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78

作者: ykkdc (ykk)   2022-12-13 18:48:33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顯示奢摩他成與未成之界限】
止的定義:依九住心之方便,如欲安住於自所緣,輕安所攝三摩地。
其中,修九住心、如欲安住這二個條件,在第九住心的第二剎那就有,然而第九住心
不是「輕安所攝」。
第九住心是欲界最調伏的心。有第九住心,又得到身心輕安之樂,即是得止,得止與
得上界心等同。於止的基礎上修觀,也得到身心輕安之樂即得止觀雙運。
得止之後,如果修世間道,觀粗靜相,如觀上界為妙、欲界為粗等,而得初禪正禪。
如果修出世間道,就會觀四諦、菩提心等。
行者也可以先觀粗靜相,修到初禪正禪再修出世間道,或修到二禪再修出世間道等。
【卯三、由修成辦奢摩他量。
分三:辰一、顯示奢摩他成與未成之界限;辰二、顯示依奢摩他趣總道軌;辰三、顯示別
趣世間道軌。】
「顯示奢摩他成與未成之界限」:說修九住心到什麼程度可以稱為得止。
「顯示依奢摩他趣總道軌」:說得止之後還要學觀。觀有出世間道、世間道二類。
「顯示別趣世間道軌」:《廣論》多在說出世間道的內容,這個段落會講世間道的內
容。
第二及第三段落都只是略說,想詳細了解,要去學「色無色界」、「二十僧」二門課。
【初又分二:巳一、顯示正義;巳二、有作意相及斷疑。今初
若善了知如前所說修定之軌而正修習,則九住心如次得生。
第九心時,能盡遠離微細沉掉,長時修習。
此又不待策勵功用相續依止正念、正知,而三摩地能任運轉,是否已得奢摩他耶?茲
當解釋。
得此定者,有得未得輕安二類。若未得輕安,是奢摩他隨順,非真奢摩他,名奢摩他
隨順作意。】
問:得第九心時,能完全遠離微細沉掉,長時修習,又不需要努力依止正念、正知,
能任運住於所緣,這樣是不是已經得止了?
答:能「能遠離微細沉掉,長時修習,又不需要努力依止正念、正知,能任運住於所
緣」,有未得輕安與已得輕安二種情況。
未得輕安,不能說是得止,只能說是止的隨順。次引經論為證。
【如《解深密經》云:「世尊,若諸菩薩緣心為境,內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輕安,
於此中間所有作意,當名何等?慈氏,非奢摩他,是名隨順奢摩他勝解相應作意。」
《莊嚴經論》云:「由習無作行,次獲得圓滿,身心妙輕安,名為有作意。」此說作
意,即奢摩他。《聲聞地》文至下當說。
《修次中編》云:「如是修習奢摩他者,若時生起身心輕安,如其所欲,心於所緣獲
得自在,應知爾時生奢摩他。」此說須具二事,謂於所緣得自在住及發輕安。
故《修次初編》說:「若時於所緣境不用加行,乃至如欲心任運轉,爾時應知是奢摩
他圓滿。」意在已得輕安,《修次中編》顯了說故。
又,《辨中邊論》說八斷行中之捨與此第九心同一宗要,但此非足,彼論亦說須輕安
故。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云:「如是菩薩獨處空閒,如所思義,作意思惟,捨離意言
,於心所現,多數思惟,乃至未生身心輕安,是奢摩他隨順作意。若時生起,爾時即是正
奢摩他。」此說極顯。此等一切皆是決擇《解深密經》義。】
《修次中編》也說得止要有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具有輕安二個條件。
《修次初編》說「奢摩他圓滿」時,沒有提到輕安,但是因為《修次中編》有說有輕
安才稱為得奢摩他,所以《修次初編》所說仍要視為有輕安,因為是同一個作者說的。
(...待續...)
>>>>>
[1] 《百法明門論》(唐.玄奘法師譯):
「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種,…善十一者,一信、二精進、三慚、四愧、五無貪、六
無嗔、七無癡、八輕安、九不放逸、十行捨、十一不害。」
我們的內心意知的心、心所當中,如經典提到的十一種善心所,輕安屬善心所之一。
[2]《雜阿含經》:
「若聖弟子成就於佛不壞淨,其心不起知足想,於空閑林中、樹下、露地晝夜禪思,
精勤方便,能起勝妙出離隨喜;隨喜已,生歡喜;生歡喜已,身猗息(輕安);身猗息(
輕安)已,覺受樂;覺受樂(身心輕安樂)已,心則定;若聖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
圓滿九住心獲得第九住心時,尚未得止,進一步得身心輕安之樂,即是得止(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