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研討] 菩提心:「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6

作者: ykkdc (ykk)   2023-04-17 21:12:24
: [3] 常見到將欲心所和貪心所混淆,然而,這是兩個不同的心所法。貪心所是能夠被斷除
: 的,例如阿羅漢、佛沒有貪心所,然而,欲心所沒有辦法斷除。欲心所是中性的,而
: 貪心所是煩惱心所,欲心所若被貪煩惱影響成貪欲,而與善法一起作用則是善法欲。
: 我們說斷除貪欲,指的是斷除貪煩惱,而不是斷除欲心所,欲心所是沒辦法斷除的。
補充:心心所當中,略作簡別-五別境心所的「欲」心所,六根本煩惱心所的「貪」心所
* 我們的身語意,內心意知的心所法,具有別境心所的「欲」心所,欲心所不等於貪心所
《華嚴經》:「廣大智(佛陀)所說,欲為諸法本,應起勝希望,志求無上覺(希求成佛)」
《雜阿含877經》:「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四正勤),何等為四?
…『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方便、精勤、心攝受…;
…『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雜阿含561經》:「如來說四如意足(四神足)何等為四?欲定…精進定…心定…思惟定」
上舉經文,當中的欲,都是指我們內心的心所法,具有希求作用的心所法名欲心所。
如佛陀說,要成辦一切功德,最初要生起希求此功德的欲求,例如,最殊勝的功德是
成就佛果無上菩提,如果想成就佛果,最初要生起希求佛果的欲求,志求佛果無上菩提。
「欲為諸法本」,「欲求」是成辦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先要生起欲求,才會去成辦。
佛說在諸善法當中,佛果的功德最為殊勝,應對最殊勝的功德生起欲求,志求佛果。
又,佛陀說三十七道品的四正斷,對於四正斷的四種內涵,都一一生欲,生起欲求。
生起四正斷的欲求--首先,要對四正斷所述的內涵生起欲求,才會去成辦四正斷:
1.生起希望「已起惡不善法斷」之欲求;2.生起希望「未起惡不善法不起」之欲求;
3.生起希望「未起善法令起」之欲求;4.生起希望「已起善法增益修習」之欲求。
又,佛陀說三十七道品的四神足:欲、勤、心、觀,首先,欲神足是生起欲求修學。
* 「貪欲」與「欲求」的簡別
《雜阿含814經》:「比丘!欲求離欲、惡不善法....。」
此處,「欲求離欲」,「欲求」的欲指意欲、希求,「離欲」的欲指貪欲。
亦即,希求遠離貪欲。對「遠離貪欲」生起欲求,如同上舉對「四正斷」生起欲求。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諸菩薩雖永斷欲貪,而恒不捨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如來所欲無減,何名為欲?謂善法欲。」
>>>>>
[1] 我們意知的心所法,<百法明門>提到51心所,當中五種別境:欲、勝解、念、定、慧
我們內心當中,這五種別境的心所法,通於善惡,不一定是善的。例如,欲有善欲、
不善欲,勝解有正勝解、邪勝解,念有正念、邪念,定有正定、邪定,慧有正慧、邪慧。
欲心所通於善、惡,欲心所希求的對境,不一定是善的,例如希求殺生、邪婬是不善
的。《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發菩提心。」此欲求則是善的。
[2] 「欲心所」與「五欲」的差別
我們的身語意,包括佛陀的身語意,內心意知都具有「欲」心所。例如,你為什麼來
看文?因為意欲看文;為什麼貼文?因為意欲貼文;為什麼想翻經書,因為意欲…等等。
欲心所屬於心法。而貪求五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