵兆。快得身心輕安的徵兆是,修行者頭頂上會有重重的、又不是不舒服
的感覺。
生起心輕安:該徵兆出生無間能遠離障礙樂斷諸煩惱品的粗重。換句話說,該徵兆出
現,馬上能生起對治粗重的心輕安。
>>>>>
[1] 摘自:印順法師<成佛之道>
戒學清淨,也就「是定」學的「方便」。這是修定所必備的基礎。經上說:『戒淨便
得無(熱惱追)悔;無悔故歡;歡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勝樂;
樂故心定。』這因為持戒清淨的一定心安理得,自然能隨順趣入定學。
身心引發輕安,身心都輕快舒適,而有行善離惡的力量。眾生一向在散亂心中,對欲
境的抗拒力、煩惱的制伏力、善事的進修力,都非常薄弱,總覺得有心無力,如逆水行舟
那樣的艱難。....如修止而能住正定,「依住」心而發生「堪能性」,就是從身輕安而生
身精進,從心輕安而生心精進;過去無能不堪的情形,全部改觀。
一直到第九住心,能無分別、無功用的任運,還只是類似於定,不能說已成就定。這
一定要:「若得」生起身心的「輕安樂」,引發身心精進,於所緣能自在,有堪能,這才
「名」為「止成就」,也就是得到第一階段的『未到地定』(色界初禪近分最初作意)。
發定時,起初頂上有重觸現起,但非常舒適,接著引發身心輕安:由心輕安,起身輕
安。這是極猛烈的,樂遍身體的每一部分,徹骨徹髓。當時內心大為震動被形容為『身心
踴躍』。等到衝動性過去,就有微妙的輕安樂與身相應,內心依舊無功用無分別的堅固安
住所緣,這才名為得定。從此出定以後,在行、住、坐、臥中都有輕安及定的餘勢隨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