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重擔經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3-04-18 09:13:56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25品第4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12/4農曆十一月初一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之中。
當時,世尊對諸比丘說:「我現在要說《重擔經》,我會在本經中解釋什麼是重擔,
解釋什麼是肩(揹)負重擔之人,並會解釋什麼是促成重擔的因緣,也會提到如何捨棄重擔
。你們比丘都應當打起精神,仔細聽講,並牢記在心。」
「是,世尊,我們一定專心聽講,並謹記在心!」
世尊說:「什麼是重擔?就是『五盛陰』,即:色、受、想、行、識等五陰,以上就
是重擔。
什麼是肩(揹)負重擔之人?就是有名、有姓、有生命、需飲食、會受苦樂、壽命有長
有短的人類,以上就是肩(揹)負重擔之人。
什麼是促成重擔的因緣?貪愛、渴愛、慾望、執著、抓取等心結就是促成重擔的因緣
,它們使心不得解脫自由,因為它們使心無法遠離對五蘊的執取,因為心無法遠離對五蘊
的執取,故又稱之為五蘊取,以上就是促成重擔的因緣。
如何才能捨離重擔?只要使貪愛、渴愛、慾望、執著、抓取等促成重擔的因緣永盡無
餘,讓它們已徹底斷除、已吐瀉,以上就是捨離重擔。
比丘們,以上就是《重擔經》,我已在本經中為你們解說什麼是重擔,已解說促成重
擔的因緣,已解說什麼是肩(揹)負重擔之人,已解說如何捨棄重擔等幾大重點。
現在,過去及未來諸佛所應教授的法,我今都已做到了該盡的義務,你們現在應該自
己去尋覓大樹下、或空處、或露地,常念坐禪,精進禪修,切莫放逸。」
這時,世尊說了以下的偈語:
「當念捨重擔,更莫造新擔;擔是世間病,捨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及捨非法行;盡當捨離此,更不復受有。」
佛陀最後叮囑諸比丘:「是故,諸比丘,當循八正道捨離重擔。如是,諸比丘!當如
是修行。」
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kV9bSVM.jpg
原文/增壹阿含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擔,亦當說持擔人,亦當說擔因緣,亦當說捨擔。汝等比丘,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
  「彼云何名為擔?所謂五盛陰是,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陰,是謂名
為擔。
  彼云何名為持擔人?所謂持擔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受
如是苦樂,壽命長短,是謂名為持擔人。
  彼云何名為擔因緣?所謂擔因緣者,愛著因緣是:與欲共俱,心不遠離,是謂名為擔
因緣。
  彼云何名為當捨離擔?所謂能使彼愛永盡無餘、已除、已吐,是謂,比丘!名捨離擔

  如是,比丘!我今已說擔,已說擔因緣,已說持擔人,已說捨擔。
  然,諸如來所應行者,我今已辦,若樹下、空處、露坐,常念坐禪,莫行放逸。」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當念捨重擔,更莫造新擔,擔是世間病,捨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及捨非法行,盡當捨離此,更不復受{愛}[有]。
  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捨離於擔。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7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重擔、取擔、捨擔、擔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重擔?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云何取擔?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
  云何捨擔?若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永斷無餘、已滅,已吐、{已?}盡、離欲
、滅、沒。
  云何擔者?謂: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
,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齊限。
  是名為重擔、取擔、捨擔、擔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已捨於重擔,不復應更取,重任為大苦,捨任為大樂。
   當斷一切愛,則盡一切行,曉了有餘境,不復轉還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