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有人問:你說唯有透過毗缽舍那才能夠壓伏或斷除煩惱,但是先前也說奢摩他具有使
煩惱不現起的功德,即奢摩他可以壓伏煩惱,這樣豈不是自語相違?
宗喀巴大師答:沒有過失,這只是解說的角度不同。
先前說到奢摩他的功德時,是以世間毗缽舍那攝為奢摩他的角度而說的,並不是說用
奢摩他對治煩惱。
現在講到對治煩惱,對治煩惱分暫時壓伏的對治,與根本斷除的對治。以對治的角度
來說,光有奢摩他沒有壓伏煩惱的作用。
此處的奢摩他是尚未生起毗缽舍那的奢摩他,生起奢摩他時,因為在定中,內心會非
常寂靜、非常沉穩,煩惱不會現起。
然而現在說的是對治煩惱,讓欲界的上品煩惱不會現起、中品煩惱不會現起、下品煩
惱不會現起,講到個別煩惱的對治,以這個角度,光具有奢摩他是無法成辦的,唯有透過
毗缽舍那才有辦法。
以世間的毗缽舍那斷除欲界煩惱時,不是透過無我見,而是透過修粗靜相。
反覆思惟欲界的過患、上界的功德,而產生堅固定解,叫了相作意。
如果沒有獲得奢摩他,再怎麼長久觀修欲界的過患、上界的功德,也無法斷除欲界煩
惱;獲得了奢摩他,但是沒有觀修自地為粗、上地為靜,也無法斷除欲界煩惱。
所以在獲得奢摩他之後,必須用這個奢摩他生起毗缽舍那才可以。為了生起毗缽舍那
,要多多地聽聞、思惟,一次又一次地做觀修。
當觀力無法生起時,就從奢摩他出定,再次地聽聞、思惟,然後再去觀修,直到由觀
力生起毗缽舍那為止。
當由觀力生起毗缽舍那時,叫勝解作意。雖然沒有了解空性,可是藉由觀力所生,也
是毗缽舍那,這沒有任何的相違。
遠離作意時,能夠斷除欲界的上品煩惱。攝樂作意時,能夠斷除欲界的中品煩惱。觀
察作意,是觀察自己是否已真正斷除欲界煩惱。加行究竟作意時,正在斷除欲界下品煩惱
,當完全斷除欲界下品煩惱,就獲得了初禪正行。
在第三、第四、第六作意時,是正對治欲界上品煩惱、中品煩惱、下品煩惱。這裡的
正對治,是壓伏的意思,而不是連根斷除。
這裡是針對從欲界到初禪的過程而講,同樣地,從初禪到二禪,從三禪的近分到三禪
的正行……等,也要具足七種作意。
>>>>>
[1]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由七作意,方能獲得離欲界欲,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
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此處說獲得初禪過程,從初禪近分到初禪正行,由七作意成辦。同樣,獲得二禪過程
從二禪近分到二禪正行,獲得三禪過程從三禪近分到三禪正行..等,也是由七作意成辦。
四禪八定是依「近分禪、初禪正行、近分禪、二禪正行、近分禪、三禪正行…」的次
序相繼得到,每斷除下地的煩惱就會得到上地的禪心,如斷欲界煩惱會得初禪正禪,斷除
初禪煩惱會得二禪正禪,斷除二禪煩惱會得三禪正行,斷除三禪煩惱會得四禪正行……。
斷除下一處所的煩惱,才能獲得上一處所的禪定。如何斷除下一處所的煩惱?獲得上
一處所的近分奢摩他之後,經由七作意壓伏下一處所的九品煩惱,獲得上一處所的禪定。
例如,獲得初禪近分的奢摩他之後,經由七作意壓伏欲界九品煩惱,獲得初禪正行。
獲得二禪近分的奢摩他之後,經由七作意壓伏初禪九品煩惱,獲得二禪正行。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