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著作一書,
因為讀到法師教導的觀念與方法覺得相當受用
動了分享的念頭,如果有因此生斷章取義致讀者誤會,
會主動刪文
原文可以參照於此
http://old.ddc.shengyen.org/mobile/toc/10/10-11/index.php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佛三昧(四)
(三)念佛見佛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果眾生憶念佛能夠像母親思念子女一樣,「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現前」
就是馬上,馬上或未來一定見佛,那離佛就不會遠了。如果徹悟,見的是法身佛;如果沒
有徹悟,是有相的,見的是報身佛。所以,有很多人念佛見佛,不一定是佛來了,而是觀
想成就,佛相現前,也就是善根成熟的意思。
但要注意,若以念佛為禪修方法,當見到佛時,請不要執著,否則會被佛的形象分了心神
。很可能一坐下去,就期望再看到佛,念一念,就想:「佛怎麼還沒出現?」念一念,又
想:「大概快出現了!」這樣要如何專心呢?本來見到佛的相好是好事,可是如果因此而
散心念佛,那就變成干擾了。因此,念佛時見到佛出現或放光,不要在乎它,還是繼續念
佛。如果阿彌陀佛說:「不要念了!我已在你面前了。」那一定不是真的阿彌陀佛,而是
魔障出現。
念佛的人與所念的佛彼此憶念,就是繫念;「繫」是用繩子或線把東西串連起來。如果到
這個程度,你不離佛、佛不離你,便能「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然而然從有相念佛到
無相念佛。「心開」是開智慧的心,「方便」是要用種種技巧使得自己開悟。這不是求佛
替我們開智慧,而是自己念佛,念念與佛的智慧和慈悲相應,與佛的功德形影不離。
智慧和佛性不是因為修行而有的,無論你修行不修行,智慧和佛性都在那裡。只是不修行
,見不到智慧或佛性,因為佛性被煩惱所纏繞、掩蓋,只見煩惱而不見佛性。因為心中都
是執著、分別,是染污心,智慧的功能就產生不起來;但是只要放下分別、執著,智慧的
功能就會出現了。這是禪宗的觀點。
所以,心開出智慧,不是因為修行,而是眾生本身就有智慧。如《華嚴經·如來出現品》
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當釋迦牟尼佛成
佛時,看到一切眾生都具備如來的智慧、福德,只是眾生愚癡,只看到煩惱、只顯現煩惱
,沒有看到智慧,也沒有看到如來的福德。因此只要我們好好念佛,心裡不再有分別、執
著、染污,就能明心見性,心就會豁然開朗。
譬如下大雨時,天空被烏雲遮住了,我們知道雨過會天晴,或是雪下完以後,又可以看到
萬里無雲的晴空,但晴空是因為雲走了才有的呢?還是本來就有?如果此時坐飛機穿越雲
層,就會發現天空從來沒有被什麼東西遮住。雲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從地面上,它升不
高,所以只有我們在地球表面的人常常會遇到,風、雨、雪也是一樣。
煩惱心就好像雲,它是從自己的心裡出現,這個心是分別、執著、混亂的心。它也像水面
,水面如果被風吹皺了,反映出來的天空、太陽或月亮都是破碎的,就像一條條晃動的金
蛇。如果此時我們也在水面上照一照的話,人的樣子也會變成片段的。可是我們本身並不
是片段的,那是因為水面被風吹皺的緣故。心也是一樣,本身並沒有問題,完全是因境界
的風,也就是被種種境界所困擾的原因。
我們從無始以來,總是喜歡攀著境界,結果你扯我、我扯你,把心弄得七上八下,十分混亂,智慧就顯現不出來,看到的都是煩惱,這就
是所謂「心隨境轉」。所以並不是說我們沒有智慧,智慧還在那裡,只要不隨境轉、不受
境影響,心的水面就會變成像鏡子一樣平靜,這時看到的太陽、月亮、星星,以及你自己
,都是明明朗朗、清清楚楚,這叫作明心見性。
所以,煩惱沒有什麼好除的?愈討厭煩惱,煩惱愈多,只要好好地不被環境所動,煩惱就
沒有了。可是現在做不到,該怎麼辦呢?要用方法,譬如念佛、持戒、布施、懺悔、拜佛
,這就好像是在做防風的工作,風吹不進來,水面就不會被吹皺了。
這也像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舞劍,如果你向他潑水,水完全無法潑到他的身上,都被他的
劍擋住了。我小時候就曾看過一位法師表演過,當時他還向身旁的人誇下海口:「假如真
的能潑到我的話,就直接拿這把刀砍我吧!」結果真的一點也潑不進去。速度之快,真不
簡單。如果我們念佛能念到如此,妄念不入,讓妄念、外境沒有機會來干擾你,就已得一
心不亂。
.如果念到事一心,就能有這種工夫,但只能暫時免除煩惱;如果念到理一心的話,已由伏
心菩提進入明心菩提,從此以後不會再受外境干擾,已經免疫,無論給你什麼誘惑、刺激
,都不會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風所吹動。
(本次法義分享暫告段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