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25 敬禮成量欲利生-4

作者: ykkdc (ykk)   2023-03-24 17:15:14
摘自:2014《釋量論》略講 2014.9.11第二講
圖滇悲桑格西講授/如性法師翻譯
整個《釋量論》第二品的根本源頭,是陳那論師在《集量論》裡的書首禮讚的前兩句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怙者。」我認為這兩句話,其實是透過說明「由圓滿二因
,產生圓滿二果」這個概念,來禮讚佛陀。
圓滿二因包括了圓滿的意樂與加行,圓滿二果包括圓滿的自利與利他。
「欲利生」:這三個字代表圓滿的意樂,指的是想要利益一切眾生的大悲心。
「大師」:這兩個字代表圓滿的加行,指的是為了一切有情而去修證無我的心。
透過以上這兩個因,會獲得以下這兩個果。
「善逝」:這兩個字代表圓滿的自利,在解釋這個概念時,又把善逝分為斷、證兩個
子項。
「斷善逝」是自己脫離一切過失、完全脫離一切怖畏。
「證善逝」是對於如何救怙他人的方便非常善巧、遍知一切法。
「救怙者」:這三個字代表圓滿的利他,指的是他把自身了悟的法,以大悲心為動機
,去行利益眾生之事。
在圓滿的意樂因(欲利生)裡,(欲利生)直接講到的似乎只有大悲心,但事實上包
括的內容卻很多。
因為--
「願一切眾生離苦」的欲求、「願一切有情得樂」的欲求、「若一切有情能離苦該有
多好」的歡喜,以及願眾生離苦的祈願、由我令眾生離苦的增上心,還有因為看到只有成
佛才能達成目標,所以決心要獲得佛果,--這些都是利他心。
由此可知,慈心、悲心與菩提心,都包括在「欲利生」之中。
同樣的,在圓滿的加行因裡,直接講到的只有證無我慧,但事實上包括了六度在其中。
就像《入行論》裡說:「此等一切支,佛為智慧說。」智慧(般若智慧的空性正見)
是主要,其他一切都可以說是智慧的支分,所以,圓滿的加行因包括了整個六度的實踐。
透過「從圓滿的因,產生圓滿的果」這個過程,從而產生了「量」。
「量」的意思是無欺誑,是對於想要離苦得樂的眾生而言,無欺誑的救怙者。
以上說明「成量」二字的意思。
佛不是本來就一直是佛,我們也不會永遠只能是眾生。
佛在一開始時跟我們一樣,只是一介凡夫,但後來他生起菩提心,中間經過三大阿僧
祇劫累積資糧,最後,兩種欲求(欲求利他和欲求菩提)都達到究竟而成佛。
經過上述說明後,大家可以知道在「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怙者」這兩句話裡
,包括了五個主題,分別是:
1.成量、2.欲利生、3.大師、4.善逝、5.救怙者。
其中第一項是所立,其餘四項是能立。
在《釋量論》第二品中,分別用「順次第」與「逆次第」這兩種方式,詮釋這五項之
間的關連性。
>>>>>
[1] 《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
「菩提心」和「空性正見」,分別就是菩提道(成佛之道)的「意樂」和「加行」。
沒有由利他的大悲心引生,「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發心意樂,無法進入成佛之
道;沒有通達空性正見的智慧,則成佛之道走不上去,五道十地是依空正見的增長安立。
陳那菩薩在《集量論》說:「依於圓滿的因,證得圓滿的果。」圓滿的兩個「因」就
是『意樂圓滿』和『加行圓滿』,圓滿的兩個「果」就是『自利圓滿』和『利他圓滿』。
《三主要道》的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見,就是這樣安立的。
[2] 完善自己成就「善逝」的果位,「善逝」的功德分為兩項:‘斷德’與‘證德’。
斷德善逝:菩薩廣大累積福慧二種資糧,將煩惱障與所知障無餘斷除成就佛果,此斷
德是究竟的滅諦。佛果心識上完全滅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滅諦,這是佛果才有的斷德。
證德善逝:將心續中煩惱障所知障完全滅除的同時,心識即成就證得一切種智,此證
德是究竟的道諦。佛的心識成就一切種智,即正等覺的正遍知,這是佛果才有的證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